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歌尔公告再审视Micro Led在Ai眼镜产业中的核心位置

用户头像
之江小隐
 · 浙江  

$歌尔股份(SZ002241)$ $华灿光电(SZ300323)$ $Meta(META)$

智能眼镜中最贵的芯片:MicroLED

01

引言

歌尔,也许正在做智能眼镜里最贵的芯片。

2025年8月9日晚,歌尔股份发布的一纸公告,看似只是一笔1亿美元的对外投资,但当我们拨开层层技术术语的迷雾,仔细解读其中的交易结构与产业内涵时,会发现这实际上记录的是一个历史性时刻——歌尔从传统制造向半导体的战略跃进。(公告下载链接:网页链接,下文称“0809公告”)

🔺歌尔“0809公告”,图源:歌尔

02

智能眼镜中最贵的芯片:MicroLED

MicroLED又称硅基LED。听起来是“屏幕”,本质却是“芯片”。

🔺用于制造MicroLED的半导体晶圆,图源:Plessey

iPhone 15的像素密度约460 PPI,而智能眼镜的MicroLED从5000 PPI起步,可达上万PPI,是前者的10–20倍。如此极限的尺寸与密度,已超出传统面板工艺能力,只能依赖半导体级的加工精度。

MicroLED的生产在晶圆上展开:MOCVD外延(GaN/InGaN等)、DUV光刻、干法刻蚀、金属化与互连……设备清单与芯片厂高度重叠:MOCVD、DUV光刻机、等离子体刻蚀、薄膜沉积等。

长久以来,人们认为智能眼镜中最昂贵的芯片是SOC处理器,比如高通AR1芯片市场价约60美元(约430元)。

XR研究院专家透露,实际上,仅480P分辨率的单色MicroLED芯片,出货价就达200元人民币。一副AR眼镜需要两颗芯片实现双目显示,总价就达到400元。

更复杂的是全彩显示。由于目前还没有成熟的单片全彩MicroLED,要实现全彩画面,需要红、绿、蓝三片芯片组合成为光机。按每片200元计算,一个彩色光机的MicroLED就超过600元,一副眼镜两套,共1200元。而这,也仅仅是480p的价格,由此可以想象更高分辨率芯片的价格。

智能眼镜中最贵的芯片,并不是SOC,而是MicroLED。

03

“0809公告”背后的产业玩家

回到歌尔的这份公告。公告内容繁复,但核心就一句话:歌尔通过子公司向Haylo公司提供1亿美元借款,用于收购MicroLED公司Plessey。表面上看,这只是一笔常规的金融交易,但要真正理解这笔交易的深层含义,我们需要深入了解相关玩家的历史渊源与当下。

背景一:歌尔与WaveOptics及其背后的海耶斯(Hayes)

WaveOptics——这家成立于2014年的英国公司,是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AR光波导技术研发公司。公司汇聚了顶尖的光学技术人才,据行业资料显示,团队中包括曾参与开发欧洲"台风"战斗机和美国F-35战斗机飞行员头盔光波导显示系统的技术专家,这种来自航空军工的顶尖技术基因,让WaveOptics从一开始就站在了AR光学技术的制高点。

🔺Waveoptics出品的光波导,图源:Waveoptics

WaveOptics掌握着AR眼镜最核心的光学显示技术,其波导方案被认为是实现轻薄AR眼镜的关键路径——能够将虚拟图像以极小的体积和重量投射到用户眼中,这正是从笨重的军用头盔显示器向消费级AR眼镜转化的关键技术突破。

2018年11月28日,WaveOptics与歌尔签署独家制造合作协议,歌尔成为WaveOptics AR波导的独家生产合作伙伴。当时担任CEO的David Hayes(请记住这位海耶斯同志,后文还会多次出现)对这次合作给予高度评价:"我们很高兴宣布与歌尔的独家合作伙伴关系。歌尔是AR/VR领域领先的全球ODM之一,他们杰出的经验、全球定位、能力和知识对合作至关重要。"

