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经济作为新兴经济形态,在政策与技术双重推动下迅速崛起,对区域经济发展和公共服务水平提升意义重大。低空经济是以低空空域为依托,以通用航空产业为主导,以各类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航空器的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辐射带动相关领域融合发展的综合性经济形态。据中国民航局预测,2025年低空经济市场规模达1.5万亿元,2035年增至3.5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25%。到2030年,全球低空经济市场规模有望突破2万亿美元,国内市场将达2万亿人民币,成为经济增长新引擎。
低空经济发展受到三大核心要素驱动:政策支持、技术突破和基建完善。在政策层面,全国低空"一张网"建设启动,2025年将建成300个通用机场、1000条低空航线,空域开放率提升至50%。中央和地方双重推动下,产业发展有望加速推进。在技术层面,eVTOL续航能力从2023年的200公里提升至2025年的350公里,无人机导航精度达厘米级。场景落地方面,物流、旅游、应急救援等场景商业化提速,深圳无人机配送日均超5000单,成渝低空旅游航线行程缩短70%。
低空经济产业链涵盖整机制造、动力系统、空管监控、运营服务、材料基建等多个环节。科创板近20家上市公司已前瞻布局低空经济产业链,这些"硬科技"力量积极投身低空经济新赛道,全力构建自主可控技术体系,丰富产品布局,为农林植保、电力巡检等下游领域赋能。
表:低空经济市场规模预测及驱动因素
基于行业地位、技术壁垒、市场前景和业绩表现等多个维度,我们筛选出低空经济领域最具代表性的十家硬核科技企业,这些公司已在各自细分领域建立明显竞争优势。
万丰奥威是国内唯一同时布局通航固定翼飞机和eVTOL的上市公司,技术覆盖载人/载物全场景,产品包括eVTOL整机及复合材料结构件。公司依托钻石飞机eDA40纯电动机型完成首飞验证,掌握整机正向开发能力;2025年通航业务收入占比升至17.3%,低空业务三年复合增速达115%。
核心竞争力:
全产业链能力:2024年与大众合作开发eVTOL技术后自主收购知识产权,形成从设计到制造的全链条能力。
适航认证进展:公司eVTOL已完成1000+小时试飞,适航认证进入最后阶段,预计2025年取得适航证后订单将爆发式增长。
订单储备丰富:收购Volocopter核心资产整合欧洲技术,260架订单中含浦银金租100架战略采购,2025年量产飞行汽车切入物流与应急救援赛道。
成长性分析:机构预测2025年eVTOL订单将超500架,目标市占率超20%。叠加通用飞机出口增长,预计未来3年净利润复合增速达40%以上。
纵横股份是A股市场稀缺的工业无人机整机制造商,在细分领域市占率领先。公司全谱系产品覆盖垂直起降固定翼/多旋翼/大载重机型,深度参与智慧空管与低空智联安全管控标准制定。
核心竞争力:
技术迭代能力:在智能装备领域加速迭代JOS-C700垂直起降固定翼与JOS-C200多旋翼无人值守系统,融合AI自主决策算法与边缘计算模块,实现复杂环境下多机协同、自动避障及智能任务规划。
国产化率领先:纵横股份无人机国产化率超90%,并持续推进关键部件国产化替代储备。
应用场景拓展:2025H1营收1.35亿元(同比+61.7%),减亏1833万元,通过"无人值守系统+纵横云+AI"在巴中、绍兴等10城落地低空数据服务闭环。
成长性分析:公司参股四川低空经济产业发展公司加速物流商业化。随着低空政策放开,工业无人机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公司作为行业龙头有望优先受益。
亿航智能是全球首个获适航认证的无人驾驶eVTOL制造商,旗舰产品EH216-S已在广州、深圳等城市开展商业化运营。EH216-S也是全球唯一获型号合格证、标准适航证、生产许可证、运营合格证四证载人eVTOL。
核心竞争力:
