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齐眼药10月9日公告,公司近日收到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签发的关于SQ-129玻璃体缓释注射液的《药物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这是一款治疗黄斑水肿的改良型化药,标志着兴齐产品线往眼底延伸,此外,其“小分子缓释”技术将在诺华眼科退出中国的窗口期中,形成差异化竞争。
SQ-129玻璃体缓释注射液为公司研发的化学药品2.2类改良型新药,临床拟用于(1)治疗成年患者的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2)治疗成年患者中由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或中央静脉阻塞(CRVO)引起的黄斑水肿。
根据化学药品2.2类改良型新药的有关要求,公司已经完成SQ-129玻璃体缓释注射液药学及非临床药理毒理学等多方面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SQ-129玻璃体缓释注射液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及临床开发价值。目前国内外尚无该产品获批上市。
“干眼、近视、眼底”作为眼科药物的三大热门领域,国产眼药(化药)王者兴齐目前在干眼领域有环孢素,近视防控领域有“美欧品”阿托品,此次布局SQ-129玻璃体缓释注射液,对其有着重大战略意义。SQ-129针对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和视网膜静脉阻塞性黄斑水肿(BRVO/CRVO),这是眼底疾病中患者基数大、临床需求迫切的领域。若未来成功上市,将帮助兴齐眼药从干眼症、近视防控(如低浓度阿托品)等前端疾病领域,延伸至高价值的中后端眼底治疗市场,形成更完整的眼科药物布局。
据确切消息,诺华制药的中国眼科业务已经明确整体出售给中国药企,将于近期官宣。眼后节业务大概率由康哲药业接手,关于诺华退出后的市场空间将由谁接盘,行业广泛关注。
在兴齐的SQ-129上市之前,诺华留下的蛋糕主要被以下几方瓜分,如国产抗VEGF头部玩家康弘药业,其他外资巨头罗氏/再生元,以及新兴的国产挑战者,如齐鲁等几家生物类似药或改良型新药。兴齐的入局,主要在于中长期影响,有望重塑竞争维度。
当前抗VEGF市场的核心痛点是治疗负担重,需要每月或每两月注射一次。兴齐的SQ-129直接瞄准“缓释”,其终极目标是将注射间隔延长到数月甚至更久。这跳出了当前“比谁疗效略好一点”的同质化竞争,开启了“比谁打针更少”的新赛道。当然,目前在研的基因药物也是在解决同一疼点。
此外,法瑞西单抗已经从作用机制上实现了长效治疗,并且其疗效已得到临床验证。SQ-129需要证明其缓释技术能带来与之相当甚至更优的临床获益,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
SQ-129距离正式上市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中国眼科的国产替代同样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