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眼镜使用初体验

用户头像
之江小隐
 · 浙江  

买了雷鸟的全球首款全彩刻蚀光波导AR眼镜,使用了差不多一个星期,整体体验还不错,雷军说智能眼镜是“面向下一个时代的个人智能设备”,个人是非常赞同的,如果用更接地气的话来讲,实际上就是有可能是人的第二颗大脑,我们碰到的很多时候问题可以直接交由眼镜通过AI来解决或回答,我们的大脑无须实时在线,可以待机休息或做其他的,这个就是一个全新的交互革命和体验,手机是完全做不到的。

既然说体验,先说说做的好的地方:

(1)第一视角AI交流全新体验。第一视角,所见即所得,我用它问日期、时间、所看到的东西等,都能及时回答,且知识性的也可以的。比如我家里有个美国队长的盾牌,它也直接回答了,以及家里有副字画,上面是什么字,它也能回答。所以,作为个人智能设备,它就让我们感受到了全新的体验:你看到的,它就能理解;你疑惑的,它就能立刻解答。这种视觉、听觉与多模态AI的深度绑定,极大地拓展了眼镜作为信息获取与交互工具的边界,这也是为什么一直强调“眼镜是AI的最佳载体”的核心原因,且真的体会到过,你才知道,这种感受是完全不同于在手机端的AI搜索体验。

(2)全彩MicroLED+光波导显示超预期。雷鸟的光引擎由三块Micro-LED面板(RGB三色),配合0.1cc超聚合Cube棱镜组成,可实现1670万色全彩输出,最高亮度可达6000尼特。之前我用过单绿色的,这次雷鸟X3 PRO是全彩的,体验的丰富度一下子就上来了,在视频和照片上,也还只能全彩才能够满足现在用户的需求。特别用了它看视频,整体的流畅性和清晰性也完全够用,尽管现在的分辨率不算太高,但作为消费级产品已经够打了,日常出行,加上镜盒储备电量,在车上直接用它可以娱乐,不用再傻傻地举着手机。另外,有显示带给我的一个冲击,meta目前不带显示的眼镜,就太没有竞争力了,我让同事比较了下,只要体验过带显示的,基本上不会再选择没有显示功能的,所以眼镜显示这个赛道,是非常有前景的。

(3)同声翻译和导航功能非常好。智能眼镜一个很大的使用场景,就是翻译,雷鸟X3 Pro支持14种语言互译,三种翻译模式,包括拍照翻译、语音翻译和同传翻译。在同声翻译场景下,雷鸟的表现完全撑得起和不同语言的人面对面交流了。所以,就冲这点,智能眼镜也会有一个非常实用的赛道,加上AI,空间则更大。结合手机GPS、眼镜内置的陀螺仪等传感器,联合高德地图,雷鸟X3 Pro上实现了高精度的AR导航功能,“目光所及即是方向”的导航体验感,也是蛮新鲜的。

(4)镜腿触控交互丝滑。智能眼镜操作,在人声嘈杂环境中,如果通过语音操作就容易会是一个灾难,这次雷鸟比较贴心了设计了镜腿触控交互。单击确认、双击退回、前后方向选择等,操作下来,非常丝滑。全彩的第一款,交互完成度能做得这么好,也是出乎我的意料。

(5)拍照清晰度惊艳。雷鸟X3 Pro配备了索尼IMX681图像传感器。从实际拍摄样张的曝光、色彩还原和对比度等综合画质来看,其成像水平是超过我的语料的,特别是清晰度来看,足以满足日常记录和社交媒体分享的需求,下面这张图我使用了媒体上的,我个人是在夜晚环境拍了家里物件,也非常清晰。

说了这么多优点,作为刚出来的第一代全彩产品,我也说说不足:

(1)整体造型不错,但仍显笨重。这个我完全理解,毕竟镜片、芯片、电池、显示等技术还在发展、迭代之中,远不是终局,犹如当初手机一样,眼镜也会经历“大哥大”的时代,来到轻量化、便利化的终局。