适航认证优势:作为全球首个获得适航认证的eVTOL企业,享有明显的先发优势和技术壁垒。
安全性能突出:采用16螺旋桨分布式动力设计,停转5桨仍可安全起降,确保了飞行安全性和可靠性。
商业化进展:2025年斩获顺丰、京东300架物流订单(金额50亿),广州-深圳航线商业化试点票价亲民,绑定景区门票打包营销。
成长性分析:2024年第三季度营收同比增长347.8%,交付量增长384.6%,连续四个季度实现正向经营现金流。固态电池技术突破使续航提升至48分钟,预计2025年量产搭载固态电池的EH216-S,支撑城际交通场景拓展。
中信海直是国内直升机通航运营龙头,业务涵盖航空护林、海上石油服务、城市空中交通等,机队规模超100架。公司探索打造"低空+文旅""低空+医疗""低空+应急救援""低空+公共服务"等多业态新模式,能力成为低空经济行业的引领者和标准制定者。
核心竞争力:
运营网络优势:深度参与粤港澳大湾区低空网络建设,已开通深圳至珠海等10条eVTOL城际航线,2025年计划新增10条航线。
合作伙伴生态:公司与亿航智能、峰飞航空等合作搭建起降点网络,抢占低空运营先发优势。
多场景应用:作为稀缺的通航运营平台型企业,直接受益于低空空域开放政策。
成长性分析:低空交通运营收入占比从2023年的15%提升至2024年的30%,预计2025年通航业务收入突破20亿元,同比增长50%。
莱斯信息提供全国首个低空交通管理平台,空管系统市占率超40%,参与"全国低空交通一张网"项目。公司背靠中国电科集团,技术替代空间巨大。
核心竞争力:
技术优势:民用航空指挥系统市占率超过30%,是低空智能化管理核心标的。公司研发的智能空管系统可支持每平方公里50架次/小时的高密度飞行,适配未来城市空中交通需求。
产品体系完整:打造"天牧"低空飞行服务保障系列产品,旨在打通产业链上下游,构建以平台"大脑"为核心的完整低空保障服务体系。
订单充足:2024年中标广东、江苏等省级空管项目,订单金额突破5亿元。
成长性分析:低空空管市场规模预计2025年达50亿元,公司目标占据60%份额,2025年净利润增速有望超30%。
宗申动力是中小型航空动力系统龙头,产品覆盖燃油活塞、混合动力及涡轮发动机,适配无人机、eVTOL等多场景。公司无人机动力系统市占率超30%,氢燃料动力技术适配长航时物流无人机。
核心竞争力:
技术自主可控:自主研发重油航空发动机,适配eVTOL及无人机,性能对标国际竞品,成本低30%。
适航认证突破:子公司宗申航发获欧盟适航认证,还与赛力斯联合研发飞行汽车动力系统。
客户资源优质:产品已批量供应峰飞航空、顺丰无人机等头部企业,2025年订单预计突破20亿元。
成长性分析:航空发动机业务营收占比从2023年的10%提升至2024年的25%,预计2025年净利润增速达50%以上。公司与清华大学合作开发的氢燃料电池发动机进入测试阶段,技术储备领先行业。
四川九洲是国内空管系统龙头企业,政策驱动下订单持续放量。公司聚焦空管系统、低空检测、物流运营三大领域,市场空间尤为显著。
核心竞争力:
技术领先:自主研发的低空智能管控系统已实现99.8%飞行安全率,与超图软件合作版本纳入成都空域管理体系。
标准制定参与:主导发布《低空协同运行中心技术规范》等12项行业标准,参与制定3-5项国际标准。
订单充足:2025年低空经济业务收入预计突破15亿元,占总营收比例提升至30%,拥有15亿元订单储备。
成长性分析:公司计划在全国建设10个低空物流枢纽,开通30条以上商业化航线。2025-2027年低空经济业务净利润分别为6.3亿、12.8亿、21.7亿元,对应净利率42%、40%、39%。
中航光电核心业务为航空连接器和线缆系统,为eVTOL、无人机提供电气系统核心配套,是亿航、峰飞等头部企业的主要供应商。
核心竞争力:
市场地位稳固:占据低空飞行器"血管"级配套商的地位,属于高毛利细分赛道龙头。
技术壁垒高:航空级连接器需要满足高温、高压、高振动等极端环境要求,技术门槛较高。
客户关系稳定:作为航空工业集团旗下企业,与主要航空制造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成长性分析:随着eVTOL和无人机量产,对高可靠性航空连接器的需求将大幅增长,公司作为细分领域龙头有望受益于低空经济发展。
