在之前的文章里,力场君针对*ST广道(920680.BJ)这个北交所财务造假退市第一股,就其退市前夕股价离奇暴涨的表现,和小伙伴们做了个分享。在今天的文章里,力场君回归正题,结合*ST广道此前的公开信息披露,来讨论一个话题:连续7年大肆财务造假、虚增收入,为什么能瞒了这么长时间?
根据深圳证监局出具的《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公布,*ST广道在2018年至2024年上半年期间的虚增营业收入金额分别为1.43亿元、1.92亿元、2.23亿元、2.49亿元、3.04亿元、2.83亿元和0.72亿元,占当期报告记载金额的比例分别为87.34%、95.39%、98.96%、85.87%、99.39%、98.14%和、88.11%。
也就是说,这家公司在此前连续7年公布的营业收入,几乎全盘是造假出来的,时间跨度之长不敢说极为特殊,毕竟此前还有*ST高鸿(000851.SZ)长达9年财务造假的案例,但*ST广道虚增收入的比例之高,绝对堪称罕见!
而且,监管部门认定的财务造假开始年份是2018年,这是*ST广道在2021年9月申请在北交所上市时,公布的招股说明书涉及的最早年份。
这也就意味着*ST广道从在资本市场露面的第一天,就开始了财务造假的动作,意味着该公司在IPO之前公布的财务和经营信息就全盘是虚假的!
可笑的是,根据*ST广道在招股书中披露,前三大客户分别是中国电信(601728.SH)、中国移动(600941.SH)、中国联通(600050.SH)这三大运营商,*ST广道与这几家大客户的合作真伪,五矿证券难道就这么难以去查证吗?针对与这几家客户的交易金额和应收账款,中审华会计师事务所到底有没有进行函证?对此,力场君是难以理解的。
更可笑的是,如此大的造假比例,在长达7年时间里,无论是作为保荐机构和持续督导机构的五矿证券,还是审计机构中审华会计师事务所,竟然全程未曾发现过任何端倪?对此,力场君是更难以理解的。
以2023年年报为例,当时公司披露的应收账款前3名客户,对应金额都在1.35亿至1.46亿之间,而同年前3大客户对应销售额均为8千多万元,这放在任何一家正常经营的公司里,董事长、总经理还能睡得着觉吗?
看到这样的数据,五矿证券、中审华会计师事务所这些机构们,就能心安理得地收着保荐督导费和审计费吗?
言尽于此,再多、再深的东西,力场君也不好说、说不好、最好不说。只是看到当初*ST广道在IPO之前,中审华会计师事务所还出具了《内部控制鉴证报告》,其中明确写着:贵公司按照《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相关规定于2021年6月30日在所有重大方面保持了有效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
现在再回过头来看,不觉得很讽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