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行飞天VS股份行坠地:银行股极致分化背后的生存逻辑与投资破局

用户头像
股海五谷丰登
 · 湖北  

行情撕裂:农行年内涨35%创历史新高,平安银行逆势跌1.54%,股份制银行指数年内涨幅仅5.3%(国有行指数涨18.7%)。

分化根源:国有行坐拥“政策护城河+县域垄断+高股息”,股份行深陷“地产风险+息差坍塌+转型阵痛”。

反弹条件:股份行需满足“地产风险出清+零售不良率见顶+中收占比突破30%”三大拐点。

估值黑洞:股份行PB均值0.58倍(国有行0.93倍),招行PB 1.06倍 vs 平安0.44倍,分化达历史极值。

破局者兴业银行(绿色金融)、浦发银行(对公轻型化)、江苏银行长三角红利)或率先突围。


一、极致分化:国有行飞天与股份行坠地的数据实证


1.1 股价表现的世纪裂痕

国有行牛市

农业银行年内涨幅35%,市值突破2.11万亿元登顶A股,市净率(PB)0.93倍(股份制银行均值0.58倍)。

邮储银行创历史新高,不良率0.83%(行业均值1.62%),拨备覆盖率432%,县域存款付息率仅1.6%

股份行熊市

平安银行年内跌1.54%,连续10季度营收负增长,零售业务净利润贡献率从61.1%暴跌至0.6%

渤海银行股价跌破1港元,消费贷不良率飙至12.37%,连续三年未分红。

1.2 资金流向的“马太效应”

险资扫货国有行:平安人寿耗资140亿港元增持农行H股,弘康人寿增持郑州银行,险资配置逻辑聚焦“高股息+国家信用”。

机构逃离股份行:主动偏股基金对平安银行持仓近乎0%,陆股通外资持股比例创2019年新低。

表:银行股两极分化关键指标(2025年8月)

指标
国有大行代表
股份制银行代表
差异幅度
年内涨幅
农行 +35%
平安银行 -1.54%
36.5%
净息差
邮储银行 1.45%
渤海银行 1.07%
-0.38%
不良率
邮储银行 0.83%
平安银行 1.76%
+112%
股息率
农行 6.19%
招商银行 4.3%
-1.89%
存款成本
邮储银行 0.98%*
浙商银行 2.71%
+176%注:邮储银行1年期定存利率0.98%,为国有行最低。


二、五大分化逻辑:政策、负债、资产、科技与周期的共振


2.1 政策红利:国家信用VS市场信用

国有行:乡村振兴的金融抓手

农行县域贷款占比37%,独家代理全国80%农村社保资金,财政贴息贷款利差高25BP。政策让利要求下,国有行因“财政注资兜底”无后顾之忧(如历史上坏账由财政化解)。

股份行:监管套利终结者

渤海银行因“28亿存款质押案”年罚单超4300万,平安银行因“违反审慎经营”被罚300万,监管合规成本侵蚀利润。

2.2 负债成本:垄断存款VS高价拆借

存款端的降维打击

国有行依托20万个网点农行2.3万、邮储3.9万)吸收低成本存款,邮储银行县域存款占比60%,付息率仅1.6%

股份行的资金困局

渤海银行依赖同业拆借,负债成本率2.71%(vs 招行1.73%),10年期发债利率比国有行高50-100BP

2.3 资产质量:县域蓝海VS地产雷区

国有行:涉农贷款不良率可控

农行涉农贷款不良率2.1%,但拨备覆盖率303.94%,政府隐性担保化解风险。

股份行:地产与消费贷双杀

平安银行对公地产贷款不良率2.25%(+0.46pct),渤海银行消费贷不良率12.37%,风险暴露尚未见顶。

2.4 科技竞赛:数字化转型的生死时速

国有行:线下网点的“重资产壁垒”

