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朵—后疫情时代难寻的长坡厚雪型中概消费股,迎来25年第三次错杀上车机会

用户头像
自己辣鸡自己带走
 · 浙江  

本人自2022年底持有亚朵至今,24年中在持续两年的PE股东减持周期结束后,公司估值压制因素解除,近一年来收获了可观的上涨。尽管相较同行的估值折价已经消失,但公司25年新公告的三年分红计划,隐含了100%利润做股东回报的承诺,亚朵依旧是整个市场极为罕见的中期3-5年维度能持续提供5%股东回报+25%-30%利润增长的黄金级投资机会。本文不赘述中长期看好亚朵的理由,仅对25年来公司数次错杀机会进行复盘,并分析当下的第三次(或许也是年内最后一次)错杀上车机会。

年内首次错杀出现在春节假期后,全行业春节假期超过10%的revpar跌幅令市场大失所望,股价逆中概大势出现近10个点大跌,此次上车机会很快随节后商旅的超预期反弹转瞬即逝。回顾此次市场反应,其实春节假期10%的revpar回落完全是预期之内甚至一定程度上优于预期,因为24年春节是疫情后最旺的节假日,头部酒店集团revpar纷纷达到19年同期150%以上,基于超高基数回落10%,完全在可接受范围内。

4月初特朗普发动关税战后,关于中概股退市的传言再度甚嚣尘上,没有港股支撑的亚朵遭遇大量机构的一键清仓,股价无视基本面/中概指数企稳出现大幅下杀,创出年内低点,此乃年内最佳上车机会。此时笔者只秉持一种想法:“如果亚朵是非上市公司,能以当年13x的估值参与一级市场融资,我是否会投?”答案根本无需思索。此后随着关税战的缓和,以及公司积极筹备港股上市的消息安抚市场情绪,再配合五一良好的经营数据,股价在1个多月后便收复失地一路向北,相较底点近乎翻倍

自9月初创出40美金的新高后,亚朵股价近20天再次逆中概大盘出现超过10%的回调,虽然回调幅度不大,但本人认为仍属于无视基本面的又一波错杀,属于又一次上车机会,基于传闻的下跌原因均为噪音甚至反指:

1)消费股全面“登”化,上半年强势的网页链接" target="_blank">老铺黄金网页链接" target="_blank">泡泡玛特、蜜雪冰城等新消费全部加入旧消费行列,股价统统靠边站给科技股小登们让位,忝列新消费队列的网页链接" target="_blank">亚朵自然也难独善其声。针对行业轮动的问题,抛开交易层面的惯性,仅从基本面来讲,港股三姐妹自身经营周期确实都有坚定迹象,而亚朵从Revpar的角度恰恰相反,是跌幅收窄甚至出现转正趋势,如此跟跌是为冤枉

2)公司9月下旬以来的公开交流多次强调注重质量,针对规模增长的口风减弱,引发投资人对于明年开店增速放缓的担忧。针对此点,我反而倾向于正面解读,目前800家的管道门店,足以支撑每年500-600家的开店,即使门店增速回落至25%,也完全对得起目前20x的估值。更值得期待的是,当行业龙头的华住亚朵都出现开店放缓,意味着行业供给真正出现了拐点,距离行业周期性的Revpar转正更近了,单店Revpar的降幅缩小(甚至转正),完全能够抵消开店增速的小幅下滑,维持净利润层面30%左右的增长,此外需要提出的一点是,25年由于大举加码股东回报,预提稅增加使得公司有效税率超过30%,一定程度拉低了净利率,而26年此基数问题不复存在(甚至如果上了港股,还有预提税率下调的潜在空间),报表段能更为充分的体现酒店规模效应带来的经营杠杆。更值得欣喜的一点是,亚朵高质量新店的战略正在从经营数据中得到验证,25Q2季度,亚朵整体门店的ravpar降幅要优于同店revpar降幅1.4个百分点(而在24年,整体revpar降幅低于同店2个百分点),这意味着本来身处中高端站位的亚朵并不想市场预期的那样需要靠放低姿态的下沉才能获得增长,而是和华住一样具备结构性增长的机会

3)券商援引咨询公司不靠谱的爬虫数据,显示网页链接" target="_blank">亚朵零售GMV在8月份增速下滑至40%。此处不点名此原本以商业尽调为主业的内资咨询公司,但其高频数据已经多次验证不靠谱,关于亚朵星球8月增速的统计更是偏差离谱。按照业内经验证的靠谱爬虫公司数据,亚朵星球Q3依旧维持不低于上半年的增速。不过市场确实存在高估零售重要程度的问题,当交流会上超过50%的时间围绕零售展开时,确实需要注意市场关注度错误偏移的问题。未来的某个季度,若零售增速低过了酒店,或许是另一次错杀加仓的机会,我始终只把零售当作一个期权价值,毕竟看似风声很大,收入占比更大有占据半壁江山之势,但回归利润层面,零售也只是那锦上添花的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