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疫苗行业进入资本市场以来,除了长生生物导致的信任危机外,行业从来没遇到过这么大的集体危机,原因有很多,总的来说原因有两方面:1、疫情的影响,让人们对疫苗有很大的抵触情绪。2、收入水平的下降,老百姓不得不勒紧裤腰,导致作为可选消费品的疫苗销量下降。
目前,疫苗行业有许多积极的因素正在闪现,但这次行业调整已经到了敲骨吸髓的地步,所以想彻底反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关于行业复苏的关键要素,我将其大致归结为以下几个维度:
首先,在于行业内部的技术创新能力匮乏以及领军企业缺乏具有颠覆性的原创疫苗成果。国内的疫苗产品研发路径大多追随欧美同行的步伐,并未在全球范围内树立标杆之作,“内卷”现象日益严重,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消耗与浪费。实际上,除了前沿mRNA技术之外,传统工艺亦有能力孕育出独具特色的创新型疫苗——例如针对当前我国免疫计划已经安排的非常拥挤,因时序限制某些品种难以纳入,市场上迫切需要那些能够简化接种流程、实现多种保护效果合为一体的联合疫苗。
另一方面,资本市场裹挟厂家赚快钱,导致企业家没有更多心思去搞研发,反而打着自己的小算盘搞资本运作,一个企业一旦失去创新的“灵魂”,那么这个企业基本上就沦落掉了。
其次,如果说监管因素曾经制约行业的发展,那么随着国家政策开始大力支持1类生物制品,创新药的审批明显加速,同样近期创新疫苗IND受理速度也大大提前,疫苗研发领域的重要障碍逐渐被扫除,这时候疫苗行业需要领军人物在政策东风的支持下,带头向创新疫苗领域发起冲锋,才能破局。
最后,疫苗跟治疗性药品不同,它属于可选消费品,受到经济冷暖的影响,这两年大家收入下降,日子都过得很紧,除了一类苗之外,自费的疫苗也就少打了。所以要想疫苗销量整体提升上去,经济回暖是不可或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