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制冷剂配额格局:龙头市值与份额错配下的弹性机遇
买入永和股份的核心逻辑聚焦于制冷剂赛道的稀缺性。
2025 年三代制冷剂配额数据显示:
巨化股份:配额 29.98 万吨(占全国 37.86%),当前市值 745 亿元;
三美股份:配额 12.12 万吨(占 15.3%),市值 286 亿元;
永和股份:配额 5.82 万吨(占 7.3%),市值 106 亿元。
从配额与市值的比例看,三家企业形成鲜明对比:
配额比例约为 5:2:1(巨化:三美:永和),
市值比例却达 7:3:1(巨化:三美:永和)。
若以 “单位配额对应市值” 测算,永和股份单吨配额对应市值 18.2 万元,显著低于巨化的 24.8 万元和三美的 23.6 万元。这种错配意味着:在行业配额刚性约束、需求持续增长的背景下,中小市值龙头的市值弹性更具想象空间。以 700 亿与 100 亿市值标的对比,后者在行业景气周期中实现估值翻倍的概率更高。
二、萤石自给:构筑成本护城河的 “不败壁垒”
萤石作为氟化工产业链的核心原料,价格波动直接影响企业盈利。永和股份的独特优势在于公司实现萤石资源自给,年产能达 30 万吨,完全覆盖自身生产需求。这一布局使其可以规避外部原料供应短缺风险(2025 年萤石价格同比上涨 22%),消除原材料价格波动对成本的冲击(据测算,萤石自给可使制冷剂毛利率提升 8-12 个百分点)。
三、股价走势背离:估值修复动力强劲
首先看市净率,巨化股份、三美股份大概在4左右,而永和股份在2.3,有明显估值优势。
再从历史股价表现看,板块内部呈现显著分化:巨化股份、三美股份股价较 2022-2023 年股价涨幅超 50%,而永和股份股价较 2022 年高点跌幅达 35%。
这种背离源于市场对中小市值标的的认知偏差,后期大概率修复。
结论:永和股份凭借 “配额性价比 + 萤石自给 + 估值洼地” 三重优势,在制冷剂行业高景气周期中具备显著的市值成长潜力。
相较于龙头企业,其中小市值属性叠加业绩修复预期,有望成为板块内弹性最大的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