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收利润双增,扣非净利增速领跑行业
营收:329.60亿元(同比+14.18%),净利润:11.43亿元(同比+32.68%),扣非净利润:9.40亿元(同比+41.85%),反映主营业务盈利能力实质性提升。
分红力度加大:每10股派现1元,现金分红总额5.26亿元,派息比例达46%(2024年仅30%+),凸显股东回报意识强化。
新兴业务成最大亮点:具身智能与智慧零售128%超速增长
新兴业务收入:3.64亿元(同比+128.20%),增速为各业务板块之首。
技术转化落地:
具身智能:关节模组、灵巧手等核心部件实现批量交付,切入国内外头部机器人企业供应链;
智慧零售:协同智能家居构建场景化解决方案,形成多元增长引擎。
现金流结构优化,财务费用管控成效显著
经营现金流净额:43.25亿元(同比+28.43%),核心业务造血能力增强;
财务费用:-1.30亿元(同比降396.71%),主因汇兑收益增加及港股募资优化债务结构。
优势维度
毛利率持续下滑
综合毛利率14.22%(同比-0.11pct),主因:
消费电子价格战加剧(手机中框等产品年降幅5%-10%);
新兴业务前期投入拉低整体盈利水平(具身智能毛利率仅15%-20%)。
投资现金流恶化埋隐患
投资活动现金流净额:-50.20亿元(同比-109.28%),主因固定资产购置及结构性存款增加,短期流动性承压;
产能过剩风险:折叠屏/3D玻璃产能扩建后,若需求不及预期,固定资产折旧将吞噬利润(年折旧率8%-10%)。
客户集中度过高
智能手机业务依赖北美大客户(占比超50%),若创新节奏放缓或订单转移,营收波动风险加剧。
AI硬件升级浪潮
折叠屏手机:北美大客户新品量产在即,蓝思供应金属中框/3D玻璃(单价提升30%-50%);
AR眼镜:光波导镜片良率优化至80%+,国内头部客户整机交付放量,2025年智能穿戴收入或突破20亿元。
新能源汽车轻量化革命
超薄夹胶车窗玻璃(减重40%)批量上车,已获国内头部车企订单,单车价值2000-3000元,2025年汽车业务收入或达40亿元。
人形机器人产业化提速
关节模组/灵巧手等产品通过特斯拉、优必选认证,2025H2或进入大规模交付期,新兴业务占比提至10%。
挑战维度
技术-制造-场景穿透力
材料基因:玻璃/陶瓷工艺延伸至汽车车窗(抗冲击提升50%)、机器人关节(耐磨性超金属3倍);
制造精度:AA自动化组装线公差控制±0.01mm,良率95%+(行业85%),支撑AR眼镜/灵巧手量产。
生态协同壁垒
客户共生:绑定苹果/特斯拉/宁德时代等巨头,联合开发折叠屏铰链、车规级玻璃等定制化产品;
技术复用网络:消费电子-汽车-机器人研发资源共享,研发费用率5%(同业均值7%),边际效益递增。
轻资产服务转型
智慧零售解决方案毛利率60%+,未来三年收入CAGR 50%,降低重资产依赖。
动态PE 30.53倍(2025年),低于消费电子平台型公司均值(40倍+),PEG 0.78(行业1.2);
现金安全垫:港股募资54亿港元后,货币资金充裕,可支撑3年技术投入。
业务分部
2025年营收预期
合理PS倍数
估值贡献
消费电子
750亿元
1.8x
1350亿
汽车电子
65亿元
5x
325亿
机器人+穿戴
45亿元
8x
360亿
合理市值合计
-
-
2035亿
注:当前市值1538亿(2025/8/26),较合理值折价24%,修复空间明确。
业务
蓝思科技的2025年半年报,既是新兴业务裂变的里程碑(具身智能+128%),也是现金流平衡的预警书(投资现金流-50亿)。其能否突破2000亿市值天花板,取决于三大攻坚战:
技术变现战:若折叠屏/3D玻璃量产良率提至90%+,消费电子毛利率可修复至16%;
现金流平衡术:机器人业务需在2026年实现经营现金流转正,降低融资依赖;
生态卡位战:从“玻璃供应商”升级为“智能终端全栈方案商”(如汽车座舱集成、机器人整机交付)。
创新标题呼应:这场“玻璃帝国”的转型本质,是蓝思科技以 “技术复用生态” 突破 “消费电子内卷” 的生死竞速。若胜,中国智造将诞生首个横跨手机、汽车、机器人的精密制造平台;若败,则警示所有单品类巨头——没有场景穿透力的技术优势,终将被现金流反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