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阳股份(SH600348)$ 钠电崛起:2025年新能源赛道的“资源破局者”
近日,刚果(金)钴配额新政引发锂电产业链震荡之际,钠离子电池凭借“无钴无锂、成本低廉”的资源优势,正加速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2025年上半年,钠电在低速车、储能、北方低温场景的渗透率突破15%,宁德时代、钠创新能源等企业相继发布第二代钠电产品,能量密度突破160Wh/kg,距离动力电池门槛仅一步之遥。
图片
一、钠电产业化提速三大信号
1. 政策强驱动:工信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修订版明确提出“2025年钠离子电池在储能领域应用占比不低于20%”,山东、山西等地已出台钠电配套补贴政策。
2. 技术临界点突破:国内企业通过普鲁士白正极材料改性,将钠电池循环寿命提升至3000次以上,低温性能(-20℃容量保持率85%)远超磷酸铁锂,完美适配北方户外储能场景。
3. 资本热捧:2025年Q1钠电产业链融资额达87亿元,其中钠电正极材料企业「立方新能源」完成B轮15亿融资,估值突破百亿。
图片
二、钠电正在颠覆的三大市场
低速车市场:爱玛、雅迪2025款电动两轮车已搭载钠电电池包,续航提升至120公里的同时,整车成本降低200元,终端售价下探至1999元价位段,倒逼铅酸电池加速退出。
家庭储能:华为数字能源推出的5kWh钠电储能柜,凭借-30℃极寒工况正常运行的特性,在东北、内蒙古等地市占率快速攀升,2025年Q2销量同比增长300%。
电网调峰:国家电网在甘肃酒泉风光基地试点钠电储能系统,单次充放电效率达86%,度电成本降至0.3元,较锂电储能低0.15元,为大规模风光消纳提供新解。
图片
三、未来展望:钠锂协同而非替代
行业专家指出,钠电并非锂电的“终结者”,而是能源革命的“互补者”。2030年有望形成“高端车锂电为主、中低端车钠锂混用、储能钠电主导”的格局。对于投资者而言,硬碳负极、层状氧化物正极、钠盐电解液等核心材料环节,或将诞生下一个“宁德时代”。
图片
今日,沪铜涨3.58%、沪镍涨1.22%、沪铝涨0.51%。钠电池核心依赖铝(占材料成本15%-20%),铝价微涨小幅推升其成本;钠离子电池的价格优势源于其对高价有色金属的摆脱与材料体系的天然低成本属性。其正负极集流体可全部使用廉价铝箔,替代了锂电池必需的高价铜箔,仅这一项就能显著降低成本,钠电池低资源依赖的成本优势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