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鹄模具(SZ002997)$ 这一轮牛市中瑞鹄模具股价表现差强人意,市场在担心什么?
(豆包)
在当前 A 股市场成交额突破 2 万亿、两融余额重返 2 万亿的牛市背景下,瑞鹄模具(002997)股价表现相对疲软,市场主要担忧以下几个方面:
新能源汽车转型的技术适配性
尽管瑞鹄模具在新能源汽车轻量化领域有明确布局(如一体压铸车身件量产、智能化生产线开发),但行业技术迭代速度极快。例如,一体化压铸技术要求模具精度达到 Ra0.8μm 以内,而公司需持续投入研发以应对材料升级(如铝合金、碳纤维)和工艺革新(如多腔模具、级进模)。市场担忧若技术突破不及预期,可能导致其在高端模具市场的竞争力下降。
行业集中度低与同质化竞争
中国模具行业集中度极低,注册企业超 30 万家,且中低端产品供过于求。瑞鹄模具作为龙头企业,虽在高端市场占据一定份额,但仍面临国内外竞争对手的挤压。例如,国内企业如成飞集成、合力模具,以及国际厂商在精密模具领域的技术优势,可能限制其市场份额扩张。
新业务盈利贡献尚未显现
公司 2025 年设立瑞祥智能机器人子公司,布局工业机器人领域,但目前机器人业务仍处于研发和产能建设阶段(可转债项目计划新增 3000 台套产能),短期内难以形成显著收入。市场对其新业务的商业化进度和盈利前景持观望态度,导致资金未充分流入。
传统业务增长瓶颈
尽管 2025 年中报显示装备业务在手订单 43.8 亿元(同比 + 13.59%),但传统冲压模具和焊装生产线业务增速可能受制于汽车行业整体产能过剩。此外,客户集中度较高(CR5 超 55%,深度绑定奇瑞),若核心客户销量下滑(如智界 R7/S7 销量环比 - 52.82%),可能直接影响公司业绩。
历史项目延期引发担忧
公司曾因疫情将 2022 年募投项目延期至 2023 年,而 2025 年可转债项目(如智能机器人研发)的实施进度再次成为市场关注点。若项目再次延期,可能影响产能释放和业绩预期。
可转债稀释效应与资金用途
公司计划发行 8.8 亿元可转债,用于一体压铸、轻量化零部件及机器人项目。尽管募投项目符合行业趋势,但可转债转股可能稀释现有股东权益,且资金投入规模较大,市场担忧其对短期现金流的压力。
估值合理性争议
截至 2025 年 8 月 25 日,瑞鹄模具 PE(TTM)为 19.29 倍,低于汽车零部件行业平均水平(41.17 倍),看似估值合理。但考虑到其新业务尚未兑现,市场可能给予传统制造业估值而非成长股溢价,导致股价跑输大盘。
资金偏好转移
牛市中资金更倾向于追逐科技、机器人等热点板块(如成飞集成因军工概念短期暴涨 127%),而瑞鹄模具的传统业务属性使其未被充分关注。此外,控股股东宏博科技的可交换债进入换股期(2025 年 1 月),潜在减持压力也可能抑制股价表现。
原材料价格波动
钢材是模具制造的主要成本项,2025 年钢材价格若持续上涨,可能压缩毛利率。尽管中报显示毛利率 25.74%(同比 + 0.6 个百分点),但长期成本压力仍需警惕。
出口市场不确定性
公司海外业务占比有限,而全球汽车产业链重构(如本地化生产趋势)可能影响其出口订单。若国际贸易摩擦加剧,可能进一步制约增长空间。
瑞鹄模具股价疲软是行业竞争、技术迭代、新业务不确定性及市场情绪分化等多重因素共振的结果。尽管公司基本面稳健(2025H1 净利润同比 + 40.33%),但市场更关注其能否在新能源汽车转型中持续领跑,以及机器人等新业务的落地速度。未来若一体压铸产能释放、机器人订单超预期,或有望扭转市场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