制造合作之外,歌尔还成为了WaveOptics的重要投资者。2018年12月,WaveOptics完成Series C首轮2600万美元融资,歌尔参与其中;2019年9月的1300万美元追加融资中,歌尔继续跟投,形成了"投资+制造"的深度绑定关系。

这种合作模式最终结出了丰硕果实。2021年5月,David Hayes主导WaveOptics被Snap以超过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创下了英国乃至欧洲风险投资支持的深科技领域最大退出纪录。据XR研究院专家透露,歌尔作为重要投资者,在这次收购中赚了2亿元人民币。

但金钱回报只是表象,真正的价值在于能力积累。歌尔通过与WaveOptics的深度合作,不仅积累了顶级的光波导制造工艺,还与操盘手Hayes建立了深度的信任关系和成功的合作模式——这也为今天的Plessey交易埋下了伏笔。

背景二:Plessey与Meta的独家绑定

Plessey,这家低调的英国半导体公司,实际上是世界上最顶尖的MicroLED技术厂商之一。Plessey掌握着独家的GaN-on-Silicon(氮化镓硅基)技术路线,这是业界公认的最具前景的MicroLED制造工艺。

Plessey创造了多项世界纪录:2019年5月,公司展示了世界首个GaN-on-Silicon单片式全高清MicroLED键合显示屏;2021年,实现了世界首个GaN-on-Silicon单片式wafer-to-wafer键合技术突破;最近与Meta联合开发的红色MicroLED显示屏,亮度高达600万尼特,在5微米分辨率下成为"世界最亮的MicroLED设备"。

🔺Plessey联合Meta开发出世界上最亮的红色MicroLED,图源:Plessey

这些技术突破绝非偶然。Plessey的GaN-on-Silicon平台被业界认为是"能够解决MicroLED制造所有挑战的领先技术平台之一",其超低功耗、超高亮度和极小尺寸的特性,正是AR眼镜所急需的核心技术。

2020年3月,正是看中了Plessey的技术实力,Meta(当时还叫Facebook)与其签署了多年期独家合作协议。根据Meta官方发布的信息,这项协议内容包括:Plessey将专门为Meta提供运营和制造能力,并独家授权部分知识产权给Meta。

这个独家协议影响深远——它意味着Plessey几乎将所有MicroLED产能都锁定给了Meta,其他厂商如Vuzix等原本的合作伙伴关系也因此终止。有报告显示,Meta实际上是"买断"了Plessey几年内的全部产出。

现在,我们再来解读各方在这笔交易中的真实角色:

Meta(幕后推手)基于上述背景,公告中那个神秘的"行业头部客户"几乎可以确定就是Meta。Meta与歌尔的绑定程度已近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Quest系列四代VR整机皆出自歌尔之手,大热的AI眼镜Ray-Ban Meta也交给歌尔,即将发布的AR眼镜同样是歌尔独供。

歌尔(产业链整合的操盘者)歌尔的看家本领是把"难做到让人绝望的硬件"变成"可复制、可量产、可交付"的工业产品。除了整机组装与规模制造,歌尔正悄然补齐上游关键环节:完成对康耐特的投资,推进对香港米亚的收购,目标是构建从"显示+光学+装调"的完整产业链条。

Plessey(被整合的技术资产)这是一家低调的英国微显示公司,长期深耕MicroLED,具备蓝/绿/红三色全谱工艺能力。它更像是工程师而非商人——不善于讲故事,但擅长把技术变成可重复、可验证的工艺参数。与Meta的5年独家合作,让它成为AR眼镜MicroLED显示技术的隐形冠军。

Haylo Labs(金融桥) 2025年刚成立的英国SPV,由产业老兵David Hayes(上文提到的WaveOptics前CEO)执掌。SPV不是掩饰,而是精确的金融工程——它是跨境投资的中性容器,也为后续并购或IPO预留了干净的操作通道。

