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头像
一叶丶知秋
 · 河南  

$雷迪克(SZ300652)$ 周五潜伏
雷迪克(300652.SZ)近期股价上涨的核心逻辑可归结为汽车业务与机器人业务的双重驱动、产能释放与技术壁垒的叠加效应,以及行业政策与市场情绪的共振。以下从多维度展开分析:
一、汽车业务:新能源客户订单爆发与产能释放
1. 核心客户订单放量
公司通过技术升级与客户拓展,已深度绑定吉利、零跑小鹏上汽广汽等主流新能源车企,部分车型实现独供。2025年Q2,零跑C11、吉利银河L7等爆款车型热销,带动公司单季营收同比激增80.83%,净利润同比增长105.77。截至中报,公司在手订单饱满,沃德厂区产能利用率显著提升。
2. 产能布局支撑长期增长
萧山(6亿产值)、桐乡(8-9亿)、钱塘(7亿)三大基地预计2026年全面投产,摩洛哥工厂(3-4亿产值)逐步投建,全球化产能布局为长期增长提供保障[__LINK_ICON]。2025年上半年,公司固定资产同比增加4.68%,资本开支向丝杠产线倾斜。
3. 国产替代加速
汽车轴承领域长期由SKF、舍弗勒等外资垄断,但雷迪克凭借性价比(价格低15%-20%)和快速响应能力(比外资快30%),在新能源汽车轴承市场实现突破。2023年OEM市场销量同比增长105%,2025年上半年新能源业务收入占比进一步提升。
二、机器人业务:人形机器人核心部件量产与技术卡位
1. 丝杠技术突破与产能爬坡
通过收购誊展精密(持股51%)和北方机械(持股67%),公司切入微型滚珠丝杠(直径1.8mm)和行星滚柱丝杠领域,技术覆盖C1-C3级高精度加工,月产能分别达2万根和1万根[__LINK_ICON]。微型丝杠已供货小米兆威机电,行星滚柱丝杠进入禾川、捷昌驱动供应链,部分机器人客户订单已量产。
2. 特斯拉产业链核心标的
公司丝杠产品高度适配特斯拉Optimus人形机器人(单台需14根行星滚柱丝杠+30根微型丝杠),并进入特斯拉供应商验厂阶段。若特斯拉2026年实现百万台量产,公司机器人业务市值有望达300亿元。目前,公司丝杠业务估值对浙江荣盛,长期增长空间显著。
3. 技术协同与成本优势
轴承制造与丝杠在锻造、热处理、磨削等工艺上高度重叠,设备复用率达60%,大幅降低新业务资本开支[__LINK_ICON]。收购誊展后,公司可向其导入汽车客户资源(如比亚迪、吉利),实现“汽车+机器人”双场景协同。
三、财务表现与估值重塑
1. 业绩高速增长
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收同比增长54.04%至4.96亿元,净利润增长50.04%至8814万元,毛利率提升至30.48%,主要受益于高毛利丝杠业务占比提升及规模效应[__LINK_ICON]。开源证券预测,2025-2027年净利润有望达1.4亿/2.2亿/3.8亿元。
2. 估值体系重构
传统汽车业务按20倍PE估值约30亿元,机器人业务参考拓普集团(50倍PE)估值40-50亿元,目标市值90到130亿元(当前市值约80亿元),上行空间40%-60%。若特斯拉订单落地,机器人业务估值有望进一步溢价。
四、行业政策与市场情绪
1. 政策催化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倡议整车企业缩短供应商账期至60天内,小米、小鹏等车企响应,直接优化零部件企业现金流。此外,新能源车购置税减免、智能网联汽车政策等长期利好行业需求。
2. 市场情绪共振
人形机器人概念成为2025年科技主线,特斯拉Optimus量产预期升温,带动丝杠、减速器等核心零部件板块估值提升。雷迪克作为A股稀缺的“汽车+机器人”双赛道标的,获机构密集调研,近90天3家机构给予买入评级,目标均价99..24元。
五、风险提示
1. 特斯拉订单不及预期:若Optimus量产进度延迟或公司未进入核心供应链,机器人业务估值将承压。
2. 原材料价格波动:钢材占成本60%以上,若价格大幅上涨可能侵蚀毛利率。
3. 汇率风险:公司33.62%收入来自海外,美元兑人民币汇率波动可能影响汇兑损益
结论
雷迪克的上涨逻辑本质是汽车行业国产替代红利与机器人产业爆发机遇的共振。短期看,新能源汽车订单放量提供安全边际;中长期看,人形机器人丝杠业务有望复制“汽车轴承国产替代”路径,成为市值增长的第二曲线。随着特斯拉供应链进展披露、产能释放及业绩兑现,公司估值有望进一步向机器人龙头靠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