光威复材是国产碳纤维龙头企业,受益于低空飞行器减重刚性需求。作为无人机/eVTOL轻量化核心材料供应商,正在替代传统金属结构。
核心竞争力:
技术优势:碳纤维材料具有重量轻、强度高、耐腐蚀等优点,是低空飞行器轻量化的理想材料。
国产替代:作为国内碳纤维行业领导者,在国产替代趋势下具有明显优势。
客户认证:产品已通过多家航空制造企业的认证,进入供应链体系。
成长性分析:随着低空飞行器对减重需求的增加,碳纤维复合材料在飞行器中的渗透率将不断提升,公司作为材料供应商将直接受益。
纳睿雷达深耕雷达技术,精细化探测系统覆盖多个波段,相控阵雷达在低空探测领域优势显著。其自主研发的TDKFT0104型Ku波段双极化有源相控阵雷达,可用于立体交通等多领域。
核心竞争力:
技术领先:自主研发全极化多功能相控阵雷达,能精准解决低空"低小慢目标"探测与气象监测难题,市占率居行业首位。
产品应用广泛:产品已部署于机场、港口等关键空域,并在气象探测等领域广泛应用,向民用航空等领域推广。
自主可控:主营的全极化有源相控阵雷达系统产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核心部件、材料等主要器件基本实现国产化。
成长性分析:公司2025年中报预增860%,表现出色。随着低空经济基础设施建设的推进,对低空探测雷达的需求将持续增长,公司作为行业龙头有望受益。
表:十大低空经济企业核心竞争优势与成长性对比
低空经济产业链涵盖上游制造、中游运营和下游应用三个环节,不同环节的投资逻辑和价值创造方式存在显著差异。
上游制造环节包括飞行器制造、核心零部件和材料供应,技术壁垒是这一环节的核心竞争力。飞行器制造中,eVTOL和工业无人机是两大主流方向。核心零部件包括航空发动机、飞控系统、导航系统等,宗申动力在航空发动机领域具有明显优势。材料方面,碳纤维复合材料因其轻量化特性成为低空飞行器的理想选择,光威复材作为国产碳纤维龙头将受益于此趋势。
这一环节的投资逻辑在于技术领先性和量产能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通过适航认证、具备规模化生产能力的企业将获得更大市场份额。随着低空飞行器产量的增加,规模效应将逐渐显现,带动毛利率提升。
中游运营环节包括低空交通管理、运营服务和基础设施,网络效应是这一环节的核心特征。低空交通管理是确保低空安全有序运行的关键,莱斯信息和四川九洲在这一领域具有领先优势。运营服务方面,中信海直作为通航运营龙头,正在积极拓展低空交通运营业务。基础设施包括起降场、充电桩、通信网络等,是低空经济发展的基础保障。
这一环节的投资逻辑在于牌照资源、网络效应和数据价值。拥有运营牌照、先发布局形成的网络效应以及运营过程中积累的数据资源,都将构成企业的护城河。随着低空飞行活动的增加,运营环节的价值占比将逐渐提升。
下游应用环节涵盖物流配送、城市交通、旅游观光、应急救援、农林植保等多个领域,场景落地能力是这一环节的核心竞争力。物流配送是当前最成熟的应用场景,深圳无人机配送日均超5000单。城市交通和旅游观光市场空间巨大,成渝低空旅游航线行程缩短70%。应急救援和农林植保是低空飞行的传统优势领域,随着技术进步和应用深化,效率将进一步提升。
这一环节的投资逻辑在于场景价值和规模经济。能够解决行业痛点、创造实际价值应用场景,以及能够快速规模化复制的商业模式,将具有更大的投资价值。
基于行业前景、技术壁垒、市场地位和成长性等多个维度,我们对十家低空经济企业的十倍股潜力进行评估,并分析相关风险。
低空经济作为万亿级新兴赛道,有望孕育一批十倍股。我们从市场空间、技术壁垒、业绩增长和估值水平四个维度评估企业的十倍股潜力。
万丰奥威:作为eVTOL整机制造领军者,面临万亿级市场空间,技术壁垒高,业绩增长快(未来3年净利润复合增速40%以上),具有显著的十倍股潜力。
亿航智能:作为全球首个获得适航认证的eVTOL企业,先发优势明显,商业化进展迅速(2024Q3营收同比增长347.8%),海外市场拓展空间大,十倍股潜力突出。