David Hayes(关键的信任纽带) Hayes是这个复杂交易结构中的关键人物。他曾主导WaveOptics与歌尔的成功合作,深知歌尔的制造能力和运作模式。通过WaveOptics的成功案例,Hayes与歌尔建立了深度的信任关系和合作经验。

现在Hayes创办Haylo Labs来操作Plessey收购,而歌尔提供1亿美元资金支持,这绝非偶然安排——有了这个熟悉歌尔体系、了解AR产业链的操盘手,从收购到后续的技术整合、产能扩张都将更加顺畅。

04

交易结构的深层逻辑

当我们将这些历史背景和人物关系串联起来,这笔看似复杂的1亿美元交易背后的战略意图就清晰可见了。

Plessey虽然拥有世界顶尖的MicroLED技术,却被Meta独家协议"困"住——既无法为其他客户服务扩大收入,又缺乏足够资金进行大规模产能扩张。技术再牛,没有规模化量产能力,价值就无法最大化释放。

Meta需要确保Plessey的MicroLED技术能够稳定供应,支撑其AR眼镜战略,但又不想直接收购一家半导体制造公司——重资产运营并非Meta所长,而且直接控股可能引发供应链垄断的监管风险。

歌尔继光波导技术之后,急需在AR显示技术的另一核心——MicroLED领域获得更深的控制权和话语权。直接投资Plessey不仅能获得技术协同,更能在未来AR产业爆发时占据产业链的关键节点。

Hayes这位操盘手正是看到了各方的微妙需求,巧妙地复制了WaveOptics的成功模式——通过SPV结构,既让歌尔的资金找到了战略标的,又为Plessey解决了资金和产能扩张问题,同时不直接冲击Meta的独家合作协议,实现了四方共赢的精妙平衡。

这不是简单的财务投资,而是一次精心设计的产业链整合,每一步都踩在了智能眼镜产业发展的关键节拍上。

05

三角结构的政治智慧:在中美英夹缝中找最优解

当我们理解了各方的背景和利益诉求后,一个关键问题浮出水面:为什么歌尔不直接收购Plessey,而是要通过借款给SPV这种看似"绕弯"的方式?这样做会不会失去控制权?

在当前中美科技博弈、英国强化产业安全审查的大背景下,任何涉及关键技术的跨境投资都如履薄冰。"中国企业直接并购英国核心技术资产"或"中国企业深度介入英国产线运营"都面临制度性阻力。

但这个三角结构巧妙地避开了所有政策雷区:

英国SPV承接股权:淡化中方直接控制的敏感标签。Haylo为英国公司,Plessey也是英国公司,在监管层面呈现为"英国公司收购英国公司"的内政属性。

歌尔以"债权+技术服务"参与:不在英国实体层面执掌经营权,而是通过资金支持、制造工艺输出、产能规划等方式,对生产质量与交付进度形成实质性影响。这种参与方式既规避了"外资控制敏感技术"的政策红线,又确保了技术协同的有效性。

客户通过设备协议锚定产能:Meta既实现了事实上的产能调度权,又保留了协议可调整、设备可迁移的灵活处置空间,避免了"被外资绑架"的战略风险。

这套精巧安排的核心智慧在于:不执着于法律意义上的"控股",而专注于工程意义上的"控制力"。让这个复杂的跨国技术合作项目在中美英三方的政策约束下都有合规的解释空间,也让顶尖的MicroLED技术从实验室走向规模化产线的路径更加顺畅。

在地缘政治日趋复杂的今天,这种"三方共赢、各取所需"的合作架构,或许代表着跨国技术合作的新范式。

06

芯片价值量化分析

为了更直观地理解歌尔进入这个半导体细分赛道的价值潜力,让我们通过具体的工程计算来进行量化分析。

以0.13英寸对角、640×480分辨率的硅基MicroLED芯片为例,按照4:3的标准长宽比例计算,芯片的有效显示区域约为2.64mm×1.98mm。但在实际的半导体制造过程中,除了有效显示区域之外,还需要考虑晶圆切割所需的切割道、芯片外围的驱动电路区域、以及与CMOS尺寸的配合和工艺容差等因素,因此工程上通常按照2.9mm×2.1mm来计算每片芯片的实际占用面积,约为6.09平方毫米。

