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Profit: A History of Cooperations
[美]威廉·马格努森 William Magnuson
点评:公司的合理收益率10%;电话的例子很好的解释了社交网络。
作为具有公共目标的公共实体,公司之所以能享有特权和优待,是因为政府相信公司将为国家的富强做出贡献。尽管它们有时或是常常偏离初衷,但其独特且持久存在的合理性一直在于:公司具有增进人类福祉的能力。
他们同意提供军队需要的物资,并希望以免除兵役作为回报。
第2章 银行
第3章 股票
于是厚颜无耻地向有权势的政客分发联合太平洋铁路公司的债券,为法案的通过铺平了道路。
在成立的15个月中,公司支付的红利超过了初始投资总额的100%。
与其说福特工厂是用机器战胜了人,还不如说是把人变成了机器。这对销量来说可能是好事,但对人来说显然是极其不愉快的体验。
福特认为,人们在野蛮的生活条件下,会表现得像野蛮人;而当他们的工资仅够维持生计时,他们只能拥有野蛮的生活条件。高管和客户都能分享公司的利润,为什么劳动者不可以呢? 我认为我们不应该在汽车上获得如此可怕的利润。合理的利润是必需的,但不能太多。因此,我的政策是在生产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快地下调汽车价格,并将利益带给用户和劳动者——正是他们给我们创造了惊人的巨额收益。” 。
在该判决意见书中,法院提出了一个引人关注的以股东为导向的观点,那就是将资本家的利益置于其他人之上。
福特匿名将其全部(股票)收入囊中。虽然这花了他1亿多美元,但在他看来这是非常值得的。随着股东们的离去,公司已完全属于他一个人。
福特汽车公司将其行业领先的薪酬与员工展现良好道德品质的期望挂钩。
从20世纪开始,公司就显现出突破国家束缚的迹象,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加速发展,最终脱离了国家的控制。
这些跨国公司利用了比较优势的基本经济原理:只要两个个体或国家有不同的能力,它们就能从彼此的互动中获益。跨国公司正是在全球范围内利用了比较优势这一原理,从一个国家的经济中不断汲取资源。
和以往模式不同,私募股权投资并非买卖商品,而是买卖公司。高度金融化策略将公司变成了另一种商品,如果银行家认为合适,就可以买卖、置换。
这些钱是从哪里来的?第一只基金的投资人包括一家保险公司和银行,但接下来几年,主要资金来源是养老基金。 政府工作人员才是理想投资人:他们手握大量资本,却对直接管理资本不感兴趣,他们想和华尔街最有权势、关系网最广泛的人交易。 权力就是金钱,而且……靠近权力,不断缩短与其距离。
管理费就像工资一样,无论业绩如何,每年都会支付给KKR;而附带权益费用就像奖金一样,取决于业绩,会随着收购的进展而波动。
KKR策略的第二部分是杠杆收购,这是私募股权投资行业的核心业务。 同时,杠杆也会提高回报率。 10%的回报率非常可观,大致与股票的平均回报率持平。 KKR的借款资金为公司总收购价格的70%~95%, 如果他能把这些“垃圾债券”打包成一个多元化投资组合,它们的表现将优于那些更保守、更稳定的公司债券。 真正推动全美掀起“垃圾债券”热潮的,是之后杠杆收购的兴起。
私募股权投资策略的最后一部分是经营收购的业务。 KKR不再为其收购的公司做运营决策,而是将决策权下放给公司中值得信赖的高管,并为他们提供绩效奖励 (类似于伯克希尔,笔者注)。 当一名经理用自身资金投资了自己的公司,他早上就会早点儿来上班,也会更加认真地考虑资金支出,比如他是否真的需要豪华座驾和公务机。
KKR旗下公司的首要原则是削减成本,手段有时很无情。克拉维斯认为,美国有太多公司被庞大的体制和官僚主义压垮。 KKR前5只基金的最低年平均回报率为25%,最高为40%。 观察人士担心,这种一味压低工人工资和就业人数的方式可能并不可行。它也许可以持续几年,但这种形式的资本主义是不可能长久的。
杠杆收购实际上受益于美国税法核心的一项巨大税收激励,那就是债务利息的支付可以免税,而向股东支付股息则不能。 如果利用德勤会计师事务所建议的折旧累进策略,他们甚至可能根本就不用交税。
KKR向公司施加的所有这些新债务创造了一个不稳定的经济,在这个经济中,公司疲于偿还这些债务,以至于不断地在破产的边缘徘徊。
在恶意收购(hostile takeover)中,买方试图收购目标公司,且不顾该公司管理者(如CEO和董事)的意愿。买方不与公司领导谈判以达成协议,而是迂回行事,直接向股东提出自己的需求。这种策略存在争议,因为收购参与者通常会受到声誉和人格攻击。买方批评公司管理层懒惰无能,而管理层则为自己辩护,同时诋毁买方的所作所为。
