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当劳VS肯德基:谁在中国市场发展的更好?

用户头像
悠然见难山
 · 江苏  

近两个月,围绕吃喝玩乐,衣食住行,全球最优秀的38家公司,原创了一个AI读书法,基本上每天可以输出2000到3000字,一开始还担心坚持不下来,现在发现越来越喜欢这种读书方法。

发现AI 读书法不仅可以为自己的创业和投资带来帮助,能让你最高效力了解顶级公司的创业历程,如今面临的新挑战,你真的可以边读边思考边提问,这个时候你就不是一个简单的输入,而是和作者进行讨论和对话,这种讨论不是随便聊天,而是基于数据的比较严谨的探讨,最后再把探讨的结果输出成为一篇学习笔记,感觉这个过程对自己的帮助还是挺大的。

前面整理了16篇学习笔记,系统的了解了麦当劳和肯德基这两家全球顶级公司的起源,创业故事,发展中的挫折,读了肯德基中国的26年的CEO苏敬轼的两本书,又读了麦当劳的创始人雷克洛克的《大创业家》。

今天就想聊一聊麦当劳和肯德基进入中国的过程。


在看肯德基时,我们发现,肯德基在全球的发展其实是落后于麦当劳的,但在中国市场的发展速度却是麦当劳的两倍。最关键的原因,是肯德基找到了苏敬轼这样一位极其优秀的 CEO。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麦当劳在中国的发展历程。麦当劳在中国的第一家店是在1990年开业的,比肯德基晚了三年。具体来说,1990年10月8日,麦当劳的第一家门店在深圳罗湖区的商业步行街开业,也就是今天的深圳光华餐厅。

为什么选择深圳作为中国的首店?这同样体现了“取势、明道、优术”的战略思路。深圳是中国改革开放最早的经济特区,代表着中国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据说,深圳光华餐厅开业当天,餐厅的二楼和三楼都挤满了顾客,餐厅外的队伍甚至排了两公里长。

麦当劳进入中国初期,采取了相对谨慎的市场策略。两年后,直到1992年4月,才在北京王府井开设了第二家餐厅。据说,当时王府井店开业时,光是收银机就配备了31台,客流量也创了全球之最,至今无人可以打破。
回顾麦当劳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1990年到2005年,这15年属于初步发展期,合计在中国开了800家店。主要原因,一方面是麦当劳全球对中国市场还处在观望阶段,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肯德基在中国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在苏敬轼的自传中有非常多的描述。

第二个阶段是2005年到2017年,这一时期是加速扩张和本土化的阶段。2004年,麦当劳启用了全球品牌宣言“i’m loving it(我就喜欢)”,并在中国推出了24小时营业的餐厅,还设立了麦当劳叔叔慈善基金。2008年,作为奥运会全球合作伙伴,麦当劳餐厅成为北京奥运会的官方餐厅。同年,麦当劳在中国大陆的第1000家餐厅在广东东莞开业。2010年,麦当劳在上海成立了中国首家汉堡大学,这也是全球第七所麦当劳汉堡大学。2014年,麦当劳在天津开设了中国大陆第2000家餐厅。

第三个阶段是转型期,从2017年持续至今。2017年,麦当劳中信股份、中信资本以及凯雷投资达成了战略合作。

2017年10月7日,麦当劳中国正式更名为金拱门中国有限公司。在这一战略调整中,中信资本持有麦当劳中国52%的股份,凯雷资本和麦当劳全球分别持有金拱门中国28%和20%的股份。
随后麦当劳在2023年收购了凯雷投资集团在中国业务的少数股权,使麦当劳全球在中国业务的股份从20%增加至48%,而中信集团仍持有52%的股份。这一股权结构调整标志着麦当劳中国已完全转变为金拱门中国,其财务报表不再并入麦当劳全球。
目前,麦当劳全球对金拱门中国主要通过两种方式获取收益:一是特许经营收益,约占营收的10%;二是股权投资收益。
结合此前关于肯德基的八篇学习笔记,我们可以对比这

两家全球知名快餐连锁品牌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肯德基于1987年在北京开设第一家门店,
1996年在北京落地第100家门店,
2024年门店数量突破11000家。
麦当劳则于1990年在深圳开设第一家门店,首日客流量创下全球纪录,
1992年在北京开设第二家门店。
截至2024年,麦当劳中国门店总数已达7000家,计划到2028年突破1万家。
从全球来看,麦当劳有43,000家店,肯德基只有22,000

家,麦当劳是肯德基的两倍。但在中国市场,肯德基门店数量接近麦当劳的三倍。
这背后是什么原因呢?如果仔细看完前面关于肯德基和麦当劳的16篇学习笔记,应该能够找到一些答案。
接下来,我们对比分析百胜中国与百胜全球、麦当劳中国与麦当劳全球的关系。

百胜中国需向百胜全球支付销售额的3%作为品牌许可费用,而麦当劳中国则需向麦当劳全球缴纳营业额的6%作为特许经营费用,同时承担营业额的5%作为广告基金。此外,若物业由麦当劳全球持有,还需缴纳地产租金。
(表)

通过这一对比可以看出,麦当劳中国和肯德基中国面临的基本负担完全不同。一个是3%,一个是10%。
从核心高层的激励机制来看,百胜中国已经建立了独立的治理机构,中高层基本都持有百胜中国的股票。
从最近五年的发展速度来看,肯德基中国下沉更快,拓店更快,本土化速度更快,类似肯悦咖啡这样的新品类上线速度也更快。

最后再简单看一下,从2016年,肯德基和麦当劳分别在中国独立融资后的发展的速度。

2016年百胜中国从百胜全球分拆,并在纽交所上市,2020年又在港交所二次上市。
1996年,百胜中国门店总数为7500家,
到2024年底已增至16000家,当年新增1700家店。
其中肯德基占11000家,必胜客占3700家,其他品牌占1700家,创历史新高。
展望未来,百胜中国计划到2026年门店总数突破2万家,个人估计到2028年,会达到2.5万家。
通过加盟模式加速覆盖低线城市,加盟店比例将提升至40%-50%,同时大幅降低加盟成本,从800万元降至50万元,推广小镇迷你店,降低加盟门槛。此外,肯德基旗下的咖啡业务肯悦咖啡,计划在2025年达到1300家门店。
我们再来看麦当劳中国的发展情况。
2017年,中信资本联合凯雷集团以20亿美元收购了麦当劳中国80%的股份。当时,麦当劳在中国内地拥有2500家门店,香港地区则有240家。
截至2024年底,麦当劳中国内地门店数量已增长至6800家,其中2023年新增门店接近1000家。麦当劳中国的目标是到2028年突破1万家门店,预计每年新增约1000家。
那么,作为全球餐饮行业的两大巨头,麦当劳和肯德基在中国市场的发展,我们会更看好哪一家?

同时,它们的全球化战略、本土化的产品策略,以及在当下国际环境中面临的挑战,又能为当前中国大消费企业的发展和出海之路带来哪些思考?

$麦当劳(MCD)$ $百胜中国(YUMC)$ $蜜雪集团(02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