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期货之父”梅拉梅德:头朝哪边,哪边就是前方

用户头像
中信出版墨菲图书
 · 北京  

当“中年危机”年轻化的焦虑不断蔓延,“内卷”成了当下的生活常态。我们被困在既定的轨道上,既恐惧于可能发生的偏离,又害怕眼前的停滞。

但在时代的巨轮之下,无论多么用力的个体都只是一粒微尘。在看似下陷的“漩涡”中如何抓住机遇,种下能够萌发成长为参天大树的种子?这是我们每一个普通人一直在叩问的。

“金融期货之父”利奥·梅拉梅德的全新自传《应期而生》中关于人生开场,以及他与期货的结缘之旅的表述,好似一剂强心针,能给我们一个关于生命可能性的答案:相信自己,勇敢接受命运的召唤,你本来就有属于自己的位置。

[美]利奥·梅拉梅德 著;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 译

梅拉梅德从业生涯的传奇,始于一个听上去有些滑稽的“错误”——刚被法学院录取的他本想应聘律所文员,却阴差阳错地闯入了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喧嚣的交易大厅。

这个看似“偏离”法律精英路径的起点,没有成为遗憾,反而点燃了他“无法控制的激情”,最终为全球金融格局改变做出了重大贡献。

他的经历提醒我们:人生规划很重要,而在重大转折与机遇面前,顺势而为、敢于听从内心的声音更为关键。在被各种技术创新带着跑的当下,变化才是永不变的发展基调,与其执着于做出完美的职业规划,不如用心抓住当下,在看似“错误”的入口处,保持开放与敏锐,寻找真正可以点燃内心能量的“魔法世界”。

更令人深思的是他独特的“领导力悖论”。作为芝商所的灵魂人物,他主动要求轮换董事长头衔,每两年“让位”于他人。这绝非表面看上去的退让,而是对领导力及人性的深刻洞察:真正的领导力不依附于头衔,而是源于领导者内在的远见、格局与不可替代的价值创造。他深知“不进则退”的商业铁律,以“物理惯性”为喻,警示组织与个人停滞即倒退。在当下竞争激烈的环境中,这启示我们:与其在零和游戏中内耗,不如专注于核心能力的提升与持续进化的动能培养。

生命赋予我们权利,在前进的路上可以左顾右盼,头朝哪边哪边就是前方。

梅拉梅德的故事,是对时代焦虑最有力的回应:在变局中,主动接纳“错位”可能是新生的起点;“主动后退”或许是为了更持久地引领向前。让我们一起走进他初遇“魔法世界”的悸动与洞穿权力本质的智慧。

以下是梅拉梅德自己的讲述。

走进命运:推开未知之门

那是一场意外,往好了说是一场巧遇。那时我以为自己正在申请一家律师事务所的文员工作,但我走进了一个我一无所知的世界——一个永远改变了我和无数人生活方向的奇幻世界。

其实,发生的事情也没什么神秘的,像许多市中心的大学生一样,我不得不工作以养活自己,供自己上学。所以,当我被法学院录取后,我立即开始寻找法律文员的工作,这是成为成功律师的最佳阶梯。好似命运的安排,我在周日早上接到了好友迈耶·塞尔策的电话,他让我注意美林、皮尔斯、芬纳与史密斯公司在《芝加哥论坛报》上登的招聘广告(多年后,在合并中,史密斯先生的名字被比恩先生取代)。毫无疑问,在20多岁未经世事的年轻人看来,拥有如此长名字的公司一定是一家律师事务所。

他们在招一名跑腿员,工作时间是上午9点到下午1点。我猜测跑腿员是指跑着将案卷递送给出庭律师的人,鉴于我秋季学期的第一堂课是在下午2点15分开始,所以这份工作非常理想。你可能已经猜到,我最终成为美国杰出的投资经纪商美林证券而不是律师事务所的跑腿员,在芝加哥商品交易所芝商所)的交易大厅工作,每周总收入为25美元。

是的,从我进入期货交易市场,推开充满呼喊和手势的魔法世界之门的那一刻起,我就被迷住了。这可能不是通向成功的法律职业生涯的最可靠途径,但没人能阻挡天意。我自己也深深爱上了这个世界。

那里充满喧嚣、五彩斑斓、热闹非凡,穿梭的人流,鼎沸的人声,每个人都扯开了嗓子呼喊,比画着神秘的咒语,它瞬间点燃了我年轻而未经世事的灵魂,唤醒了我内心深处一些未知又无法控制的激情,让我毅然决然地得出结论:无论这是什么地方,这就是我的归宿。

如历史记录的那样,我不仅成为芝商所的一员,还掌控并改造了它。这是一个很长的故事,我不可能在这些书页中完全记录我的努力和成就,但我会挑出一些我遇到的代表性事件,以及在领导芝商所董事会的40多年中做出的多个关键决定。

是后退,还是前进

我在芝商所的管理工作始于1967年,在时任董事长罗伯特·奥布赖恩(Robert O'Brien) 的手下担任董事会秘书。1969年,我当选为董事长,此后虽然头衔几经变化,但我事实上一直履行董事长职责,直至芝商所与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合并。此后,我扮演的角色自然轻松了许多。

