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阵子经大佬@古董鱼 推荐,买了长飞光纤,收获不小。今天看了年报,来聊聊基本面。
大股东华信邮电,持有23.73%,华信邮电母公司是央企保利集团,保利集团的主业不是通信。感觉保利和华信对长飞的管控不是很强。
另一个外资股东是荷兰的德拉克,也是23.73%,但这几个月德拉克在港股作了减持,目前持股只有10%。
还有一个重要股东是长江通信,持有15.82%,长江最上级的母公司是中国信息通信,正宗的通信行业央企。
所以,这个公司没有实际控制人。华信邮电派了3名董事,外资也派了3名,长江通信1名。真正打理这家公司的是经营团队,总裁庄丹1998年加入公司,2011年担任总裁至今,其他管理层情况也类似,稳定程度堪比民企。外资股东也派了一名副总裁,从2014年干到现在。
长飞是通信光纤光缆的头部企业,同行还有烽光,亨通等。65%业务是光传输产品,即光棒光纤光缆,收入约78亿元。17%来自互联组件,收入21亿元,主要是控股的上市公司长芯博创,贡献了11亿元。
公司的传统业务主要来自三大运营商,增速及毛利率并不理想。比较有前景的产品是G.654.E,可用于数据中心长距离互联,及数据中心内部使用的多模光纤,还有一种叫空芯光纤,也可用于数据中心。对通信行业实在是不熟,只能是照葫芦画瓢,摘一些年报及业绩说明会内容。
光互联组件也是当下的热门业务,21亿收入,长芯博创贡献了一半,自己还有一半。自己做了哪些产品,利润率怎么样,都了解不到。理论上大股东与下属上市公司不能做同类型业务。
长飞的另一个特点是多元化经营。①安徽长飞先进半导体,注册资本3.1亿,持有22.6%股权,第一大股东,说是今年4月投产,估计效益一般般。②子公司长飞光坊,搞工业激光。③去年11月收购了宝胜海缆。④石英元器件项目今年上半年投产。
这些业务的详细情况都没有披露,也不知道赚不赚钱。这种多元化扩张,一般来说效果不好,半导体项目是2018年注册的,到今年才投产。
公司在海外有8个生产基地,海外收入占34%。至于公司的什么核心产品进入了什么海外大厂,一概没有披露。网路上有一些零星传闻,也不知道可靠与否。
以下是球友@既往8 提供的信息。800G光模块需配套OM4/OM5多模光纤实现短距传输(如200米内),而1.6T光模块对OM5光纤的需求更迫切。多模光纤OM5的折射率剖面设计需纳米级精度控制,全球仅康宁、长飞、藤仓等5家厂商具备量产能力。2025年Q1,北美数据中心多模光纤进口量同比增长112%,其中中国出口占比达68%,但受物流瓶颈影响,实际交付量仅满足需求的70%。
另外,8月4日安费诺收购康普下面CCS业务的消息也对行业有巨大震动,CCS主要业务是数据中心光纤连接。出资105亿美元,该业务2025年收入约36亿美元,差不多是3倍PS。如果是这个估值,国内大量同类公司的价值都得重估。
再回头说一下股东和管理层。
荷兰公司股比下降,董事席位应该会减少。华信邮电成为单一大股东,会不会并表?理论上有可能,但管理层可能不会往这个方向努力,央企并表对公司的运营或许不是好事。
目前管理层持有公司1.4%股份,刚刚又做了一次股权激励,600万股,9名高管约120万股。600万股也接近1%。核心高管庄丹先生24年底持有55.77万股(24年减持了约20万股),本次激励大概分到10~20万股,差不多70万股左右,约4千万市值。
公司的股东和运营机制比较特殊,运营水平不算太高,与市场的沟通特别少,几乎没有。看一个财务指标,管理费大概占营收的8~9%,一百多亿营收的体量,这个比例实在太高了,同行业的烽火和亨通都在2%左右,我不敢确认又去核实了一遍,没错,24年8.54%。
不说管理层薪酬,独立董事薪酬46.84万元,A股几人能敌?
一个管理层友好型公司。
目前A股$长飞光纤(SH601869)$ 市值422亿,PB3.5倍。港股$长飞光纤光缆(06869)$ 只有260亿港元,7月25日至今,这个公司暴涨了75%。这个发生了外资股东减持之后,不知道其中有什么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