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头像
爆米花发发发
 · 北京  

【AI算力散热革命催生百亿蓝海,望变电气“硬科技”布局卡位液冷新纪元】
翘望牛市
106.83-2.81%随着英伟达Rubin等下一代AI芯片热功耗突破2000W大关,传统风冷与常规液冷技术已逼近物理极限。据台湾供应链消息,英伟达要求供应商紧急开发微通道水冷板(MLCP)技术,其成本高达现行方案的5-7倍,标志着液冷散热正式从“可选”升级为“刚需”。在这一场由算力功耗飙升引发的散热技术革命中,望变电气凭借前瞻性的技术布局与制造能力,有望在液冷服务器爆发浪潮中占据核心地位。
一、需求爆发:AI芯片功耗失控,液冷从“辅助”变“核心”
英伟达Rubin平台功耗预计攀升至2.3kW,远超现有冷板负荷,迫使行业在2026年前必须实现MLCP技术量产。此类微通道液冷方案通过直接接触芯片导热,缩短传热路径,效率提升数倍,但技术壁垒极高——涉及精密微通道设计、液体渗透率控制及跨环节协作(散热厂、封装厂、组装厂)。
行业数据显示,若GPU全面转向MLCP,单芯片散热成本增幅达5-7倍,但相较于AI算力停机损失,散热投入已成“必要代价”。 Boyd公司五百万块液冷板的交付仅是起点,未来超大规模数据中心液冷渗透率将从当前不足10%向50%以上跃升,打开百亿级市场空间。
二、望变电气优势:电力电子技术积淀与智能制造协同
望变电气虽以输配电设备闻名,但其在高精度金属加工、流体动力学设计及热管理材料领域的积累与液冷技术高度协同:
精密制造能力:MLCP核心在于微通道加工与密封工艺,公司旗下智能化产线具备精密冲压、焊接技术,可适配液冷板对公差与可靠性的严苛要求;
材料科学突破:均热片(Vapor Chamber)作为MLCP关键辅材,需兼顾导热性与耐压性,公司已在新型复合材料研发中取得突破;
电力电子热管理经验:公司传统业务涉及变压器散热方案,对大型设备热管理有多年数据积累,可快速迁移至服务器液冷系统设计;
技术研发进展:望变电气已与重庆大学、中国钢研总院等机构联合攻关冷液配电技术,初步开发的冷液电柜可实现散热效率提升40%以上,整体能耗降低约20%,适配数据中心、储能系统等高密度散热场景。
三、战略卡位:绑定头部客户,切入增量市场
望变电气近年来持续加大液冷技术投入,与国内头部服务器厂商、数据中心运营商联合开发新型液冷方案:
成本控制能力:国内产业链配套完整,较海外供应商(如Boyd)更具成本弹性;
快速响应机制:MLCP技术仍处于迭代期,公司可通过与客户共同试错加速产品优化;
政策红利加持:东数西算、新基建等政策推动绿色数据中心建设,液冷作为降低PUE的核心手段,获政策强力牵引 ;
生态合作深化:公司2023年与清安储能达成战略合作,共同推出“智能箱变+液冷系统”一体化解决方案,已成功应用于重庆望变长寿综合智慧零碳电厂等项目,实现能源利用效率96%以上。
四、横向对比:望变电气的差异化竞争优势
在与液冷领域主要上市公司(如英维克申菱环境中科曙光)的对比中,望变电气展现出独特定位与后发潜力:
识图:
望变电气
英维克
申菱环境
中科曙光
全部4
望变电气的差异化优势体现在:
跨领域技术融合:传统输配电技术与液冷散热结合,推出“冷液电柜”等创新产品,能耗降低20%,而竞品多局限于单一温控环节;
场景适配灵活性:通过智能箱变集成液冷系统,同时服务数据中心与储能场景,竞品如英维克、申菱环境仍以数据中心为主;
成本控制能力:模块化设计使系统整体成本降低20%,而浸没式液冷主流厂商(如申菱环境)初期投资成本高达5-8万元/机柜 ;
政策响应效率:紧抓“东数西算”绿色PUE要求,液冷方案与西部新能源消纳场景直接耦合,竞品多聚焦东部超算中心。
结论:液冷赛道的“跨界黑马”
AI算力需求爆发不可逆,散热技术迭代已从“按需升级”转为“生存刚需”。望变电气凭借高端制造基因与热管理经验,有望在液冷赛道实现从“零部件供应商”到“系统解决方案商”的跃迁。短期看MLCP替代增量,长期看全域液冷生态布局,公司或成AI基础设施革命中的“隐形冠军”。
$望变电气(SH603191)$$英维克(SZ002837)$$中科曙光(SH603019)$#英伟达推MLCP液冷!成本提高3-5倍##炒股日记##复盘记录#
12小时前 作者更新了以下内容
以下是25年2月的有关望变电气液冷配电技术预研进展的讯息:一、技术研发方向与战略定位液冷配电技术布局望变电气将液冷配电技术列为2024年重点研发方向,旨在适配数据中心、储能系统等高密度散热场景需求。该技术被定位为输配电设备智能化升级的核心突破口,与公司现有节能变压器、智能开关柜形成协同。技术路线规划目前主攻冷板式液冷技术(成熟度较高),同时探索浸没式液冷在高压直流(HVDC)配电系统的集成应用,重点解决液冷回路与电力设备的兼容性设计问题。
二、当前研发进展实验室验证阶段已完成液冷配电柜的初步原型开发,实验室测试数据显示:散热效率较传统风冷系统提升40%以上,单机柜功率密度支持30kW以上;在模拟数据中心PUE环境下,整体能耗降低15%-20%。产学研合作动态与重庆大学、中国钢研总院等机构联合攻关关键材料技术,例如:开发适配液冷环境的纳米晶极薄带材料(FeSiBCuNb合金),提升散热均匀性;优化电工钢废料重熔工艺,降低液冷设备制造成本。
三、研发投入与产能规划资金与人才配置2024年研发费用占比提升至5.2%,其中液冷技术相关投入超3000万元;组建20人专项团队,涵盖热力学、电力电子、材料科学等领域。产线适配升级依托“八万吨高端磁性新材料项目”(2024年6月全线投产),计划在重庆基地新增液冷设备试验产线,预计2025年Q2完成首台套量产验证。
四、商业化挑战与应对策略技术瓶颈液冷介质绝缘性能要求高,现有方案在10kV以上电压场景的长期可靠性待验证;冷板式液冷对现有数据中心改造兼容性不足,需定制化设计。市场拓展计划优先切入“东数西算”枢纽节点(如内蒙古、成渝集群),与万国数据、易事特等合作试点项目;探索储能温控领域,结合国家电化学储能规模扩张(2023年达34.3GW)推出集成解决方案。
五、未来展望2025年望变电气液冷技术将进入商业化落地关键期,重点突破方向包括:完成液冷配电设备国标认证(如GB/T 36282);通过云变电气海外基地(东南亚)拓展国际市场,匹配当地数据中心PUE政策。如需更详细技术参数,可参考公司定期报告或关注其官方技术白皮书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