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瓷半年报亮点:主营稳健、固态电池路线纠偏】
国瓷材料这次和王琰团队合作成立合资公司(国瓷占股80%,王琰占股20%),相当在固态电池这个赛道真正开了条好路。
王琰老师本人相当有实力,是美国三星核心技术大牛:清华大学物理系/基础科学班学士;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博士; 佛罗里达大学物理系/量子理论中心博士后; 麻省理工学院(MIT)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博士后(导师:Gerbrand Ceder)。
(聚焦于研究固态电池材料中的离子输运机制,致力于通过理论计算与材料基因组学方法设计新型快离子导体,解决传统液态电解质的安全性问题。)
对于国瓷来讲,王琰老师的介入可以有效帮助:
一、技术理论突破 → 让国瓷少走弯路
王琰团队最厉害的是发现了固态电池材料中锂离子快速移动的规律(比如“体心立方结构”和“共顶点骨架”理论),相当于他们手里有“材料设计的密码本”。
国瓷以前做氧化物电解质(如锆酸锂)还行,但硫化物这类高难度材料一直搞不定。王琰团队能直接指出“哪种材料结构更容易让锂离子跑得快”,帮国瓷避开无效实验,直奔靠谱配方。
王琰之前用理论预测出新材料LiGa(SeO₃)₂,后来真搞出来了,性能还和预测一致。
二、研发速度翻倍 → 省钱又省时间
王琰团队擅长用“材料基因组+AI计算”快速筛材料,不用像传统实验室那样一个个试错。国瓷自己摸索可能花5年还不一定成功,尤其硫化物电解质(行业难点)的研发,国瓷急需这种“加速器”。
三、路线纠偏 → 帮国瓷补足“短板”
国瓷之前被吐槽“只会玩氧化物,硫化物搞不定”,所以一直被固态电池板块嫌弃。而王琰的强项恰恰是硫化物/氧化物通吃的理论模型。
国瓷可以继续做擅长的氧化物(比如储能电池),同时快速补上硫化物(车用电池主流方向)的课,两条腿走路更稳。
四、行业背书与资源 → 打开合作大门
王琰作为MIT背景的学术大牛,在产学研圈人脉广、信誉高。车企/电池厂更愿意和“有牛人站台”的公司合作;
合资公司专注研发生产,王琰管技术、国瓷管量产,分工明确,落地更快。
总结一下:短期上可以帮国瓷突破硫化物等卡脖子材料,减少试错成本;长期上让国瓷从“偏科生”(只会氧化物)变成“全能选手”(氧化物+硫化物双修),有机会挤进固态电池第一梯队。
但也要泼点冷水:合资公司刚成立,注册资本仅1000万,初期投入有限,量产仍需时间;王琰的理论强,但工业化需要国瓷的生产经验配合——俩人磨合不好也可能“雷声大雨点小”。
目前算开了个好头🚩
结合半年报现金流超预期,和站稳的营收净利,还有朱少跑去接盘银行,应该来讲国瓷最困难的阶段已经过了。
$国瓷材料(SZ300285)$ $三环集团(SZ30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