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与世界干杯 啤酒香溢文旅生态圈

用户头像
中国经济时报
 · 北京  

成汉 黎歌

7月18日,第35届青岛国际啤酒节在青岛西海岸新区隆重开幕,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300余款啤酒,包括青啤、百威、喜力、嘉士伯在内的400多个啤酒品牌集中亮相。进入7月份以来,已有数百万名国内外游客云集岛城,“周五下班到青岛喝啤酒”正风靡韩国游客圈,再次演绎了为啤酒奔赴一座城的盛况。

青岛国际啤酒节作为这座城市的超级IP,不仅分布在各区市的分会场人头涌动,实际上全城都沉浸在啤酒文化的氛围中:传统酿造车间被赋予文旅基因,精酿工厂的透明生产线让游客目睹啤酒诞生的奥秘;青岛啤酒博物馆以沉浸式展览讲述千年啤酒文化,将啤酒文化融入各种场景中,让消费者在品尝啤酒的同时,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啤酒背后的历史、工艺和文化内涵,从而提升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度和好感度,也为城市文旅增添独特的魅力。连日来,青岛机场及车站的旅客吞吐量暴涨,在啤酒节主会场的西海岸以及崂山、市南、市北区的街巷,旅游、餐饮、酒店、会展等配套产业顺势崛起,形成“一杯酒撬动一座城”的乘数效应。

青岛,啤酒已经成为这座城市的代名词。作为中国啤酒行业的领军品牌,青岛啤酒几乎囊括了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所举办的啤酒质量评比的所有金奖,并在世界各地举办的国际评比大赛中多次荣获金奖,向全世界展示了青岛啤酒酿造啤酒的“中国功夫”。在今年6月举行的第22届世界品牌大会上,青岛啤酒以品牌价值2803.55亿元,蝉联行业榜首,跻身世界品牌500强。

青岛啤酒如今已经成为一种文化交流的媒介、城市文旅的金名片。近年来,青岛啤酒凭借着对市场趋势的敏锐洞察,将啤酒的消费场景从传统的餐馆和啤酒大篷解放出来,营造“啤酒体验”新场景,构建“啤酒+”生态。如围绕啤酒开发出博物馆、酒吧、酒店、民宿、文旅综合体、面包坊等新业态、新模式,打造独有的啤酒主题文旅产业生态圈,在为企业带来新的增长曲线的同时,也为上下游产业创造更多空间。

除了常态化运营啤酒节会场,青岛还在全城范围内营造了特有的啤酒主题文旅生态圈,构建以啤酒文化为核心的“吃住行游购娱”文旅生态,以啤酒活力激活城市记忆,也延伸了啤酒的产业链。从深入社区的青岛啤酒吧、啤酒主题的滨海度假酒店,到承载城市记忆与历史文化的青岛啤酒博物馆……青岛啤酒还走出青岛,在全国开设了200多家时尚酒吧,每年会在各省市举办100场次各类规模青岛啤酒节,将啤酒文化扩展至全国各个城市,打造独特的沉浸式啤酒品牌体验。

中国目前是全球最大的啤酒生产国和消费国。近年来,在政策与消费升级的双重驱动下,“啤酒+文旅”正成为城市发展的黄金赛道。随着消费者对酒水消费品质化需求的提升,越来越多啤酒酿造的传统产业开始不断迭代升级优化,运用年轻化、高品质、现代化等手段赋能传统酿造工业生产,推动中国啤酒行业高端发展和结构升级,“啤酒+文旅”开始成为文旅创新消费场景的典型代表。