一片标准的12英寸半导体晶圆,扣除边缘不可用区域后,可用面积约为70,685平方毫米。按照上述芯片尺寸计算,理论上一片晶圆可以产出约1.16万片芯片。但在计算总产出数量时,还需考虑CMOS所需的面积、切割道、几何边缘损耗、拼版优化及缺陷区域的避让等因素,实际产能会有10%到15%的折减,大约在0.99万到1.05万片之间。

然而,决定最终经济效益的关键因素是制造良率。半导体制造的良率不仅影响单片晶圆的有效产出,更直接决定了整个商业模式的可行性。以工程基数1.02万片为例进行计算:

当制造良率达到70%时,每片晶圆可以产出约7,140片合格的显示芯片。按照单片芯片200元人民币的出货价计算,单片晶圆的潜在收入约为143万元。

当制造良率提升到85%时,每片晶圆可以产出约8,670片合格芯片,对应的单片晶圆收入约为173万元。

半导体的价值密度,远远超越了传统制造业务的盈利水平。更重要的是,随着技术不断进步——特别是单片全彩技术的突破和像素密度的进一步提升——单片芯片的出货价值还将显著增长,为歌尔带来持续的技术进步红利。

从半导体产业的视角来看,这种价值密度水平已经达到了主流芯片制造的商业门槛。虽然MicroLED显示芯片在制程工艺上可能不如最先进的处理器芯片复杂,但其独特的应用价值和相对稀缺的制造能力,使得它能够支撑起极具吸引力的商业模式——这正是歌尔从传统ODM向高附加值半导体业务转型的关键一步。

07

完整产业链的协同威力

将视野拉得更远一些,我们会发现歌尔正在进行的不仅仅是单一的技术投资,而是一次系统性的半导体产业生态布局。Plessey的MicroLED技术只是这个布局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与之形成配合的还有此前对康耐特的战略投资和对香港米亚的收购计划。

通过对康耐特的投资,歌尔获得了精密光学镜片贴合的核心能力,能够为MicroLED芯片提供高品质的光学封装和系统集成支持。这种光学能力在AR显示系统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直接决定了最终用户看到的图像质量、视场角大小、眼镜的整体厚度等关键体验指标。

歌尔对香港米亚的收购则补齐了关键金属结构的供应环节,完善了整个半导体产业链的配套能力。在复杂的AR系统中,除了各类电子零组件之外,还需要大量的结构件,比如铰链、镜腿、镜框等等,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结构件往往决定了整个系统的可靠性和成本竞争力。

这三个投资环节结合起来,构成了从"芯片制造—精密光学—系统装配"的完整半导体产业价值链。这种垂直整合的布局策略将为歌尔带来多重价值协同效应。

在技术层面,不同环节之间的深度协同将显著加速整体技术方案的成熟和优化。芯片设计可以与光学系统进行联合优化,光学封装可以与系统装配进行无缝对接,整个开发周期将大幅缩短。

在成本层面,垂直整合将显著降低整体解决方案的成本结构。中间环节的利润层层叠加将被消除,规模效应将在整个价值链上得到充分发挥,最终的成本竞争力将大幅提升。

在市场层面,完整解决方案的提供能力将大幅提升歌尔的议价能力和客户粘性。客户不再需要面对复杂的多供应商协调问题,歌尔也不再只是产业链中的某个环节,而是能够承担整体责任的系统集成商。

最重要的是,这种完整的产业链布局使得歌尔能够参与到智能眼镜产业链中价值最高环节的分配中来。

#AI眼镜# #智能眼镜# 国星光电 亿道信息 国光电器 恒玄科技 蓝思科技

本文转自ar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