农行县域网点覆盖全国98%县城,线下服务不可替代性构筑护城河。

股份行:线上化转型的代价

平安银行手机银行MAU仅1.1亿工行1.8亿),科技投入占比营收<3%招行>5%),数字化落后削弱竞争力。

2.5 利率周期:防御属性VS顺周期枷锁

降息周期的赢家逻辑

国有行高股息(平均5.2%)成“类债券资产”,险资在10年期国债收益率1.7%下疯狂扫货。

股份行的顺周期之殇

经济弱复苏中,制造业PMI低于枯荣线(49%),股份行对公贷款收益率跌至3.2%平安银行),净息差加速坍塌。


三、股份行能否逆袭?三大拐点与结构性机遇


3.1 反弹的必要条件

拐点1:地产风险出清

若房企债务重组完成(如恒大项目资金监管落地),平安银行2384亿地产贷款不良率有望回落。

拐点2:零售不良率见顶

招行信用卡不良率降至1.8%,验证优质股份行风控能力,平安银行需复制此路径。

拐点3:中收占比突破30%

兴业银行投行收入增22%,绿色信贷破2万亿,证明非息业务可对冲息差收窄。

3.2 结构性机遇:错杀中的“三把钥匙”

区域经济红利

江苏银行扎根长三角,制造业贷款不良率仅0.9%,股息率4.7%(城商行前三)。

特色业务壁垒

兴业银行绿色信贷2万亿占贷款比25%,享受碳金融财政贴息。

改革预期差

浦发银行推行“对公轻型化+零售场景化”,营收止跌回升1.2%,信用卡不良率降至1.8%

3.3 无法回避的挑战

负债成本硬伤:股份行存款占比低于60%,同业拆借成本比国有行高100BP+

财富管理内卷招行零售AUM12万亿,平安仅3.5万亿,股份行难破“马太效应”。

监管剪刀差:普惠小微贷款占比要求30%,但利率低于4%,进一步挤压利润。


四、投资价值重估:三家潜力股份行的突围路径


4.1 兴业银行(601166.SH):绿色金融的隐形冠军

核心优势

绿色信贷余额2万亿元(占贷款25%),年增速25%+,碳汇项目享受50%财政贴息

投行收入同比增22%,轻资本业务占比升至35%,ROE企稳10.5%

估值锚:PB 0.62倍(股份行均值0.58倍),绿色资产溢价未充分定价,目标修复至0.8倍。

4.2 浦发银行(600000.SH):对公业务的“轻装革命”

改革成效

新任管理层压缩高风险资产,信用卡不良率降至1.8%,科技投入占比3.5%(股份行前列)。

上半年股价涨34.89%,营收止跌回升1.2%,验证改革逻辑。

预期差:对公贷款占比68%但收益率仅3.9%,若“轻型化战略”提升资产周转率,ROE有望从8.2%反弹至10%。

4.3 江苏银行(600919.SH):长三角的“区域之王”

不可复制壁垒

长三角贷款占比82%,制造业不良率0.9%(行业均值1.76%),享受区域GDP 5.2%增长红利。

股息率4.7%(城商行前三),性价比碾压国有行(PB 0.73倍 vs 农行0.93倍)。

风险提示:区域财政依赖度较高,若地方债务化解延迟可能扰动资产质量。


五、未来展望:冰火格局的延续与破局信号


5.1 国有行:高股息逻辑的极限测试

上行空间:若10年期国债收益率维持1.7%农行股息率6.19%仍具吸引力,但需警惕:

净息差能否守住1.4%底线?(2025年TLAC债发行缓解压力)

县域不良率会否突破2%?(政府隐性担保是关键)

5.2 股份行:等待“三盏信号灯”

政策灯:非对称降息落地(LPR降幅<存款利率降幅),缓解息差压力。

经济灯:社零增速突破6%,激活零售贷款需求(尤其信用卡、消费贷)。

风险灯:房企债务重组完成率超70%,地产不良率见顶回落。

终极预言:股份行不会消亡,但必须重新定义生存法则——

要么像兴业银行成为细分赛道王者(绿色金融、投行化),

要么像江苏银行深扎经济高地收割区域红利,

最危险者是“无特色、无区位、无科技”的三无股份行(如部分尾部城商行)。

5.3 投资者攻守策

守势配置:国有行仓位占比<15%,在农行A股<5.17元(股息率>8%)时分批建仓。

攻势狙击

短期博反弹:浦发银行(PB 0.52倍,改革预期差);

长期布局:兴业银行(绿色资产溢价)、江苏银行(区域复苏期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