(2)续航仍会是痛点。这个我也完全理解,目前电池,是不少消费电子乃至新能源车的痛点,尤其眼镜的轻量化和电池的大储能是相悖的,这块有待于电池技术和其他能量转换技术的出现(比如钙钛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比如微小的核能?),但在现阶段,估计还是要类似充电宝的配套设备过渡。

(3)系统语言的交互稍显落后。这个吧,作为硬件厂商,因为缺少基因,会是一个通病,所以就能理解为什么手机厂商来做这块有优势。智能眼镜是一个全新的入口,应该需要全新的交互语言,不能再拘泥于手机或者其他app的交互逻辑,这块我们期待行业有更多的玩家进入来提升。

整体而言,瑕不掩瑜,雷鸟能推出这样的产品,超出我的预期,打个分的话,可以打85分。后天26号就是小米的智能眼镜,它会给整个行业带来很大一波注意力,是好事,但真正普及型的产品,仍期待华为、谷歌meta苹果、三星等大厂入场来竞争,根据他们的发布安排,下半年到明年,会有一大堆产品出来,我们一起期待智能眼镜的iphone4时刻。

说万遍不如试一遍,最后也呼吁你们多尝尝鲜,实际体会体会,戴上眼镜,马上有个AI助手和你同频,你等于有第二颗大脑帮你思考,并提升你的智慧和娱乐生产力,何不试试与体验呢?

顺附几个行业消息,行业越来越热闹了:

(1)工信部泰尔实验室6月24日启动AI眼镜申报

征集时间

征集起止时间:2025年6月25日—2025年7月31日

征集对象

AI眼镜整机、品牌厂商

内容应用、软件工具开发商

行业解决方案提供商、集成制造商

芯片、光学显示、音频、传感器、通信模组、存储、配件等相关企业

人工智能技术、大模型方案提供商

AI眼镜产业的相关研究、开发单位等

注:与AI眼镜产业无关或相关度不高的项目不在本次征集范围。

征集范围

(一)面向AI眼镜整机品牌厂商、内容应用、软件工具开发商等,征集AI眼镜创新场景,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向:

生活辅助(如消费级个性化服务、娱乐社交等)

运动、户外(如数据统计、用户状态监测等)

商务办公(如信息提示、演讲助手、翻译等)

文旅(如物品动态演示等)

驾驶(如导航、驾驶员状态检测等)

工业制造(如远程指导、质量检测等)

医疗健康(如辅助诊疗、手术示教等)

教育培训(如沉浸式教学、实训模拟等)

安防监控(如智能识别、预警系统等)

(二)面向器件厂商、AI技术、大模型提供商、ODM、OEM等,征集优秀解决方案,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向:

轻量化设计(如人体工学设计、结构设计、材料等)

芯片(如SOC、MCU、ISP、AI芯片等)

显示(如微型显示屏、光波导、镜片等)

音频(如DSP、扬声器、麦克风等)

传感器(如摄像头、温感、IMU等)

通信(如Wi-Fi、蓝牙、蜂窝网络等)

能耗优化(如电池等)

存储(如RAM、EMMC等)

配件(如戒指、手环等)

集成制造(如加工工艺、质量控制、成本控制、绿色制造、检验检测等)

操作系统

多模态感知与交互

(2)ROKID首台智能眼镜正式下线

六小龙之一的ROKID,和蓝思科技合作的智能眼镜正式开始生产并下线。创始人在朋友圈留言:rokid glasses,AR眼镜史上最大规模量产生产线首台诞生,谢谢团队的拼搏和坚持,谢谢蓝思和供应链伙伴们的鼎力相助,其中艰辛历程无以言表,2025.06.23日留念。

$华灿光电(SZ300323)$ $波长光电(SZ301421)$ $小米集团-W(01810)$ #AI眼镜# #智能眼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