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无疑问,$英伟达(NVDA)$ 坐稳了宇宙第一股的宝座!它最后的天花板在哪里?我们先看算力供应情况,$台积电(TSM)$ 2026年的CoWos晶圆产能将从2025年的67万片提升到100万片,即GPU生产能力从600万片提升到900万片。产能预订分配计划:1,英伟达60万片,Black well200/300从400万片提高到600万片;2,$博通(AVGO)$ 14.5万片,为Google代工TPU130万片;3,AMD10万片,生产MI3500/400090万片;其他15.5万片,包括微软、亚马逊、Meta定制芯片140万片。合计生产AI芯片900万片,同比增加50%,其中英伟达的BW200/300同比增长35%,按照今年BW200/300交货400万片,均价35000美元计算,26年销售额将达到2400亿,同比增加20%,利润为1200亿美元,26年PE35倍,这是市场给出的最乐观预期!
再看算力需求,目前市场给出的最乐观需求是5年算力需求翻一番,即算力需求从2025年底的114GW达到2030年的219GW,年复合增长率为14%,推算2026年将新增16GW的数据中心,或交货720张高性能GPU。2025年数据中心总装机新增17GW,其中7GW将在年底竣工投产,10GW将延迟到明年中,主要原因是电力建设跟不上。如果明年市场只能吸纳720张GPU计算,需求/供应比为80%,另外的180万张将成为库存。那么,市场不再需要性能较低、功耗更大的Hopper(H20/H100/H200)芯片,因此悲观情况下:英伟达维持售价不变的情况只能卖出540*0.8=432万张BW200/300,停售H系列产品,26年的销售额为432*3.5万=1512亿,利润为750亿,2026年PE高达57倍。如果英伟达降低价格与AMD竞争,或刺激市场需求,预计价格会降到2.5万美元,全部出清540万张,销售额为1350亿美元,利润为400亿美元,2026年变成了105倍,显然这不是明智之举。
再看资本开支,全球主要云服务厂家,包括亚马逊、微软、谷歌、Meta、甲骨文、特斯拉、Corewave、OpenAi、星际之门、字节跳动、腾讯、阿里、百度等,2025年的资本开支高达5000亿美元,其中用于采购芯片的金额为2750亿美元,英伟达占72.7%(市场统计口径不包括自制芯片),我相信各大厂已经拿出吃奶的力气去抢GPU了,消耗了大部分的自由现金流,除非有新的力量介入,很难继续提高资本开支。在乐观情况下,不降价完全消化900万张GPU,资本开支需要提高到7500亿美元,目前看不到这种可能性,一个合理的假设是资本开支提高10%到5500亿美元,对应的GPU采购额达到3025亿美元,英伟达按照今年的价格出清BW200/300,销售额为1900亿,略微下降,利润维持1000亿美元,2026年PE42倍。
结论:由于电力供应限制和先进制程短缺,数据中心建设远远落后于计划,目前投产的AI算力不足20GW(2024/2025H1),形成紧迫感,大家觉得A I算力短缺,从而觉得GPU短缺,这种情况会一直维持到明年中,等新的数据投产后,算力短缺的情况会大幅好转。预计在今年第四季度,GPU供应紧张局面会缓解,客户有更多的选择,而落后的H系列产品将被尘封或被华为完全取代。英伟达在高端市场将接受AMD/AVGO冲击,同时在低端市场受到华为的背刺,对黄表舅而言,只有降价维持份额和不降价维持利润两个抉择,无论是哪个选择,结论都是利润在750-1200亿的区间,2026年的PE在36-57倍区间,明显高于其他科技公司或纳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