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变电工(SH600089)$ $海螺水泥(SH600585)$ $中国电建(SH601669)$
雅下水电站引爆盾构机产业链:刀头耗材与超硬材料成核心受益方向
干活工程的都知道,打孔机不是消耗品,钻头和刀头的消耗才真正的恐惧。那是干一会就得更换,尤其是国产的质量更换的更勤快,我感受过哈哈!
所以盾构机的逻辑资金炒作完毕就会立刻冲向刀具消耗品:博云新材、中钨高新逻辑非常正确!!
下一步就是金刚石原材料供应商:力量钻石,这名字就加分!!!
这行情就要多学习才不会被市场淘汰!!!欢迎大家多多转发评论点赞,批评指正的有理有据我会接受!!!详细逻辑如下:
雅下水电站引爆盾构机产业链:刀头耗材与超硬材料成核心受益方向
一、雅下水电站工程特性催生盾构机刚性需求
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雅下水电站)作为“世界水能富集之最”,其“截弯取直、隧洞引水”模式需开挖多条20-35公里超长隧道,最大埋深达2400米,穿越喜马拉雅地震带、高地温层(岩温超70℃)及10余条活动断层带。传统钻爆法面临效率低、岩爆风险高、工期不可控等痛点,而盾构机(TBM)凭借全断面掘进、一次成型、实时支护的技术优势,成为唯一可行方案。
据测算,仅主隧洞需100台以上直径12-15米的硬岩TBM,单台造价1.7亿-4亿元,总设备需求超250亿元;若叠加支洞及配套设备,市场规模或达300亿元以上。然而,盾构机的核心逻辑并非设备增量本身,而是其背后的高损耗耗材市场——尤其是刀头与超硬材料,这才是真正的“隐形冠军”赛道。
二、刀头耗材:千亿级持续性消耗市场
盾构机的刀盘系统直接决定掘进效率与地质适应性,其核心部件滚刀、刮刀在硬岩地层中磨损极快:
• 花岗岩地质下刀具寿命仅50-80小时,单台盾构机年消耗刀具可达100-150把;
• 雅下水电站工程预计年消耗刀具13万片以上,对应市场规模20亿元/年;
• 若按100台盾构机十年工期计算,刀具总需求量或突破1000万片,市场空间或达千亿级别。
受益企业:
• 恒立钻具(北交所“盾构刀具第一股”):国产硬岩刀具市占率28%,17英寸镶齿滚刀寿命较传统提升30%;
• 博云新材:碳化钨复合刀具降本40%,替代进口,与铁建重工战略合作研发超硬岩层刀具;
• 中钨高新:国内硬质合金龙头,盾构机滚刀用特粗晶硬质合金打破进口垄断,毛利率超40%。
三、金刚石超硬材料:最贵原材料的“隐形冠军”
盾构机刀头的核心切削部件依赖金刚石与CBN(立方氮化硼)等超硬材料:
• 金刚石刀具导热性优越,但高温下易与铁系金属发生化学反应,适用于非铁金属及复合地层;
• CBN刀具耐高温(1400-1500℃)、抗冲击,成为切削黑色金属(如高硅铝合金)的首选;
• 单把滚刀单价超80万元,其刀头材料成本占比高达60%-70%,是全产业链最昂贵的环节。
技术突破方向:
• 超硬材料涂层技术(如金刚石涂层、类金刚石薄膜)可提升刀具硬度与耐磨性,延长寿命;
• 厚膜金刚石(纯金刚石薄膜)沉积速度已突破930μm/h,国产化替代加速。
受益企业:
• 黄河旋风:牵头超硬复合材料在盾构刀具表面强化的研究,突破PDC制品关键技术;
• 力量钻石:专注金刚石单晶生产,为刀具厂商提供高纯度原料;
• 四方达:深耕石油复合片领域,技术可迁移至盾构机刀具涂层。
四、市场逻辑:从设备增量到耗材持续的“双击”机会
1. 设备端:铁建重工、中铁工业等龙头受益于国产化率提升(市占率超90%),但市场已有预期;
2. 耗材端:刀头与超硬材料的消耗具有持续性、高频次、高单价特点,且市场尚未充分定价。
刀具更换频率随岩层硬度呈指数级增长,雅下水电站的极端地质条件将加速需求释放;
超硬材料国产替代空间广阔,高端产品(如PCD、CBN)毛利率长期维持在40%以上。
投资建议:
• 短期关注刀头供应商(恒立钻具、博云新材)及超硬材料标的(中钨高新、黄河旋风);
• 中长期布局智能化配套(宏润建设-换刀机器人)、密封系统(中密控股)等细分赛道。
结语:雅下水电站不仅是“水电巨无霸”,更是盾构机产业链的“试金石”。当市场聚焦设备订单时,刀头与超硬材料的千亿级耗材市场才是隐藏的收益来源!
力量钻石从高点跌幅76%了,基本面是所有人造钻石金刚石超硬材料中最好的,每股资产+公积金利润都有40块。主力资金来拿一下带血的筹码拉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