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出皖能调入赣锋

用户头像
长江水电
 · 辽宁  

$皖能电力(SZ000543)$ $赣锋锂业(SZ002460)$ $洛阳钼业(SH603993)$

盯了赣锋锂业也很长时间了,从开始了解赣锋到去年写《潜伏周期表》系列(潜伏周期表 潜伏周期表--把锗排除 潜伏周期表--氧化物可否?)过去小一年了,因为资源有限要不要调仓整整想了一个星期,决定还是择机调仓,昨天开盘后卖掉了皖能电力换入了赣锋锂业。

不是说皖能电力不好,皖能电力也盯了一段时间才下手的,预期新控股和权益电站点火就在不远的将来,还有2028年BEST托卡马克加持,可控核聚变那是我的星辰大海[捂脸]。皖能电力公司是个好公司,安徽的用电增量有保障,相对来说对火电友好一些,而且公司的股息率很高,但是从眼下看市场对火电和公共事业那是非常的不待见[捂脸]。如果我的资源非常多,我仍会保留皖能电力,但是没办法手里就那么点钱,我的原则是当自己很弱小、资源有限的时候必须集中资源,以 教员 的思想为指导打局部“歼灭战”。这段时间皖能电力没亏什么钱,但是也没赚到钱。

下面说一说赣锋锂业,之前关注他很久了。写《潜伏周期表》系列之后赣锋更是我重点关注之一,当时写他的时候几乎也是他股价最低的时候,我真担心这家伙一下挺不住暴雷,最主要的他那时候财务报表实在是太差了,实际上今天也不咋地。

各种财务比率我就不说了,那就没有一个好的。就看看这几个主要指标,收入-12.65%,归母净利润30.13%看似不错,但是我们再往下看,扣非归母净利润-469.14%,那他那利润是怎么来的呢,下一章截图揭晓,经营现金净流量-92.38%。

他亏损变少了不是因为经营能力或者市场环境变化了,而是由于处置了储能电站和联营企业,虽然 Pilbara 股价下跌也造成了一定负面影响,但是我个人觉得把 Pilbara 划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工具,我个人是有意见的,我个人觉得不应该让这部分进损益。如果把非经常性损益刨除掉,归母净利润将和经营现金净流量一样难看。财务指标上可以说赣锋锂业是一塌糊涂!

那为什么我还要调入赣锋呢?我记得之前的文章中我提过,财务指标全是马后炮,看财务指标进行交易,就好比是看着后视镜开车,撞车那是早晚的事儿。下面我将从业务指标入手分析一下赣锋锂业当然了让我始料未及的是,动力电池和储能的两场爆炒,把赣锋锂业的股价给拉上去了,真是悲剧呀[捂脸]。我之前在《潜伏周期表》系列提到过,我最担心赣锋锂业的是什么?一是怕他挺不住(赣锋锂业实在是太能亏了),二是我想买个好价格,但是人算不入天算[捂脸]!9月份 赣锋锂业 有两个大动作,一个是向港股配售可转换公司债券,1,370百万港元到位,二是 赣锋锂电(赣锋锂业的子公司) 引入投资人,增资25亿到位,而且看这个架势,我猜测 赣锋锂业 可能有把 赣锋锂电 拆分上市的想法,我是拍脑袋猜的哈[斜眼]。如果我猜测不错,大概率赣锋应该是能把最艰难的这段挺过去了,如果真的把 赣锋锂电 拆分上市,这口气就算缓过来了。

