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尔高:AI浪潮下的“隐形冠军”,业绩弹性几何?
人工智能(AI)技术的爆发式增长,正推动产业链上游硬件需求激增。作为全球领先的PCB(印刷电路板)供应商,威尔高(SZ301251)凭借技术壁垒和产能布局,成为AI服务器电源赛道的核心受益者。本文从订单、产能、技术三维度拆解其业绩增长逻辑。
一、订单驱动:深度绑定英伟达生态链,GB200服务器放量在即
威尔高的核心增长逻辑源于AI服务器电源订单的爆发。其关键客户台达是英伟达AI服务器电源的独家供应商,而威尔高作为台达的核心PCB供应商,在台达泰国工厂中占据独家供应地位^3。随着英伟达GB200服务器于2025年4月进入量产阶段,威尔高已获得每月4000万-6000万元的订单,预计全年GB200相关收入将超6亿元。
订单弹性测算:
- 短期:GB200单台电源PCB价值量约50美元,按台达日产能4400台测算,单月营收贡献可达6600万元;
- 长期:若GB200全球渗透率提升,叠加微软、亚马逊等云厂商需求,AI服务器电源收入有望突破10亿元。
二、产能释放:泰国工厂成利润引擎,降本增效路径清晰
2024年6月投产的泰国工厂是威尔高应对AI需求的核心布局。该工厂一期年产能120万平方米,主要生产高附加值的高多层板(用于汽车电子、服务器电源),当前产能利用率已达60%。尽管初期受物料进口成本(中国取消板料出口退税)和产能爬坡拖累,但通过三重优化,2025年利润率有望从5%-6%提升至12%-15%:
1. 供应链本地化:逐步替代高价进口物料,降低原材料成本;
2. 自动化升级:减少人工依赖,报废率降低30%;
3. 产品结构优化:提升服务器电源等高毛利产品占比(当前AI业务占营收30%)。
三、技术壁垒:30层PCB卡位高功率场景,液冷技术打开天花板
威尔高的技术优势构建了护城河:
- 高密度设计:30层PCB技术实现2000W高功率输出,功率密度较行业平均水平提升40%,满足GB200等大算力服务器需求;
- 智能散热:冷板式/浸没式液冷技术可将电源模块温度降低15°C,延长设备寿命,契合AI服务器长期高负载运行特性;
- 垂直整合能力:从一次电源向二次电源延伸,已通过微软、甲骨文等客户的认证测试,未来单机价值量有望翻倍。
---
四、业绩弹性:2025年净利润或翻倍,估值修复空间显著
基于现有订单和产能规划,威尔高2025年业绩存在两大增长极:
指标 保守测算 乐观测算(拓展新客户)
营收规模 1516亿元 20亿元+
归母净利润 3亿元(PE 15x) 5亿元(PE 10x)
核心驱动因素 泰国工厂产能释放 切入微软/亚马逊供应链
对比同行胜宏科技,威尔高的估值洼地效应显著。若AI订单超预期,市值或突破75亿元(对应2025年15倍PE)。
---
五、风险与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台达订单依赖度超50%、泰国工厂产能爬坡不及预期、AI技术迭代导致产品淘汰。
投资策略:
- 短期:紧盯2025年Q2 GB200出货量及泰国工厂产能利用率(目标80%);
- 长期:关注二次电源技术突破和汽车电子(比亚迪合作)协同效应。
---
结语:在AI算力军备竞赛中,威尔高凭借“技术+产能+生态绑定”三重优势,已站上产业浪潮之巅。若2025年业绩兑现,其“隐形冠军”价值或迎来重估。
(作者声明:文中提及个股仅作案例研究,不构成投资建议)$威尔高(SZ301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