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阶段:工业机器人(1960s–2000s)
最早的机器人应用在汽车生产线上,以机械臂为主,特点是重复、精准,替代人工劳动。代表企业有发那科、安川电机等。
第二阶段:服务机器人(2010s)
扫地机器人、配送机器人、陪伴机器人开始进入日常生活,应用场景拓展,但普及速度有限。
第三阶段:人形机器人(2020s 至今)
伴随 AI 算法和大模型的突破,人形机器人成为科技巨头的新战场。特斯拉的 Optimus、小米 CyberOne、优必选 Walker 等纷纷亮相,具身智能(Embodied AI)让机器人“从工具走向伙伴”。
第四阶段:产业化与规模化(未来 5–10 年)
从实验室走向工厂、仓储、物流,预计未来百万级机器人将投放到产业一线。这也将带来整个供应链的爆发式需求。
在这股浪潮中,谁能真正赚钱?往往不是最前线拼杀的造机者,而是那些提供零部件、设备和服务的“卖铲子的人”。
减速器
绿的谐波:国产谐波减速器龙头,全球市占率超 25%,产品精度、寿命双优,2025 年产能预计提升 50%。
中大力德:谐波 + 行星减速器双线布局,锁定宇树科技大订单,成本优势明显。
双环传动:RV 减速器国产替代领军,毛利率高,已进入特斯拉、优必选供应链。
伺服电机与执行器
汇川技术:国内伺服系统龙头,市占率第一,AI 算法加持,能耗降低 20%。
卧龙电驱:无框力矩电机供应商,已进入宇树、智元机器人产业链。
江苏雷利:机器人执行器核心供应商,产品已批量应用于机器狗。
丝杠与轴承
长盛轴承:自润滑轴承龙头,与宇树科技合作开发机器人关节轴承。
高精度磨床与加工设备
恒而达:收购欧洲 SMS,掌握高精度螺纹磨床技术,国产替代空间大。
秦川机床:丝杠加工设备龙头,扩产受益标的。
检测与自动化设备
集智股份:电机检测设备全覆盖,未来百万台机器人带来百亿级需求。
田中精机:电机绕线设备龙头,深耕微型电机绕制。
轻量化材料
金发科技:PEEK 材料降低机器人重量,耐高温,已通过特斯拉验证。
中研股份:碳纤维增强 PEEK 材料,关节部件核心供应商。
传感器与视觉系统
柯力传感:六维力传感器国产替代龙头,市场空间巨大。
机械臂与灵巧手
睿尔曼(未上市):轻量机械臂在 2024 世界机器人大会爆火,客户覆盖 20+ 家具身机器人企业。
开源生态与基础技术
GPR 联盟(由睿尔曼等联合):推动开源多模态感知和行动规划算法,降低行业进入门槛,加速普及。
在这场机器人淘金热里,矿工可能会累到崩溃,但“卖铲子”的人,往往能笑到最后。
减速器、伺服电机、丝杠轴承 → 硬件铲子
磨床设备、检测自动化 → 制造铲子
轻量化材料、传感器视觉 → 智能铲子
平台生态与开源联盟 → 服务铲子
投资机器人板块,与其追逐整机的想象力,不如寻找这些“卖铲子”的企业,它们才是最稳的长期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