与此同时,国家大力倡导“文旅+百业”融合。近年来,青岛、哈尔滨等13个城市相继出台夜间经济专项政策,将啤酒消费纳入重点培育业态。啤酒凭借其天然的文化基因与社交属性,成为连接文化、艺术、美食的绝佳载体。数据显示,超50%的年轻人更愿为“有故事”的啤酒买单。从“酒桌文化”到“微醺文化”,这届年轻人不再满足于酒桌上的客套碰杯,他们更愿意为自己举杯,喝的是一份“悦己”的灵魂慰藉。从今年各大城市的新消费趋势来看,“啤酒+”正成为吸引游客的“流量密码”,从酒吧到家庭餐桌,从商务宴请到工业旅游,如今,越来越多的啤酒品牌开始打破传统边界,拓展新型消费场景。啤酒已突破传统消费品边界,成为撬动城市重构文旅IP的超级杠杆。随着“微醺经济”崛起,啤酒文旅将催生千亿级消费市场。

在消费升级的大潮中,酒作为兼具文化属性与社交功能的载体,天然具备场景化消费的基因,啤酒早已超越单纯的饮品,成为一种跨越阶层、年龄与文化的“液体社交货币”。其本质是文化与情感的交融互动,是啤酒与文旅的深度融合,这种融合有效激活了城市消费新场景,重塑人与城市、人与人的连接方式。年轻消费者对“品质化、体验化、场景化”的需求激增,啤酒从单一饮品演变为文化符号,青岛国际啤酒节每年吸引超600万人次,不仅是饮酒狂欢,更是城市文化的集中展示。

拥有优秀的产品力和品牌口碑的青岛啤酒,一直是具有极高文化辨识度的品牌,让世界领略了中国啤酒的风采。香港前财政司司长梁锦松在一次省港两地交流会上说,“外国人认识中国通常有两种途径,一种是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另一种途径就是通过青岛啤酒。”在青啤百年品牌的加持下,啤酒已经成为青岛的代名词。

去年的第34届青岛国际啤酒节期间,西海岸金沙滩啤酒城共接待游客636万人次,消费啤酒2800余吨,举办500余场文化演艺活动、1807场次比赛,全媒体平台传播量达31.4亿次。今年在这座城市的闹市区里,“青岛啤酒交易所”横空出世,其主体是一个360度环绕的巨型智能啤酒柱,30种青岛啤酒从经典原浆到果味特调一应俱全,消费者扫码购买的每一笔订单,都会化作啤酒“股价”,10分钟一次的涨跌波动,让喝啤酒变成了一场充满互动感的“金融博弈”。这种创新模式打破了传统消费场景的边界,当游客举着手机围观啤酒价格曲线、像“操盘手”一样讨论哪款啤酒“涨幅潜力大”时,单纯的饮品消费已升级为兼具趣味性与社交属性的体验式消费。这场“啤酒金融”的破圈实践,正是文旅融合的深层价值所在,极大地展示了城市文化的超凡魅力。

如果说青岛啤酒博物馆、青岛啤酒交易所带动了周边文创、餐饮等相关产业的消费,助推了商圈经济的增长,那么从青岛扩展到全国的200多家TS? INGTAO1903青岛啤酒吧和100场啤酒节,则是在更大范围内开创了啤酒消费新场景和新模式。这些有力地印证了消费创新对文旅经济的强劲拉动,也为各城市文旅发展拓展出了新空间。青岛国际啤酒节从节庆产品演变为城市品牌,再到延伸到文旅时尚的新生态,它已不仅仅是一场畅饮啤酒的盛宴和狂欢,更是一个展示城市文化、激活经济活力的澎湃引擎。

正如啤酒的酿造过程——麦芽需要时间发酵,城市也需要工业文化和百年品牌催生新的文旅产业和鲜活的生态圈。此刻的青岛,正用岁月精酿出来的啤酒文化,一杯敬未来,一杯敬生活,点燃了“文旅+时尚”的消费场景。如今,“啤酒+微短剧”“啤酒+音乐”“啤酒+美食”……越来越多的“啤酒+”业态开始成为文旅发展新的打开方式,青岛啤酒通过新业态、新场景、新技术,以啤酒活力激活城市记忆,将啤酒元素融入城市文旅的方方面面,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图片均由青岛啤酒公司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