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博睿数据(SH688229)$ 发布的那个金融行业可观测产品建设白皮书,从中看到当初买入他的主要逻辑之一开始兑现。
以APMO为载体的网络可视化产品,从初级的面向成本端的“网络运维”,正式走向中级的降本增效端的“产品开发辅助”,与刚需合规端的“交易监管”,并开始探索高级的面向营收端的“用户体验与营销获客”。
无论是市场的广度(应用场景),还是深度(价值创造)都开始打开了。
如果还是蹲在原来那个以主动监测为主的网络运维市场抠脚趾,多看他一眼都是对自己的精力和金钱的不尊重。
这些才是国外主流市场的高价值业务,DataDog(更侧重互联网市场)和Dynatrace(更侧重金融市场)早在四五年前就已经干得热火朝天了。
只是之前国内的市场和产品都不够成熟,再加上前几年政企因经济环境问题,在这方面的预算普遍收紧,市场一直起不来。
这波AI大模型与算力,高端物联网,卫星互联网,区块链与稳定币等革命性力量铺面而来,国内市场的诸多高端需求才不得不提上日程。
当然DataDog等外资厂商的市场教育,以及博睿数据自身产品的逐步成熟也是重要原因。
可以想象几个典型场景:AI应用对算力的调度,大模型对云端数据库的访问;稳定币和链上资产交易的全链路合规监管要求;星链,机器人和自动驾驶汽车的通信与交互。
这种全新格局下的网络环境,对APMO等网络可视化产品的需求肯定是与之前不可同日而语的。
说完积极正面的,再提个问题:做网络可视化的技术和产品方向有好几个,例如面向运营商的DPI,以$浩瀚深度(SH688292)$ 为例,其营收有4-5亿元,净利润有3-6千万,市值也才35亿,为何不选择浩瀚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