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开头,只想看看法的直接下拉看3️⃣
1️⃣根据国家电影局数据
2024年第一季度总票房为163.56亿元
2025年第一季度总票房为243.86亿元
2023年第三季度总票房为206.19亿元
2024年第三季度总票房为105.36亿元
2023年第二季度总票房为104.14亿元
2021年第四季度总票房为111.81亿元
以上是幸福蓝海盈利过的季度,特点都是票房同比往年大幅度增长带来的,以盈利或者快盈利的季度业绩做锚定,大约去估算票房对幸福蓝海的影响
结合24.25年一季度报告,70亿票房增长带来1亿营业收入,利润8000w,
结合23.24年三季度报告,100 亿票房带来1.9亿营业收入,利润增长1.1亿
也就是说幸福蓝海实际收入在全国票房收入占比在1.6%到2%左右
在公司成本管理不改善的情况下,一和三季度票房145亿左右院线收益才能保本,二四季度110亿左右,所以期待一下二季度业绩看公司成本管理是否改善,正常预估二季度是亏损6千万打底的。
因为三季度有南京照相馆,而这个电影最大的宣发是幸福蓝海的主导市场江苏,所以三季度幸福蓝海在宗票房的占比是一定远高于其他季度的,三季度总票房目前预估在100亿出头,本来应该要亏损3.4千万的,但是南京照相馆出现,三季度这一块亏钱概率不大,加上对总票房的带动下,变相的可以说南京照相馆院线部分给幸福蓝海带来了最起码1个亿的净利润。
2️⃣假定幸福蓝海作为出品方按最低的15%投资比例分成计算,假定50亿票房
一,基础分账规则
◦ 总票房先扣除 8.3%的税费(5%电影专项基金+3.3%增值税),剩余 91.7%为可分账票房(即50亿×91.7%≈45.85亿)。
◦ 可分账票房中,院线与影院分得约50%-57%,制片方与发行方分得43%-50%。根据行业常规及该片信息,假设制片方分得最小值 43%
45.85亿×43%≈19.72亿。
二,具体分成
1. 基础投资收益
◦ 制片方分得19.72亿,幸福蓝海按15%投资比例分得:
19.72亿×15%≈2.958亿。
南京照相馆制作成本公开资料数据矛盾,不过就算是按最高的2.8亿,分到幸福蓝海也就4000w成本,净利润2.5亿,最低8000万的话幸福蓝海才1000万,成本更是忽略不计了
2. 保底协议额外收益
不知道具体的协议,但是幸福蓝海作为院线方和出品方,必然是签订了的,保底按2.8亿成本的正常协议,一般是10到14亿
目前肯定是超过了保底,所以实际利润高于3亿问题不大
最后总结一下,以昨日收盘价为基准,南京照相馆这部电影上市给幸福蓝海增长了47亿市值,实际带来了利润也大概在4亿左右,你说高估也肯定高估,但是真没高估多少,一次性收益本来就是给的10pe,这还是一切按的最低,就比如上一轮我做的中毅达,一开始大家不也是按的最低,最后呢,比最高可能性按的还高了,这就是情绪的魅力
3️⃣谈完理性的逻辑估值分析,我们谈谈不理性的情绪炒作,我还是那个观点,指数不加速向上必然导致趋势资金流出,1.8万亿量能的大级别转移必然带动超短的大行情,最近已经展露头脚了,进监管的从以前触摸就死到前不久深水规院,广生堂的尝试进但是大跌,再到现在的主动进且不跌,深水规院和广生堂也都严重监管内有过涨停新高,规则没那么严厉且想象力大的上玮更是一波10倍,主板西藏旅游进入第一天更是一字开还换手抗住,所以不要怀疑最近的投机赚钱效应,这一切才开始
再回到幸福蓝海,越来越出圈的热度会不断正反馈到票房身上,这点从周三台风天基本盘城市几乎没人观看却仍然逆跌,就基本可以确定,所以周三晚上我自己订的计划就是低开我加,因为必然会有人拿票房增速放缓和说事叠加进监管必然的砸盘筹码,没想到高开了,做了一个很舒服的t,量化操作的投机当下的底层逻辑就是抓取第一手舆论语料,他们有自己的一套判断系统来决定信息背后可能的热度,超过基准线就会买入,热度越好买入持续性越强。而南京照相馆不说未来,当下就不是热度极值,昨日周日的票房就已经高于最高日票房也就是上周天,那么可想而知这周的票房得多厉害,票房增大会带来舆论热度放大,舆论热度放大会带来票房继续放大,这是一套非常强的正循环,且产生的相关语料也会越来越多,刺激量化的买入,量化带来的买盘的增长必然推动资金的跟风从而推动股价的上涨,股价上涨带来的情绪效应又会刺激买盘的增长,这也是一套正循环且以上已经在光线传媒上得到过验证,光线传媒最多增长了千亿市值,大家当时也知道利润就30多亿,南京照相馆不看院线也保守3个亿,现在才增长40多亿,这样一对比是不是就不觉得贵了?
而且你还要考虑到幸福蓝海的盘子多小,小盘起势带来的弹性超乎想象以及各地政协组织观看的热度必然会向上扩散,学校?一线城市政协组织,江苏头部班子组织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