四川九洲:低空经济业务收入快速增长(2025年预计突破15亿元),净利润率高(42%),目标市场份额大,市值增长空间显著(乐观情景下2030年市值可达2100亿元)。
宗申动力:航空发动机业务占比快速提升(从10%到25%),净利润增速高(50%以上),氢燃料发动机技术领先,十倍股潜力较大。
莱斯信息:空管系统市占率高(40%),目标市场份额大(60%),净利润增速快(30%以上),受益于低空管理基础设施建设,增长空间显著。
低空经济发展面临多重风险因素,投资者需保持理性认识。
政策风险:低空经济发展高度依赖空域开放和政策支持。政策执行不及预期:低空改革试点进度若滞后,可能导致订单落地延迟。
技术风险:低空飞行器涉及多项前沿技术,技术迭代速度快。低空AI大模型、6G通信融合等技术若研发失败,可能影响产品竞争力。
市场风险:市场竞争加剧:亿航智能、顺丰丰翼科技等企业加速布局,可能挤压公司市场份额。特斯拉等巨头入局eVTOL领域,技术迭代压力增大。
监管风险:低空安全管理要求高,监管政策变化可能影响产业发展节奏。低空安全是产业发展的前提,管得住才能放得开。
盈利能力风险:部分企业目前仍处于亏损状态,商业化落地和盈利能力有待验证。即使技术可行,商业化落地仍需考虑成本、市场接受度等因素。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针对不同风险偏好和投资期限的投资者,提出以下投资策略建议。
对于长期投资者,建议聚焦核心技术和行业龙头,分享低空经济长期发展红利。重点关注在整机制造、动力系统、空管系统等核心环节具有技术壁垒和市场地位的企业。
万丰奥威(eVTOL整机制造)、亿航智能(适航认证先行者)、宗申动力(航空发动机)、莱斯信息(空管系统)等龙头企业具有长期投资价值。这些企业技术壁垒高,市场地位稳固,成长性确定性强,适合长期持有。
对于中期投资者,建议关注业绩兑现和订单落地,把握低空经济发展中的确定性机会。重点跟踪企业的订单情况、收入增长和盈利能力改善。
四川九洲(订单储备15亿元)、中信海直(航线拓展计划)、纵横股份(应用场景落地)等企业订单充足,业绩增长确定性较高。这些企业正从概念验证向商业化落地转变,业绩有望快速释放。
对于短期投资者,建议把握政策催化和事件驱动机会,关注低空经济发展中的阶段性热点。重点留意政策出台、行业展会、技术突破等催化事件。
2025国际低空经济博览会于7月在上海举行,汇聚全球近300家参展商,是了解行业动态和寻找投资机会的重要平台。政策层面,各地对低空经济发展热情高涨,超30个省份、自治区出台相关纲领性文件,政策催化机会较多。
低空经济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政策支持、技术突破和应用落地三重驱动下,正迎来黄金发展期。预计到2025年,中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将达1.5万亿元,2035年增至3.5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25%。
十大低空经济硬核科技企业在各自领域具有核心技术和市场地位,有望分享行业增长红利。万丰奥威、亿航智能、四川九洲等龙头企业具有显著的十倍股潜力,但也需关注政策、技术、市场等方面的风险因素。
投资者应根据自身风险偏好和投资期限,选择适合自己的投资策略。长期投资者可聚焦核心技术与行业龙头,中期投资者关注业绩兑现与订单落地,短期投资者把握政策催化与事件驱动机会。
低空经济有望成为继新能源汽车之后的下一个万亿级赛道,为投资者带来丰厚回报。但也需要注意到,产业发展仍面临政策、技术、市场等多重挑战,投资者应保持理性,做好风险管控,避免盲目追高。
随着低空经济从"技术突破—产业培育—规模商用"加速转化,2025年有望在无人机物流、低空旅游、城市交通等领域形成标志性应用,产业将进入"应用爆发与规范发展并行"的新阶段,驱动万亿级市场从政策红利期向商业化成熟期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