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DataDog和Samsara看国内AI应用的突围之路

用户头像
朽枝新芽
 · 广东  

看着大洋对岸的AI应用股一个接一个走得牛气冲天,我们这边的投资者,包括我自己在内,总是在感叹国内的软件发展环境不成熟,欧美通行的订阅服务模式在国内很多行业很难推行。

但大家有没有琢磨过一个问题,除了客户不习惯订阅服务这种模式外,是否还有我们国内软件或AI应用产品自身的问题,例如为客户创造的价值太有限。

以前一直在研究诸多的美国AI应用类股票,其中有两家企业给我的触动比较深。

第一家是$Datadog(DDOG)$ ,他采取的是深挖大客户价值的战略,尽可能通过更多更深层次的服务去提高单个客户的订阅服务收入。

他提供的深层次服务中,越来越多是根据客户使用公司产品后的收益增长,去按比例抽取服务费,深度捆绑客户成长,靠价值创造去收费。

第二家是$Samsara(IOT)$ ,他是美国运用物联网,云服务和AI技术对车辆安全和资产管理进行运营优化,按价值创造收取Saas订阅服务费的先行者和领导者。

他们前期几乎是免费投放各种安全监控和信息传感器等物联网设备,通过云平台采集和存储海量的数据,再运用先进的AI技术对数据进行分析,提出基于安全,效率,成本或市场的经营改善建议,并一定程度上辅助客户执行,对创造的额外价值收取一定比例的订阅服务费。

对于这家企业的业绩和股价表现,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去看看,美股的一家上市公司。

上述商业模式其实也没啥新意,逻辑清晰,简单明了,但为何他们能干成?还干得那么大?

核心还是人家真的能应用AI技术为客户创造价值,也能用经济效益去衡量这些额外创造的价值。

所以他们敢按其额外创造的价值去收取一定比例的费用,至于Saas平台与否,只是一种收费方式而已。

这种为客户额外创造了价值,再按比例收取部分费用的商业理念,应该是放之整个商业社会,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都是适用的。

我们国内的AI应用,不应该再去纠结所谓的Saas服务模式,而应该去夯实自己的AI技术和应用产品,看能否实实在在为客户创造额外的价值。

只要你愿意先为客户创造额外的价值,再去按一定比例收取服务费,多数客户很难有不接受的理由。

公司再将收入去完善自身产品,争取为客户创造更高的价值,再去收取更高的服务费用,这不就是一个很好的良性循环吗?

如果为客户创造价值的手段是云服务,大数据和AI技术,就像DataDogSamsara一样。

而为客户服务的过程又是一个数据采集与分析,AI决策与优化的闭环,那不就是最佳的AI应用场景吗?

(1)额外价值创造与按收益收费的商业模式;业务;(2)数据与平台三者相互驱动的AI技术发展模式。凡是符合这两点的国内AI应用企业,都应该会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因为他同样非常符合我们这片土地的商业文化和价值逻辑,这种类型的AI应用,应该会是最先走出来。

当然,其下游最好是To B端的市场化行业,否则遇上财政预算收紧的政府部门,谈啥价值创造都没用。

这也是我今天开始建仓$易点天下(SZ301171)$ 的原因,他是我目前看到的最符合上述模式的A股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