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打响废塑料污染反击战这些行动很亮眼!
在应对废塑料污染这场全球性挑战中,欧洲展现出积极作为,从政策法规到创新实践,多管齐下,努力让塑料从“污染源头”变身“循环资源” 。
• 欧盟:政策引领,构建全面塑料治理蓝图:欧盟在2018年重磅推出“循环经济下的欧洲塑料战略”,这一战略堪称欧洲塑料治理的“总纲领”,为2025年、2030年和2035年的塑料废弃物回收率设定了清晰目标 ,还砸下3.5亿欧元,全力推动塑料生产和回收流程的现代化,立志在2030年前让欧盟市场上所有塑料包装都能实现回收或重复使用。在具体执行层面,2021年7月生效的“一次性塑料制品指令”成效显著。它果断禁止了可用非塑料替代品替代的一次性塑料制品,像一次性盘子、餐具和吸管等。还为一次性塑料瓶立下强制性回收配额,要求2029年前回收率达到90%。从2025年起,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瓶中的回收材料含量必须达到25%,2030年增至30%,并且瓶子必须配备瓶盖 。“包装和包装废弃物法规”也对包装提出严苛要求,到2030年,所有包装必须可重复使用、可回收或可堆肥;塑料包装回收率要达到55%,塑料食品包装需含有至少10%的回收材料;一次性饮料瓶回收材料含量至少30%,并计划2040年提高到50%-65% 。2029年起,成员国要对塑料瓶和铝罐实行押金制度 ,并依据饮料类型设定再利用配额 。
• 英国:禁塑行动坚定,推动塑料循环经济发展:英国堪称“禁塑先锋” ,从2011年起就在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陆续推行“禁塑令”,逐步削减一次性塑料包装等废弃物。2018年,英国发布《绿色未来:英国改善环境的未来25年计划》,目标宏伟,要在2042年底消除所有可避免的塑料垃圾 。同年,《英国塑料公约》诞生,这是由英国废弃物与资源行动计划(WRAP)和艾伦·麦克阿瑟基金会牵头的合作项目,联合众多知名企业,涵盖塑料包装全流程供应链,占到英国消费塑料包装的2/3 。根据公约,2020年底英国淘汰8种有问题且不必要的一次性塑料,2025年针对19种塑料制品提出解决方案 。实际行动中,英国超市移除大量不必要的新鲜农产品塑料包装,企业纷纷停用塑料吸管 。目前英国44%的塑料包装被回收,超市加入“包装回收标签”系统,饮料品牌强化包装回收标签识别 。
• 挪威:“塑料瓶银行”创新,打造高回收率典范:挪威的“塑料瓶银行”模式别具一格,堪称全球塑料瓶回收的标杆。民众购买瓶装饮料时需支付1到3挪威克朗押金,喝完后可将空瓶投入反向自动售货机。机器通过激光扫描瓶身条形码识别品牌,随即退还押金至消费者账户,消费者也能选择捐给公益项目 。从小学开展“集瓶换文具”活动,极大激发了青少年参与回收的积极性,参与率高达99% 。教堂和体育俱乐部等组织还会定期发起瓶子募捐,比如2022年奥斯陆马拉松赛事就回收了23万只塑料瓶 。回收的PE瓶会被送往挪威本土的碳中性工厂,通过食品级再生技术制成新瓶,每只再生瓶碳足迹比原生塑料低75% 。2023年挪威市售矿泉水瓶再生料占比达60% ,政府还运用区块链溯源系统,对塑料瓶从生产到回收全链条实时追踪 。2023年数据显示,挪威流通塑料瓶最终成为遗弃垃圾的仅占0.3% ,这套体系每年减少1.2万吨原生塑料使用,节省18万桶原油,再生PET还出口创汇 。
• 荷兰:多管齐下,减少塑料使用与污染:荷兰禁止使用塑料微珠,大力推广生物基和生物降解塑料,鼓励使用回收塑料 。在塑料瓶回收上,通过要求包装行业更改押金标签、增设押金机,不断完善回收系统 。同时,积极鼓励对果汁和牛奶瓶引入押金制度,研究增加押金金额并扩大收集点,以进一步提高塑料瓶回收率 。荷兰18岁少年发明的2.2公里长海洋清塑器更是令人瞩目,首次实战就在北太平洋垃圾带清理近20吨垃圾,一天工作量抵得上传统清理作业几个月 ,为海洋塑料垃圾清理提供新思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