1969 年成为董事长后,我试图向董事会成员明确,我不想停滞不前。

我不知是谁提出了以下警句,然而我敢肯定,你们以前都听过这句话或类似的话: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这句话的内在含义是指没有所谓的中间立场。在商业上,原地踏步相当于败退。我当然知道,任何大型企业、公司或机构,一旦做好充分的准备,就可以持续运转多年,并一直保持良好的状态。但是,事实上是当你开始裹足不前时,你就会落后。当利用惯性向前滑行的阶段结束,对成长和进步的需求再次显现时,你会发现自己已经动弹不得。在最好的情况下,你也会发现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来重新积蓄动能。简单地说,我相信大型企业本质上遵循运动和惯性的物理定律。重启肯定比延续更难。

事情就这样发生了。虽然我完成了法学院的学业,甚至成功地从事法律工作大约6年,但我的心、思想和灵魂从未离开过期货的世界,也从未离开过芝商所的交易大厅。所以,不管是因为我的高中老师惠洛克女士让经济学这门学科看起来很迷人,还是因为我很轻松就能理解支配供需关系的经济学原理,甚至只是因为我产生了学习所有关于市场的论著的新爱好,总之我被迷住了。

我很快理解了期货对资本市场发展的内在贡献、其特有的风险管理功能对提升现货市场流动性的独到作用、其在价格发现中的内在价值,以及它对国民经济的整体贡献。总之,我就是悟到了。

此外,我有很多恩师——那些芝商所场内身经百战的老一辈专业人士。虽然其中许多人的外表和举止更像是19世纪50年代狄更斯小说里的角色,而不像一个世纪后金融机构中的人物,但他们还挺欣赏我这位年轻的法学院学生,有些人甚至对我关照有加。

“我坐在哪里,哪里就是桌子的最前端”

有句古老的格言说,跟随比领导更容易。对我来说,情况正好相反,我毫不怀疑我可以继续担任芝商所董事长数十年。然而,我认为由我长期、连续地担任董事长是有害的。

首先,我认为不让他人获得这个头衔会引发敌意,也会削弱我的领导能力;其次,我觉得在芝商所的其他高级董事间轮转董事长头衔会更公平;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我从来不迷信头衔,相反,我直到今天都一直认为,领导力是一种任何头衔都无法提供的内在能力:你要么是领导者,要么不是。我想起了一个有关温斯顿·丘吉尔的故事,他在参加私人晚宴时准备坐在长桌侧边,女主人注意到,连忙挽起他的手臂说:“丘吉尔先生,您的位置在桌子的最前端。” 丘吉尔立即回应:“女士,我坐在哪里,哪里就是桌子的最前端。”这有点儿浮夸,但完全是事实。同样,无论我的头衔如何,我都是芝商所的老大——它的首席执行官。

直至今天,我一直坚信我的理念是正确的。我确保董事长的头衔差不多每两年轮转一次,当然每次都是轮转给我选择的董事会成员,这是为了确保芝商所的利益最大化,也是为了避免争吵和嫉妒。我们始终团结一致。

在任何时候,董事会或世界上的任何人都不会怀疑我一直是事实上的董事长。这很可能是芝商所持续成长的因素之一。 相比之下,芝加哥期货交易所董事会内部几乎每年都会发生激烈的斗争。正如芝加哥期货交易所长期以来的总裁、能力出众的首席执行官汤姆·多诺万(Tom Donovan)曾指出的:“利奥·梅拉梅德持续掌舵芝商所,这是我们两家交易所最大的不同之处,也是芝商所成功的原因。”

恐惧是一种情绪,而行动可以战胜它

这就是梅拉梅德的故事,一段传奇,一个榜样。

粤剧《牡丹亭惊梦》有一句念白:“你既怕又何必想,你既想又何必怕。”摇摆状态大致是人生不可避免的一部分,但要想挣脱,就要有勇敢、果决行动的能力。

梅拉梅德7岁从二战逃脱,一路辗转,并误打误撞进入了金融世界。他从最底层的跑腿员做起,成长为芝加哥商业交易所的领军人物。他发现期货市场很小、以商品为基础且局限性强,也最早认识到技术的重要性并预想到其可能对市场产生巨大影响。

同时,他预见了外汇期货公开交易市场的必要性,以远见和执行力推动了金融衍生品的崛起,为不确定性管理提供了新的工具。1972年,利奥·梅拉梅德创建了首个金融期货交易所,并推出货币期货,改变了金融市场。1987年,梅拉梅德再次革新了期货交易,创办了Globex——全球首个电子化期货交易系统。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默顿·米勒将金融期货称为“过去20年最重要的创新”。

利奥·梅拉梅德在《应期而生》一书中以第一视角完整讲述了芝加哥商业交易所从传统场内交易向电子化、全球化转型的艰难历程,分享了他与中国期货市场的不解之缘,并深入剖析了金融衍生品的创新如何重塑了全球市场规则,以及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重要金融决策和交易背后的缘由。

“人生如逆旅”,利奥·梅拉梅德始终对明天充满信心、无所畏惧,这也是他的信念和创新的重要来源。同为行人的我们,也该睁开眼睛张开耳朵,透过变化带来的时代焦虑,捕捉属于自己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