第二,我们再看看锂价。锂行业分为上游锂矿和盐湖,中游锂盐和锂金属的冶炼、提纯,下游是锂的应用和回收。赣锋锂业是从中游锂盐的加工起家的,逐步向上游和下游延伸,2024年之前锂的自给率严重不足,这也造成了赣锋锂业的周期与锂周期高度重合。本次锂周期是非常惨烈的,在锂的高涨时期各公司疯狂扩产,碳酸锂最高的时候达到将近60万元一吨,上游锂矿也随着疯狂开矿上强度,然后就是产能过剩,碳酸锂期货在今年6月底创出本周期的新低5.84万元一吨。赣锋锂业也不意外,当初中游冶炼端疯狂扩产,并且积极向上游矿端延伸,之前赣锋只有澳洲有矿,并且还是权益,主要是协议包销,经过几年矿端的发力,赣锋在阿根廷、澳洲、非洲马里,拿了几个盐湖和锂辉石矿,现在共有权益矿权16处,其中并表的矿有6个,阿根廷、马里一期、澳洲的新矿都已经开始产能爬坡,预计随着自给率的不断提升,总体成本会进一步下降。再有就是本轮锂周期,澳洲的锂矿出口占世界的一半,由于锂的价格大跌,澳洲部分成本较高的锂辉石矿已经开始停产,即使品位还可以的锂辉石矿也面临减产。锂矿中成本由低到高排列是 盐湖锂<锂辉石<锂云母(≈锂黏土),本轮低点锂云母和高成本的锂辉石基本被出清了,增量基本全是盐湖锂和低成本的非洲锂辉石。我个人认为哈,本轮碳酸锂的低点就应该是6万到8万之间了,希望不被打脸,哈哈……

随着产能出清和自给率的提升,我个人预计赣锋锂业的财务低点应该就快要到了,甚至已经到了。头几年我记得赣锋的自给率都不足30%,2024年达到了45%,预计2030年前达到60%以上,但是看现在这架势我觉得不用到2030年,如果产能爬坡顺利应该就在不久的将来了,特别是阿根廷的CO和MA盐湖,完成产能爬坡后将对公司的财务有很大贡献。

第三,咱们再说说下游应用,赣锋锂业 已经在锂电池的应用上非常有建树了,在电子消费品、动力电池、低空飞行器、机器人电池、储能电池、电池回收领域全都有所布局,说实在的让我没想到的是储能竟然火了一把[捂脸]。重点是在固态电池上,这个是我最看好的,之前在写《潜伏周期表》系列的时候,思路还不是特别清晰,主要是技术路径比较多,而且这个东西很复杂,现在看我个人感觉清晰了一些。在 聚合物、氧化物、硫化物 这三条路线上,固态动力电池终极选项应该是硫化物,但是由于工程技术的原因,各个公司都基本还在实验室阶段,别说小批量产连一个中试的都没有,在这个领域专利最多的是日本丰田,然后是LG化学,熊猫家的公司很多也都在默默研发,比如宁德时代、赣锋锂业、华为等等。小日子说他们2028年前会投入量产,宁德时代说硫化物电池小批投入预计要在2030年之后,他们姑且说之我们姑且听之吧,特别是脚盆鸡吹过的牛被打脸之后鞠躬道歉的次数还少吗?

但在氧化物方面 卫蓝新能源、清陶能源科技、赣锋锂电 三家公司的氧化物半固态电池都已经在少数车型上实现小批量装机,但路线基本都是氧化物半固态,现在的问题主要是成本问题,太贵了需要把规模做上去成本降下来。

从整体看我们的思路是小步快跑,不追求一步到位,因为硫化物路线工程化难度很大,要实现技术成熟估计还要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那这段过渡期间氧化物半固态电池就很重要了,主要是先把市场抢过来,硫化物路线我们这边也别松懈。

在氧化物半固态路线上,赣锋锂业主要在 LATP(LiAlTiPO4,磷酸钛铝锂)上取得突破,没有走 锂镧锆氧(石榴石结构)路线,为什么我对这个这么在意,就是因为我们国家缺锆,90%以上靠进口,容易被西方国家卡脖子,这个我在 潜伏周期表--氧化物可否?已经详细论述过。

氧化物半固态电池一旦可以大规模量产,我个人认为随着技术的成熟,能量密度还有提升空间,320千瓦/公斤~550千瓦/公斤的能量密度,已经大大超过了三元锂电池,我们家宋plus的磷酸铁锂电池就更别说了[捂脸]。现在就看怎么能把成本降下来了,希望能够在不久的将来看到 赣锋锂业 在财务上的困境反转吧,如果这次能够安全着陆,将来随着赣锋上下游一体化的加深,对锂周期不再那么有相关性吧!

洛阳钼业 紫金矿业 一股不动,继续持有。

我妥协了,最后一段不写了,写了发不出来。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