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立化学防线崩塌!中国0.005mm铝塑膜性能超30%,固态电池卡脖子时代终结

用户头像
只要锄头挥的好
 · 江西  

技术突破:材料与工艺的自主攻坚
1. 常铝股份——超薄铝塑膜封装技术
全球最薄量产水平:成功研发 0.005mm 超薄铝塑膜(行业主流厚度 0.015mm),耐电解液腐蚀性能超越日立化学同类产品 30%,解决固态电池高活性电解质对封装材料的侵蚀难题。
复合涂层工艺创新:在铝箔表面构筑纳米级保护层,抑制锂枝晶穿刺(热封温度<60°C,强度>35N/15mm),适配能量密度>500Wh/kg 的固态电池需求。
2. 瑞泰新材——固态电解质多路线领跑
三大技术路线全覆盖:
硫化物路线:与宁德时代合作开发常温硫化锂制备工艺,降低能耗 50%;
氧化物路线:锂镧锆氧(LLZTO)离子电导率达 10⁻³ S/cm,支持高电压正极;
聚合物路线:核心添加剂 LiTFSI 全球市占率 60%,提升机械强度和离子迁移率。
性能标杆:实验室循环寿命突破 8万次(液态电池仅 3000-5000次),能量密度达 500Wh/kg。
产业化进程:头部订单驱动量产提速
1. 常铝股份:绑定宁德时代打通产能
验证突破:铝塑膜通过宁德时代测试,进入固态电池一级供应链;
产能规划:投资 12亿元 建设专用基地(2026年投产),配套 50GWh 电池需求,预计年利润贡献 3亿元;
短期节点:3万吨电池箔项目 2025年8月投产,6000万套结构件产能试产中。
2. 瑞泰新材:国际订单锁定全球份额
20亿元 LG化学订单:硫化物电解质供应协议,全球市占率突破 15%;
产能优势:LiTFSI 产能 487.5吨(全球第一),六氟磷酸锂产线满足50GWh需求;
应用场景:2026年装车高端电动车(宁德时代合作),储能项目循环寿命 1.5万次、成本降 30%。
产业链协同:从材料到设备的国产闭环
1. 设备国产化突破
先导智能:交付固态电池复合转印与高速叠片设备,实现整线解决方案;
骄成超声:开发超声波焊接设备,解决固态电极层间接触阻抗问题。
2. 材料端降本增效
电解质成本优势:瑞泰自产 LiTFSI 使电解质综合成本较海外低 40%;
铝塑膜国产替代:紫江企业道明光学等扩产,高端产品进口依赖度从 80% 降至 50%。
3. 下游应用拓展路径
半固态先行:宁德时代、蜂巢能源半固态产线已投产,2025年高端电动车渗透率>10%;
全固态攻坚:eVTOL(亿航智能)、机器人领域小批量验证,2030年目标能量密度 500Wh/kg。
核心挑战与破局关键
1. 技术路线分歧
电解质路线博弈:硫化物(38%企业选择)与氧化物(37%)并行,瑞泰需平衡多路线投入;
界面难题:固态电极体积膨胀导致界面分离,循环寿命实验室数据与量产差距显著。
2. 成本与规模化瓶颈
材料成本高压:全固态电池成本 2元/Wh(液态电池 0.4元/Wh),铝塑膜占封装成本 40%;
设备投入高昂:固态产线设备成本为液态的 3倍,需设备商持续优化性价比。
3. 国际竞争围堵
日韩加速:丰田计划 2027年全固态电池装车,三星SDI量产时间表提前至 2027年;
专利壁垒:日立化学、昭和电工持有 70% 铝塑膜核心专利,常铝需规避侵权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