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测花王重整的台前幕后

用户头像
胆小不碰高价股
 · 上海  

$*ST花王(SH603007)$

本文略长且有部分脑洞,有习惯较真或阅读焦虑者慎入

事情的起因,是我上次发帖后没几天,我突然发现老博好清空了他有关花王所有的文章,是所有的,连我推崇的他那篇实锤博蓝特入主花王也从专栏下架了。

我横向对比了一下,直观的红利神偷,ST老中医等有关花王分析的历史帖子目前都还在。不少球友说老博好是十进宫的写手,这事我真觉得无所谓,雪球上什么神仙都有,身份次要,只要说的东西都言之有物,被人追捧也是人之常情,ST股的炒作逻辑本来就更偏消息面驱动,养活不少写手也很正常。

问题是,他为什么突然要清空花王的所有消息文章呢?他专栏那篇实锤文明明写的很好啊。我是他的粉丝我一个韭菜也不敢去问的,人家一句个人原因你也说不出什么,但这事确实引发了我强烈的好奇心,毕竟此地无银三百两。

好奇心害死猫,我也不例外,我在上篇帖子本身就在讨论徐良突然买尼威的各种疑问,因为如今老博好的大规模删帖更让我觉得花王过去的波折确实可能有蹊跷,经过梳理,我觉得我目前可以大胆脑补猜测一下花王重整的所有事情,至少可以有各种旁证心证,且逻辑自洽。

注意啊,我只是基于公开信息的推测,信息源真假概不负责,说白了将来市场披露的公开信息跟此文猜测如果有偏差,你们就当我此刻脑洞自嗨,别喷我,我特别声明我完全没有任何暗示花王未来股价走势的意思。

先说结论,博蓝特当初确实要也真的会入主花王,但起初的目标未必是花王股权,而仅仅是想买花王在延陵镇的地,但在接触和推进过程中,逐渐演变成帮助花王完成债务重组进而借花王的壳去上市,既然是借壳,那徐良确实一开始想要给花王注入亿波达,但注入亿波达很可能因为还是涉及关联交易被证监会最终否决,徐良为了保花王的壳,就只能先买尼威过度,同时,因为徐良确实没钱,他还会一直要通过花王操作资本套现,我以上所有观点其实都成立,彼此完全不冲突。

你没听错,我可以再强调一次,徐良资本套现的故事,但跟他过去努力甚至未来声称要继续注入半导体资产真的可以同时成立。我相信很多球友明白我的意思,就是从现实的角度讲,徐良在短期给花王直接注入半导体资产的时间表依旧遥遥无期的背景下,未来很可能会用花王的名字去投资他手下各种半导体子公司,再用各种子公司的财报故事反哺他花王的股价,前阵子各种花王投资各种徐良子公司的新闻可以佐证。他资本套现的逻辑未来也可以得到验证,这点我也是推测,欢迎打脸。

基于从这个现实反推过去,基本可以确认,花王自身注入半导体这件事基本三年内没戏了,证券法里关于关联交易的规定说的很清楚,徐良要直接注入自己旗下资产,目前看只能三年后再动手。这个佐证就是亿波达的股权变更,去年为了注入亿波达,徐良为了避免关联交易主动退出了,结果还是注入失败,他今年于是又快速拿回了亿波达的股权,这个是可以查到的,股权变更不是过家家,徐良要演戏真没必要这样,换句话说,亿波达注入花王这事可以说三年内别指望。否则徐良没必要今年过完年再拿回股权,完全可以继续推进亿波达作为非关联方注入了。这个事其实有很多事情可以深挖,以后再说。

从亿波达股权变更这件事反推,徐良让博蓝特入主花王的叙事逻辑也可以确认,回看历史新闻,博蓝特当初是冲着花王在延陵镇的地皮建设新厂房去的,这个新闻分析我目前在雪球上能翻到的最详实记录是“ST老中医”的帖子:

