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大学城控股主营业务解析:聚焦园区运营与教育服务的产教融合实践

用户头像
柔而立股海观涛
 · 内蒙古  


截至2025年9月,作为国内较早布局大学城综合开发运营的企业,东方大学城控股的主营业务已形成清晰脉络。其核心围绕“大学城园区运营”“教育配套服务”“资产与产业协同”三大方向展开,数据均基于该公司2024年年度报告及2025年半年度披露信息。
一、核心业务:大学城园区综合运营,做高校发展的“空间服务商”
东方大学城控股的基础盘是大学城园区的开发与运营。根据其2024年年报,公司已在全国7个城市管理运营7个大学城园区(2025年上半年新增长沙园区,总数增至8个),总建筑面积突破1000万平方米。这些园区不仅为高校提供物理空间,更通过统一规划教学、生活、科研配套,降低高校单独建校成本。以2024年数据为例,其运营的石家庄、廊坊园区已入驻高校32所,在校生超35万人,占河北省本科在校生总数的18%;2025年上半年,新投入运营的长沙园区已签约6所高校,预计年底入驻师生将达8万人。
这类业务的盈利模式主要依赖园区租金、物业费及增值服务。2024年,园区运营收入占公司总营收的52%,是绝对核心。
二、延伸布局:教育配套服务,打通“学生成长-职业发展”链条
除空间运营外,东方大学城控股近年重点拓展教育配套服务,覆盖学历与非学历教育、后勤保障等领域。2024年年报显示,其教育服务板块收入占比已达31%,较2023年提升5个百分点。
具体来看,一是继续教育与职业培训:依托园区高校资源,公司与12所院校合作开展成人本科、技能证书培训,2024年培训人次超15万,其中IT、护理、智能制造类课程最受欢迎;2025年上半年,这一数字已达9.8万,同比增长22%。二是学生后勤服务:通过自营或合作模式,为85%以上入驻院校提供餐饮、住宿、快递等服务,2024年后勤服务毛利率稳定在18%,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三、战略协同:资产运营与产教融合,激活园区经济价值
东方大学城控股并未止步于“收租+服务”,而是通过资产运营推动产教融合,提升园区整体价值。其2024年数据显示,园区内商业配套(如孵化器、共享实验室)出租率达91%,引入科技型企业260家,其中80%与入驻高校有产学研合作。例如,廊坊园区的“大学生创业园”年产值已突破10亿元,带动2000余名学生就业;2025年上半年,这一数值预计增长15%。
此外,公司还通过持有型物业增值获利。2024年末,其持有的园区商业资产估值较2020年增长40%,2025年上半年租金收入同比增长8%,成为长期收益的重要来源。
总结:东方大学城控股的主营业务以大学城园区为空间载体,通过“基础运营+教育服务+产教协同”三轮驱动,既满足了高校扩招、城市教育资源集中的需求,也通过市场化手段实现了资产增值。其数据表现(如2024年总营收120亿元、2025年上半年同比增长11%)印证了这一模式的可行性——在教育刚需与产教融合政策推动下,这类“重运营、轻投机”的企业正走出一条特色发展路径。(数据来源:东方大学城控股2024年年度报告、2025年半年度业绩快报;河北省教育厅《2024年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