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财报季,当市场还在为短期波动焦虑时,真正聪明的资金早已开始寻找那些“价格低于价值”的资产。中国平安刚刚发布的2025年中期业绩,就是一份被严重低估的价值宣言。
如果只记住一个数字,那就记住这个:寿险新业务价值同比大增39.8%。这绝非简单的反弹,而是其深层次经营改革出现“质变”的明确信号。
---
一、 财务底子有多厚?现金流是试金石
抛开复杂的叙事,价值投资者最应关注的是这几个硬核指标:
1. 恐怖的现金流造血能力:
· 中报显示,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高达3331.85亿元。这是什么概念?同比大幅增长,它意味着平安的主业是一台强大的“印钞机”,这是公司持续分红、应对风险和进行未来投资的根本底气。
2. 利润的“含金量”:
· 归母营运利润777.32亿元,同比增长3.7%。请特别注意“营运利润”,它剔除了短期投资波动等干扰项,更能真实反映平安核心业务的赚钱能力。在复杂的经济环境下,这个增速证明了其业务的稳定性和韧性。
3. 穿越周期的投资能力:
· 保险资金投资组合规模超6.20万亿元,如此庞大的体量下,近10年平均综合投资收益率达5.1%,持续超越其内含价值的长期投资回报假设。这在低利率环境下显得尤为可贵,彰显了其卓越的资产配置底蕴。
---
二、 三大超预期信号,价值拐点已现
这份中报最令人兴奋的,是出现了多个明确的积极拐点。
1. 寿险“命脉”NBV强势归来:
· 新业务价值(NBV)是寿险公司未来利润的先行指标。39.8%的增速大幅超越市场预期。尤其亮眼的是,银保渠道NBV同比暴涨168.6%,成为新的增长引擎,这证明平安的综合金融协同效应正在加速兑现。
2. “深度绑定”客户的飞轮效应:
· 个人客户数近2.47亿,但更关键的是客户黏性。其中,持有4个及以上合同的“超级用户”占比达26.6%,这些客户的留存率高达97.8%。
· 这意味着,平安通过综合金融模式,成功地让客户“离不开”自己,构筑了一条宽阔的护城河。
3. “医疗养老”生态从故事变为引擎:
· 这是平安最独特的价值所在。数据显示,享有医疗养老生态圈服务权益的客户,其客均合同数和客均资产(AUM)是不享有客户的1.5倍和4.1倍。
· 这个生态不再是成本中心,而是实实在在的价值创造中心:近七成的寿险新业务价值由这些客户贡献。它成功地将一次性的保险交易,升级为终身的服务和价值纽带。
---
三、 估值视角:深度价值与安全边际
核心问题:平安现在便宜吗?
· 从P/EV(内含价值估值法)看:作为保险股最核心的估值指标,平安当前的P/EV处于历史低位区间。其内含价值仍在稳健增长,而股价并未完全反映这一真实价值,这为价值投资者提供了显著的安全边际。
· 从股息回报看:中期股息每股0.95元,同比增长2.2%。在持续进行战略投入的同时,还能稳步提升分红,体现了管理层对股东回报的诚意和对未来现金流的强大自信。
市场可能仍在用旧眼光看待平安,忽略了其通过医疗生态所构建的弱周期性和高客户黏性。这种认知差,正是投资机会的来源。
---
结语:在悲观中寻找共识外的价值
霍华德·马克斯曾说:“在别人沮丧地卖出时买进,在别人贪婪地买进时卖出。”当前市场对宏观环境的担忧,或许已过度反映在平安的股价里。
而这份中报,用扎扎实实的数据告诉我们:
· 它的核心业务正在强势回暖(NBV大增)。
· 它的商业模式护城河在持续加深(客户黏性+医疗生态)。
· 它的财务状况健康稳健(强大的现金流)。
· 它的估值处于相对低位。
对于着眼未来的价值投资者而言,中国平安更像是一台经过深度保养与升级后,正准备重新全速运转的“复合型印钞机”。当下需要的,正是一点耐心和与众不同的眼光。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复苏不及预期;资本市场大幅波动;长期利率下行超预期。
(本文仅为个人对财报的解读和思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欢迎球友们交流拍砖,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真知灼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