“金降落伞”
“我的工作是为我的员工谈判到最优协议。” 这笔交易却具体呼应了人们一直以来对私募股权投资行业的批评——薪酬过高、伤害员工和社区、债务风险过高。
25年前,美国工业领袖都是大型工业公司的CEO,而如今他们却都是投资银行家和私募股权投资合伙人。 从来没有这么少的人做这么少的事却能赚这么多;从来没有这么少的人有这么大的权力来重新分配美国“蛋糕”。
私募公司的衰落:一项是经济领域的利率广泛提高。高利率使债务成本更高,因此像KKR这样的私募股权投资公司更难向投资组合中的公司提供债券。另一项是“垃圾债券”之王迈克尔·米尔肯被指控在证券交易中存在欺诈行为。
私募股权投资模式对费用(而非利润)十分依赖。
我们必须坚持合乎道德的行为,否则我们会弄死这只‘下金蛋的鹅’。
杠杆收购。他们相信,通过收购经营不善的公司,提高它们的效率,几年后再将它们转手出售,就能赚钱。 掠夺者时代以华尔街和金融界为中心。
但公司史的下一个重大变革时代来自硅谷,在那里,计算机和代码比资本和收益更重要。
“我更愿意将Facebook视为一种资源,而不是金钱。”
电话是网络发展中的一个典型例子。如果镇上只有一个人有电话,他就不会觉得这是一个特别有用的产品。即使这个电话可能看起来很漂亮,甚至可以说是一项技术奇迹,但它没有什么用处,因为没有人可以与他打电话。但如果镇上的其他人开始买电话,他的电话就会突然变得有价值起来,因为他可以给街上的朋友打电话、在他最喜欢的餐馆预订位置、接到街坊或同事的电话。曾经的奇珍异宝现在已经变成了必需品。
邮件中扎克伯格明确表示了他欺骗的意图:“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将他的股份稀释到10%,却不让他感到伤心痛苦?” (笔者:扎克伯格国会作证时说腾讯偷窃了他的技术,看来他不是第一次这么做。)
就拿创建网站来说,如果想要吸引更多注册用户,就得选择向大众免费开放,Facebook就是如此。它可以服务世界上所有的人,基本不需要额外成本,只需要说服人们花时间浏览这个网站。 如果朋友告诉用户去买某样东西,或者推荐用户购买,那么他们购买的可能性就更高。 创造需求。正如她后来所言,Facebook的最佳战略是“在你知道你想要什么、对什么感兴趣之前催生需求”。
后来的研究揭示了原因,假新闻在社交媒体上的传播速度要比真新闻快得多,传播范围也更广。
简而言之,公司的存在与社会发展相辅相成、互为促进。 从本质上来说,公司证明了合作以及人们为了共同目标而奋斗的力量。 公司之所以能够创造经济奇迹,是因为团结一致的力量远胜于个人单打独斗。
亨利·福特对自己进行灵魂拷问,如何才能让公司既服务于公众又有利于其职工,由此带来了廉价汽车和丰厚薪资; 反思自身行为和公司举措所带来的影响,是否同公司创立的初衷完全一致。 视逐利本身为目的,而不是一种实现更宏伟目标的手段,这只能称之为一种纯粹的贪婪。 如今我们已经习惯于将资本主义的逐利行为看作一种美德,这样的思维方式对社会结构和资本主义的发展都造成了真正的危害。
我们把公司视为一种历史现象,它们存在的真正理由以及创建的初衷便清晰地展现在我们眼前,那就是促进国家公共利益。 本书也追溯了公司从谋求公共利益的实体到成为一台利润发动机的转变过程。
拙劣的继承传统使得银行落入了一群冷漠、傲慢或无能的长子之手。
以较低的价格出售产品以吸引更多客户是一回事,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出售产品而让竞争对手破产则是另一回事。
为了使用技术改善业务而收购一家科技公司是一回事;为防止科技公司成为竞争对手而收购它则是另一回事。
“工作使我们理智,并维护我们的自尊,让我们得到救赎!”
政界的观察员们都有这样的疑问:金融体系是否正在从美国经济中抽取价值。正如罗伯特·莱克所说:“从来没有这么少的人有这么大的权力来重新分配美国‘蛋糕’。”
“说这是你的工作,并不能说明其正当性。”
但成立公司的本意并不是鼓励不计后果的冒险。它不应只是为企业家提供一张“空白支票”,让他们随心所欲地玩弄社会规则而无需考虑潜在的危害。然而,有时公司恰恰会这样做以掩盖其故意不作为的失职。如在17世纪时,英国的股份公司从毫无戒心的公众那里集资,投资于明显不具有可行性的项目,然后在公众反应过来之前把钱全部卷走。19世纪的铁路公司也背负了它们可能永远无法偿还的债务。 硅谷的创业文化最能体现这一点,它们倡导失败不会带来任何后果。事实上,它们常常将这种文化视为荣誉的象征。
2025-9-8 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