简单看这文章,核心就是博蓝特入主花王的石锤证据,但换个角度想,花王当时债台高筑,如果是简单卖地还债,我也可以认为它其实跟花王股权变甚至注入半导体一事没有直接关联!是的,我觉得因为有政府因素和其它资本的介入,把博蓝特买花王地建厂的事情,完全演绎成了徐良帮助花王完成债务重组,进而交换成博蓝特可以购买延陵镇地皮的关键筹码。

这个演绎的关键介入因素,我认为就是老博好提到的这个所谓的镇江国资委(因为老博好帖子已删,这个名称待确认,仅做行文参考,不做真实性指向,下同),而且它在其中的角色比想象的可能要复杂的多。

可惜老博好的那篇实锤贴删了,我只能这里回忆拼凑一下,在雪球上所有已知介绍博蓝特入主花王的实锤贴里,只有老博好的帖子实锤了所谓镇江国资委这样的政府资本介入的事情,它是基于花王的合作伙伴还是花王的债权人背景,我已不得而知,老博在那篇帖子里有个关键的信息一直让我印象深刻,大概意思就是政府资本在花王的股权变更一事的推进上是出了大力的。注意哈,不是债务重组,是股权变更。懂的人都懂,我水平有限,感觉这里水很深,就不敢啰嗦了。

同时另一方面,我上篇帖子也说过,徐良真的缺钱,而半导体行业又特别烧钱,所以徐良玩资本套现反哺自身企业经营资金需求的动机一直都存在的。这也无法否认。

所以徐良确实是准备注入半导体的,所谓的证据是从亿波达的股权变更可以佐证,具体你们可以参考直观的红利神偷老师的这篇帖子:

但去年新村长入主,政策一直吹风借壳上市趋严,去年媒体提及关于关联交易和证监会发文强调借壳等于IPO的表态如今被证实是真的,所以去年亿波达尽管徐良主动退出,却最终直接注入失败了(这里的失败指短期内直接注入,并不是说完全不能注入,下同)。这点我觉得可以理解,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大概率操盘方一开始没把监管的吹风太当回事,准备按原计划的人脉关系走非关联交易的策略操盘推进,最终还是玩砸了。

而当初镇江国资委的介入很可能就是直接冲着半导体注入去的,但因为亿波达注入失败,所以花王重整协议就没有它的参与,他们也选择清仓离场。我这里怀疑花王借壳的事情镇江国资委深度参与了,不然失败了他们离场如此坚决连重整协议都不参与就很奇怪,毕竟按照证券法的规则来讲,即使等三年之期一到,花王再注入半导体时,他们作为耐心资本,应该也能挣得盆满钵满才是,对吧?为什么依然在去年被传言坚决离场呢?

另一个佐证就是老博好清空了所有花王的消息。我回忆并横向对比所有花王所谓石锤的帖子,他除了专门实锤了政府资本介入的事情也没有别的特殊的内容,难道这里面可能泄露了什么怕被证实政府操弄产业资本被更高层监管盯上?毕竟当年大家都在挖花王的信息,他挖到的有什么信息连悄悄修改的痕迹都不敢留下,非要全部删除?当然了,这个脑洞太大,我不敢乱讲,毕竟老博好被谣传是十进宫的写手,他拿到了什么信息允许或者禁止发布,也许他自己也不好决定,删除反而是一了百了的事情,从处理敏感信息的角度反而很好理解。可老博好能有什么花王的敏感信息是别人没有的呢?我感觉只能是这个政府资本介入的事情。

另一个推测是,市场一直传言徐良当年博蓝特IPO失败,所以才走花王借壳的路数,我相信徐良团队有钻研IPO和借壳的专业人士操盘,那既然当年IPO失败,凭什么再走借壳就一定成功?这必然是有新的助力参与才是,这个新的助力只能是第三方新的参与者,所以博蓝特原来的财投不能算,花王的股权方更不可能(否则花王就不会被搞到债台高筑破产重组),也许只有所谓的镇江国资委有这个能力和人脉去搞定这个事情。相应的,这样一旦注入失败他们选择完全退出的情况和动机才能解释的更合情合理。

我这个大胆脑洞确实疯狂,但也有佐证,根据是在我上篇帖子里的一个评论截图:

