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捞可能会是价值陷阱

用户头像
大愚小呆_
 · 天津  

越来越感觉海底捞有可能成为价值陷阱。

经济下行,通缩背景下,高端餐饮难做是很正常的。但经济不可能一直差下去,疫情到现在已经5年,再有5年,了不起10年,一定会迎来下一个复苏和发展期。外部环境导致的短期困难都是暂时的,但如果企业应对不当,短期困难就可能变成长期困难。

海底捞感觉有这个倾向。这几年海底捞应对业绩下滑,除了开团购、降价算是正确应对外,其他都不太好。

门店服务质量下滑明显,偶尔会有空桌状态客人进店没有服务员接待的情况,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更别提很多服务员变得笨手笨脚,甚至点菜结账都不会操作。以前都是第一时间服务员给倒饮料,现在变成先问要免费的还是收费的。更别提配番茄汤的牛肉粒换成了鸡肉粒,话说咱就差这点钱吗?

服务水平下降是表象,还是要分析其内在的原因。我不认识什么海底捞的店长,也没有渠道跟管理层交流,所以只能靠瞎猜。以我浅见,核心还是公司背离了初心。

困难时候,店长怎么去应对,基本上取决于总部给店长下什么样的KPI。如果总部要保利润,店长自然就会想办法完成指标。既然顾客少,那就少用些店员,所以就会出现客人进门没人接待的情况。全职店员工资高,那就多用些兼职,兼职培训还得花钱,干脆边干边学,所以就会出现服务员不会点单。牛肉真贵啊,换成鸡肉便宜些,拌上点牛肉酱,不是和牛肉一个味吗,凑合凑合,差不多得了。

如果说这些还是有迹可循的变化,那更深层次的变化还在于店员的内心。以前门店效益好,店员收入也水涨船高,自然干劲十足,是不是自己的活都主动干,还互相补台。现在不知道店员收入如何,但感觉上肯定是下滑不少,很多店员眼里的光、身上的劲都没了,人还是那个人,给不同的钱状态就不一样。

海底捞的初心是什么?很多人说海底捞是要给顾客提供最好的服务,我觉得不是,那只是结果而已。海底捞和胖东来的核心动力是一样的,就是对员工好,让没有学历、没有一技之长的普通人,只要愿意跟着我们吃苦奋斗,也能挣到钱,挣到比大学生还高的工资,这才是海底捞的初心。海底捞之所以能提供远超其他餐饮同行的服务,底层原因正在于此。不信自己开家餐厅,你就要求服务员要像海底捞那样服务,看看能不能做到,相信服务员们早就背地骂老板SB了,给几个钱啊,还要求这么多?

面临业绩下滑,员工收入下降,海底捞的当务之急不是保收入、保利润,而是保员工待遇。只有队伍人心稳了,才能应对好未来的困难。目前报表上每年还有几十亿的利润,为什么不拿出一半来发给员工?(这话听着好耳熟,好像于东来也这么骂过永辉的高管?)员工稳住了,海底捞的服务、品牌形象才能稳住,用户口碑才能稳住,将来经济复苏,海底捞还是那个没有对手的火锅店,股东早晚还能赚到钱。

海底捞现在在干什么?搞各种子品牌,试图找第二曲线,发展第二曲线当然可以,但最好是主品牌在顺风期的时候搞,最起码不要影响到主品牌。现在集团内有能力的都想去创业搞子品牌,因为搞出名头来能升职加薪,但主品牌怎么办呢?

其次,每年赚的利润几乎全都拿来分红。靠裁员降费省出来的利润,都分到股东兜里,这不是竭泽而渔吗?服务水平降下来容易,想再提上去可就难了,而且一旦品牌形象和口碑崩了,舆论更会对你吹毛求疵,到时候怎么解释、怎么做都是错。要知道你是高质高价的餐厅,消费者天然就会更挑剔,容错率更低。西贝就是摆在眼前的前车之鉴。

只能说,张老板富贵久了,分红的时候已经忘了,自己的钱分到兜里挺多,一线的兄弟姐妹们怎么办?当然了,现在的海底捞服务依然是第一梯队,每年也不少赚钱,但这个苗头值得警惕。一旦真的口碑全面滑坡,没有资产保护的餐饮公司市值可能深不见底。

$海底捞(068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