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新能源车圈的热点一个接一个:钠电、铁锂、麒麟电池、4680……最近又轮到“固态电池”上台唱主角。很多人看着股价大涨,却没搞懂:固态电池到底是啥?为啥资金这么爱炒?
现在绝大多数电动车用的,都是液态锂电池——电解质是液体,就像一瓶水,能量高,但有安全隐患。
固态电池,顾名思义,就是把电解质换成固体,形态更像果冻。
好处显而易见:
更安全:不易漏液、不怕热失控;
更高能量密度:同样体积跑得更远;
更快充电:理论上能承受更高倍率。
所以有人把它称为“电池的终极形态”,新能源行业的“圣杯”。
要理解为什么市场不断炒固态,还得看它的技术进程:
2010年前后:固态电池概念逐渐成型,主要停留在实验室。
2017年:丰田首次提出要在 2025 年左右量产固态电池,引爆全球关注。
2021年:工信部把“固态电池”写进重点研发方向。
2022年:宁德时代发布“凝聚态电池”,虽不是全固态,但被视为过渡方案。
2023年:丰田、大众、日产等车企陆续抛出“固态电池量产计划”,普遍目标定在 2027—2030。
2024年:国轩高科、小鹏、比亚迪等国内厂商不断放出口风,“固态样车”亮相。
现在(2025年):仍在研发和小规模试产阶段,距离真正上车量产还有 2—5 年。
一句话总结:技术有进展,但远没到兑现盈利的阶段。
主要有三点:
故事大
商业化虽远,但颠覆性的标签最能点燃想象力,资金不怕讲故事,就怕没故事。
大厂背书
丰田、宝马、大众、宁德、比亚迪、国轩……几乎所有一线车企和电池厂都在研发。谁放个“要量产”的风声,立马就能带动情绪。
政策加码
工信部点过名,地方政府也在拉产业链。政策+资本,一拍即合。
这轮行情,主要是两条线:
电池厂龙头(容量大、带头大哥)
$宁德时代(SZ300750)$ :市值太大,更像是情绪指标;
$国轩高科(SZ002074)$ :被视为固态代表,这波的“风口股”。
设备和材料厂(弹性更大)
$先导智能(SZ300450)$ 、利元亨:电池换工艺,设备必然受益;
珠海冠宇、部分材料股:谁蹭上“固态”概念,谁就有机会被炒。
资金的路子也很简单:先打龙头,再找二线标的补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