发布人是球友“贞矣的金融小游乐场”,我翻了翻他的主页,他的内容很新,看起来挺谨慎的,但关注他的人不少,猜测可能是某个大V的小号。他的截图声称当初就是徐良要注入博蓝特,我认真看了截图内容,截图里确实写了注入博蓝特,确实跟后面花王发布的重整协议的文字完全不一样。坦白讲,你们说图片是假的也可以,但结合这位球友在花王讨论里的发言,其实提示了一个真实的可能,既然徐良真的缺钱,财投其实也没这么多钱,那当初重整花王债务的钱还能从哪来?大概率只能是这个所谓的镇江国资委在在里面穿针引线的。

但如今回看,因为去年亿波达的股权变更结果仍然是注入失败,这个血淋淋的现实很有可能是当初政府资本跟徐良的合作里有相关条款约束,引发了最终他们没有参与公开重整的协议的现实,当然,你们可以理解为徐良挂羊头卖狗肉,就像我上篇贴子里猜的徐良连政府资本都欺骗了,那他们愤怒离场也是可以接受的复盘逻辑。

而且,市场前几年疯传的这个半导体注入的传闻,至少在公开信息上没有任何虚假,毕竟博蓝特在延陵镇买地建厂这个确实是实锤的。但,仅限于此。

所以,像老博好或者说很多媒体的水军大V,因为有自己的消息源,或者说有资本关联方通过他们放出所谓的消息,来引发市场关注,从而拉抬股价,徐良借此资本套现的目的,被证明很容易实现(我并不是说去年这一波就是徐良授意的,我没证据)。

从这点总结来说,因为博蓝特介入花王重整是真实的,但从结果来看,徐良和相关参与方,只完成了花王的债务重组和博蓝特新项目落地延陵镇这两件事,即博蓝特有项目看重了花王的地皮,在政府方面的引导下,演变成需要帮花王解决债务问题才能拿下这块地皮的局面,徐良自己没钱,所以引入原博蓝特的财投,同时和所谓的政府资本合作,共同介入花王股权变更和半导体资本注入的叙事,但结合前面亿波达的案例可知,花王重整成功,博蓝特拿到延陵镇地皮产业投入成功,所以政府去年底还高调开庆功表彰大会,但亿波达股权确实注入失败,镇江国资委的关联方就没有出现在公开的重整协议里,甚至传言说他们已经清仓离场也就不足为奇了。

徐良如果从长远考虑,继续用花王的壳玩资本套现的操作肯定是有用的,所以保壳动机成立,引入尼威合理,这点不展开了,有兴趣的再去翻我上篇的介绍或者直接翻神偷老师的帖子。

基于这点,我个人觉得,半导体未来注入怎么叙事,其实看近期已有的公告可知端倪,花王作为财务投资人再去投资徐良半导体产业的各类子公司,子公司未来新项目的营收看点可以反哺花王的未来财报和市场想象空间,从而引发市场新的关注。而且在尼威消息引发市场动荡时刻,徐良3月底在政府座谈会上公开喊话还说要注入半导体,这是宁愿引发证监会警告监管的风险操作。这说明徐良不管是不是真的要注入半导体,最起码他还要继续讲半导体股市来资本套现,这个动机至少此刻依然成立的。

是的,就算买了尼威,花王未来也是要继续营销半导体叙事来玩资本套现,而且徐良的背景身份是真的可以有鼻子有眼的继续讲故事,而那些拍卖股价时敢于进场的牛散,估计也是看准了这点。这就有点类似击鼓传花,或者玩看看谁胆小的资本游戏了。

所以,未来除非监管政策有其它变动,或者徐良团队发现监管层里有其他口子可用,否则花王三年内直接注入半导体的叙事营销可以说基本不可能实现了。但是,花王作为一个已上市的金融产业资本标签,按照徐良的设想在半导体行业里继续玩资本投入,用子公司财报和市场前景的叙事反哺股价的戏码,应该是八九不离十了,后面我们也可以拭目以待。

温故而知新,全文仅个人观点,不喜勿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