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几年,大多数北方发电企业的供热项目都是亏损的,以建投能源为例,去年供热亏损约10亿。据公司的公开信息,公司表示如果是更低的煤价,公司可能在供热领域实现盈亏平衡。但问题在于煤价的波动,使得该业务的NPV难以稳定持续贡献正值,因此更多投资者把供热业务看作是北方火电企业的包袱,负资产。
然而,虽然大家都清楚供热保供的社会责任和作为公共事业对社会的意义,供热业务的优势有二,其一是保供热就保发电,其二是控股电力企业在供热领域的绝对优势。
那么如何能够在不依赖煤价大幅低于社会生产成本的场景下实现供热业务的正向NPV呢?目前我的答案是储能。众所周知,目前北方企业是利用发电余热的转换为供热系统提供能量,但核心问题在于热与电的绑定,即为了保供热力而牺牲的电力损耗,这才是供热项目亏损的核心原因,并非大家传统认知的取暖费低(当然高取暖费有利于贡献营收,但并不现实)。
可供选择的储能方式包括光热熔盐储能或公司正在联合开发的液态压缩空气储能,其应用从电力行业还能解决风光在发电”撞衫“期的消纳问题,而在火电领域层面可以解决保供热绑定”高发电“的场景,同时可以通过长时储能开拓更多工业用户的供热需求,2025年建投能源的供热业务便实现了大幅增长,这和火电的灵活性改造关系紧密,相信在储能的加持下,供热业务不再成为投资者看上去的NPV负包袱,而是能够实现电热分离,能源的高效应用和帮助碳中和的更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