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装修”到“装建”:中国建筑装饰三巨头的未来十年赛道竞速

用户头像
股海五谷丰登
 · 湖北  

一、引言:从“装修”到“装建”,存量时代的升维竞争
中国建筑装饰行业在过去三十年里,从“毛坯装修”到“精装交付”,从“手工经验”到“智能建造”,经历了从野蛮生长到高质量发展的深刻转变。2025年,行业市场规模已达1.8万亿元,预计未来五年将以6.5%的年复合增速迈向2.5万亿元。
在地产新开工持续下行、精装渗透率见顶的背景下,行业从“增量驱动”转向“存量博弈”,从“装修”走向“装建”——即融合设计、施工、材料、运维的一体化建设服务。金螳螂江河集团亚厦股份,作为行业“三巨头”,正站在转型的十字路口。
未来十年,谁将领跑中国建筑装饰行业?谁具备长期投资价值?本文将从成长轨迹、核心竞争力、机遇与挑战、国际对比、估值逻辑五大维度,深入剖析这三大巨头的“十年赛道”。
---
二、成长轨迹复盘:从“项目型”到“平台型”的升维
1. 金螳螂:全产业链“装饰龙头”的进化史
- 起步期(1993-2008):以酒店、公共建筑精装修起家,率先引入工厂化生产模式,2006年登陆深交所,成为“中国装饰第一股”。
- 扩张期(2009-2016):借助“四万亿”基建投资浪潮,快速拓展轨道交通、机场、医院等公建项目,2013年营收突破百亿元,稳居行业第一。
- 调整期(2017-2020):地产调控趋严,公司主动收缩住宅精装业务,转向EPC总承包、装配式装修、洁净工程等高端领域。
- 领跑期(2021-2025):2025年上半年营收95.28亿元,净利润3.58亿元,同比增长3.95%,新签订单124.57亿元,在手订单超357亿元,稳居行业榜首。
> 核心逻辑:全产业链整合 + 数字化转型 + 海外拓展,构建“平台型”服务能力。
---
2. 江河集团:幕墙龙头“出海+跨界”的转型样本
- 起步期(1999-2010):以高端幕墙起家,2007年并购香港承达,切入内装市场,2011年上市。
- 扩张期(2011-2017):连续中标国内外超高层项目,如上海中心、沙特王国塔,幕墙业务全球领先。
- 转型期(2018-2022):收购澳洲Vision、瑞士Heinzelmann等医疗公司,切入医疗健康赛道,形成“双主业”格局。
- 领跑期(2023-2025):2025年上半年营收93.39亿元,净利润3.28亿元,海外订单占比达38%,幕墙海外订单增长139%,稳居行业第二。
> 核心逻辑:幕墙技术壁垒 + 海外渠道 + 医疗跨界,打造“双轮驱动”增长极。
---
3. 亚厦股份:装配式装修“技术派”的坚守者
- 起步期(1995-2010):以高端住宅精装为主,2012年上市,提出“工厂化装修”理念。
- 扩张期(2011-2016):精装房红利期快速扩张,2016年营收达百亿元,行业前三。
- 调整期(2017-2021):地产调控+精装退潮,公司主动收缩,转向装配式装修、智能制造。
- 领跑期(2022-2025):2025年上半年营收虽下滑,但净利润1.53亿元,同比增长5.44%,装配式业务占比提升至35%,技术领先
> 核心逻辑:装配式技术 + 智能制造 + 标准化产品,构建“工业化装修”护城河。
---
三、核心竞争力对比:独一无二的“护城河”
维度 金螳螂 江河集团 亚厦股份
品牌力 中国装饰第一股,144项鲁班奖 全球幕墙龙头,海外地标项目众多 装配式装修先行者,技术标准制定者
技术力 BIM+装配式+AI设计,数字化覆盖率78% 幕墙+BIPV+光伏建筑一体化 装配式+智能制造+标准化模块
产业链 EPC总承包+材料+软装+运维一体化 幕墙+内装+医疗+光伏多主业协同 装配式部品+工厂预制+现场快装
国际化 海外订单占比约10%,中东、东南亚布局 海外订单占比38%,中东、欧美项目丰富 暂无海外布局,专注国内市场
订单结构 公建为主,EPC占比超50% 幕墙+内装双轮驱动,海外高毛利 住宅+公建并重,装配式占比35%
> 结论:
- 金螳螂:全产业链+数字化+EPC,综合服务能力最强。
- 江河集团:幕墙技术+海外渠道+跨界医疗,国际化程度最高。
- 亚厦股份:装配式+智能制造+标准化,工业化装修最领先。
---
四、未来十年:谁将领跑?——“3+1”情景预测模型
情景一:装配式装修爆发(概率:70%)
