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头像
大只若鱼
 · 广东  

周末去逛了三个格力相关的店。
a.首先去了京东在南山区书城对面开的很大的家电城,刚开业人很多。感觉像过去的苏宁。
1.美的店很大,很气派,品类很全。促销是年轻人,穿着专业的公司衣服。介绍比较积极,说明新风空调各种好处,还给我看里面的滤网。新风做了专门的出风口,看起来像那么回事。
2.格力是个中年妇女和一个中年男的接待。感觉不太热情,介绍不仔细。我问新风功能有吗,没有看到专门出风口。回答,这是肯定有的,这么基本的,我们新款肯定有。没说从哪里出风。我也不太懂空调,没有细问。
3.京东mall里格力店还放了几台冰箱和洗衣机。冰箱有晶弘和格力两个牌子。晶弘的冰箱标价比较高,双门550L标到1.7万,洗衣机也标到5000+,空调以外的家电,格力定价都很高。看得出来,准备走空调高品质,高价格路线。初看起来格力其他家电的品质也是过硬的,我有印象的是晶弘冰箱开关门的手感特别好,感觉扎实且手感高档。定价太高,且品类少。一个店里只有两三款冰箱,两三款洗衣机,两三款风扇,两三款电饭锅。其他没了。
电饭锅2999一个,定价不低,属于高端品[捂脸][捂脸]
美的特点就是啥都有,好几家店在京东mall,有专门的厨电,空调和冰箱洗衣机也是品类多,店大。定价则各个台阶都有。产品很齐全。
格力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产品矩阵,或者说空调以外的产品渠道铺货还很弱。
4.空调也有科隆,tcl之类厂家,感觉都是边缘厂家。店里人少。空调人最多的还是格力和美的。小米空调也有人问,放在小米店里和手机一起卖。格力定价高美的几百块钱,小米比美的定价低接近1000,功能差不多的情况下。
小米店里都是年轻人为主。格力店里中年人为主。美的则都有。
5.大金,松下日立,店都很小。产品摆得很少。曲高和寡,价格都很高。只针对特定客户。不做价格战,促销动作少。设计也传统不好看,主打的是稳定耐用,高品质,低故障率。产品迭代总体慢过国内一两代。
我在华润城-南山科技园万象天地,聚集了深圳年轻有为的一代人-顺电逛的时候,来了一对夫妻,带着一个几岁的娃。说客厅空调漏水,想换个新的。老公说要不买个格力吧,老婆看了一下,说松下吧。很快定了松下。松下价格比格力略高一点。从头到尾没有谈过哪个价格高。只说了买个不坏的。没有看美的,海尔,只看了格力,大金,松下。
我想大金,松下,三菱这种有特定客群,很多是用过很久不坏,然后回头客。市占率不高,利润率高。
b.后面去了宜家旁边的百安居。美的还是一个品类齐全的大店。感觉有专门的销售,很积极。格力有一家小店,只有空调。销售是个通用的,似乎也卖其他东西。介绍一点不积极,问一句,答一句。我说格力比别人都贵一些。她说空调格力肯定不一样的。说其实挂机格力比大金松下要好,如果你买中央空调大金还是可以的。也没有强调格力的十年保修。问到了就说是保十年。
我在京东mall问是不是十年保修,还给我强调了不能是认为损坏才保十年。感觉这个卖点宣传还是不够。
百安居的销售说,线下就是格力美的卖的多,其他都少。
我感觉买格力的对价格敏感度低一些,追求低故障率和一个放心。格力几十年下来建立了一些口碑。小米的客群对价格很敏感,之前买小米的就一直询问补贴,价格怎么算。不同的客群吧。
逛下来,感觉还是美的最强大。小米有年轻客群。格力是中年客群。格力客群消费能力最强,美的其次,小米客群对价格最敏感。大金,三菱,松下,守着自己特定客户,卖高价,高利润,低市占率。完全不打价格战。
我还去逛了热水器。林内20L日本进口的,差不多8000-10000,国产林内6000-8000。也是主打高价高质,有特定客群,不打价格战。
我租的一套房子,06年的小区-维护还行。100平,市价800万的样子。业主一直自己住,小孩去罗湖读初中业主过去陪读。里面用的家电:4台格力空调,能率热水器-日本进口,价格高,和林内差不多,老板的烟机灶具,西门子的插座和开关。只要可见的东西,都是比较好的牌子。
总体看,格力空调有知名度,美誉度,客户愿意付出一定溢价。也会因为价格高失去很多客户。渠道改革任重道远,其他品类太少,太贵,没有形成产品矩阵。公司给人总体感觉呆板,但是可靠。中年有消费能力客户喜欢格力,年轻人买的少。
我问自己,如果是我买空调我会买谁呢?如果打算住多年的房子,我很可能买格力或者美的,倾向格力多。如果是租的房子,我估计买科龙什么的,或者小米,主打便宜,三年不坏就行。
如果我自己的房,且装修的钱不充裕,我估计首选美的,品质和价格均衡折中。
也没逛出什么特别的感觉,逛完有点担心格力。感觉空调以外的品类目前看做不起来空调则有基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