- 驱动力:2025年装配式装修市场规模达8000亿元,2030年渗透率超40%。
- 赢家:亚厦(技术领先)、金螳螂(快速转型)、江河(幕墙+装配式协同)。
- 格局:金螳螂>亚厦>江河。
情景二:海外市场扩张(概率:60%)
- 驱动力:“一带一路”+中东基建潮,中国装饰企业出海加速。
- 赢家:江河(海外占比最高)、金螳螂(品牌+EPC)、亚厦(暂无布局)。
- 格局:江河>金螳螂>亚厦。
情景三:城市更新主导(概率:80%)
- 驱动力:2025年起,城市更新年均规模超1万亿元,旧改、医院、机场等需求释放。
- 赢家:金螳螂(公建+EPC)、江河(医院+幕墙)、亚厦(装配式快改)。
- 格局:金螳螂>江河>亚厦。
情景四:AI+智能建造普及(概率:50%)
- 驱动力:AI设计+建筑机器人+智能运维,重塑行业效率。
- 赢家:金螳螂(BIM+AI)、亚厦(智能制造)、江河(医疗+智能产品)。
- 格局:金螳螂>亚厦>江河。
> 综合预测:未来十年,金螳螂将以“全产业链+数字化+EPC”三重优势,大概率领跑行业;江河集团凭借海外+幕墙+医疗双主业,稳居第二;亚厦股份若能在装配式标准化输出上突破,有望实现“弯道超车”。
---
五、机遇与挑战:三巨头各自的“阿喀琉斯之踵”
企业 最大机遇 最大挑战
金螳螂 城市更新+EPC+装配式,订单结构持续优化 地产客户占比仍高,现金流压力大,应收账款高企
江河集团 海外高毛利项目+医疗业务协同,双轮驱动 医疗业务尚未盈利,现金流紧张,幕墙业务周期性波动
亚厦股份 装配式政策红利+工业化产品输出,技术领先 规模增长乏力,品牌力不足,市场拓展能力待提升
---
六、国际对比:三巨头 vs 全球建筑装饰巨头
指标 金螳螂 江河集团 亚厦股份 法国布依格(Bouygues) 日本大成建设 美国AECOM
2025营收 95.28亿元(H1) 93.39亿元(H1) 约60亿元(预估) 约4000亿元(建筑板块) 约3500亿元 约2000亿元
净利润率 3.8% 3.5% 2.5% 4.2% 5.1% 3.9%
海外占比 10% 38% <5% 65% 45% 70%
研发投入 2.1% 1.8% 3.2% 4.5% 5.0% 4.0%
技术方向 BIM+装配式+AI 幕墙+BIPV 装配式+智能制造 智能建造+绿色能源 智慧工地+机器人 数字孪生+基础设施
> 差距分析:
- 规模:三巨头营收仅为国际巨头1/20。
- 国际化:海外占比远低于国际同行(50%+)。
- 盈利能力:净利润率略低,提升空间在管理精细化。
- 研发投入:低于国际巨头1-2个百分点,技术输出能力待加强。
---
七、估值与投资价值:谁更值得“长期持有”?
1. 2025年9月估值对比(Wind一致预期)
公司 市值(亿元) PE(TTM) PB ROE 股息率 现金流
金螳螂 190 18.5 1.1 10.2% 2.1% 经营现金流为正
江河集团 160 17.2 1.0 9.8% 2.3% 经营现金流为负
亚厦股份 110 16.8 0.9 8.5% 1.8% 经营现金流为正
2. 投资价值评估
维度 金螳螂 江河集团 亚厦股份
成长性 ★★★★☆ ★★★☆☆ ★★★☆☆
盈利性 ★★★★☆ ★★★☆☆ ★★★☆☆
估值合理性 ★★★★☆ ★★★☆☆ ★★★☆☆
分红稳定性 ★★★★☆ ★★★☆☆ ★★★☆☆
长期护城河 ★★★★☆ ★★★☆☆ ★★★☆☆
> 结论:
- 金螳螂:估值合理,订单充足,现金流稳健,最具长期投资价值。
- 江河集团:海外+医疗具看点,但现金流承压,适合博弈型投资者。
- 亚厦股份:装配式技术领先,但增长乏力,适合主题投资。
---
八、结语:十年后,谁主沉浮?
> 答案:金螳螂最有可能领跑,江河集团稳居次席,亚厦股份有望弯道超车。
- 金螳螂:以“全产业链+数字化+EPC”构建平台型服务能力,有望成为全球建筑装饰行业的“中国版AECOM”。
- 江河集团:以“幕墙+海外+医疗”打造双轮驱动,有望成为中国装饰企业国际化的“第一样本”。
- 亚厦股份:以“装配式+智能制造+标准化”构建工业化装修生态,若能在产品输出上突破,将成为“装修界的特斯拉”。
> 投资建议:
- 长期持有:金螳螂(估值低位+订单充足+现金流稳健)。
- 中期博弈:江河集团(海外订单+医疗转型拐点)。
- 主题关注:亚厦股份(装配式政策红利+技术输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