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机床作为现代工业的"工作母机",是高端制造业的基石,其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国家制造业的整体竞争力。海天精工作为中国数控机床行业的领军企业,自成立以来专注于中高端数控机床的研发、生产与销售,逐步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甚至部分领域"领跑"的跨越式发展。本报告将深入分析海天精工的成长轨迹、经营发展方向、核心竞争力及投资价值,以客观数据为依据,全面解读这家高端装备制造企业的成长逻辑和未来前景。
海天精工成立于2002年,成立之初便定位于中高端数控机床业务。公司前身是成立于1996年的宁波海天机械有限公司,2016年在上海交易所主板上市。经过20余年的发展,公司已形成以大港精工、堰山精工、北化精工、大连精工为主体的生产集群,拥有30余万平方米的现代化恒温厂房,员工人数约1700人。
公司产品结构从最初的龙门加工中心逐步扩展至卧式加工中心、立式加工中心、数控车床等多个系列,下游应用领域覆盖航空航天、汽车、模具制造、工程机械等多个行业。从营收规模来看,公司从2013年的8.92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33.23亿元,十年间复合增长率达14.05%;净利润从2013年的0.36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6.09亿元,复合增长率高达32.67%,展现出优异的成长能力。
海天精工背靠海天集团,创建于1966年的海天集团是总资产超百亿的大型跨国公司,下辖两大上市公司(海天国际和海天精工)以及海天驱动、海天金属、海天智联等五大制造企业及其附属70余家海内外子公司。2021年度海天集团总产值超过211亿元,产品及客户遍布全球130多个国家和地区。
这种集团化架构为海天精工提供了独特的协同优势:
技术协同:海天金属2021年向美利信交付首台8800T大型压铸机,成为全球少数大型压铸机生产商。在新能源车一体化压铸趋势下,海天精工可与海天金属协同为客户定制一体化压铸全套解决方案。
渠道协同:海天国际在海外9个国家设有直属子公司,销售和服务伙伴遍及60多个国家和地区。海天精工可借助集团完善的海外渠道快速拓展国际市场。
品牌协同:海天集团在装备制造领域积累的品牌声誉为海天精工提供了强大的背书效应,降低了市场开拓成本。
表:海天精工近年主要经营业绩指标
年份营业收入(亿元)同比增长(%)归母净利润(亿元)同比增长(%)毛利率(%)净利率(%)
2020
16.32
40.1
1.38
80.2
25.5
8.47
2021
27.30
67.3
3.71
168.5
25.8
13.6
2022
31.77
16.37
5.21
40.4
27.0
16.4
2023
33.23
4.59
6.09
17.06
27.0
18.3数据来源:公司年报及公开研究报告
海天精工的产品战略清晰聚焦于中高端市场,采取"深耕优势+拓展新域"的双轨策略。公司以龙门加工中心起家,逐步扩展至卧式加工中心、立式加工中心、数控车床等多个产品系列,形成了完整的产品矩阵。
龙门加工中心:作为公司的拳头产品,始终保持行业领先地位。2022年该业务收入约18亿元,占总营收57%,毛利率约31%。该类产品具备铣削、镗削、钻削、攻螺纹等多种加工功能,零件一次装夹可同时完成多个面上的孔系、平面及曲面加工,主要应用于工程机械、汽车零部件、模具、塑料机械等领域。
立式加工中心:2022年收入约8亿元,占比26%,毛利率约17%。该种类机床可实现小型零件的高速高效加工,如模具、盘类、小型箱体类复杂零件的高速大批量精密加工,下游主要为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等领域。
卧式加工中心:2022年收入约3亿元,占比10%,毛利率高达35%。该种类机床可实现多工作面的铣、钻、镗、铰、攻丝、两维、三维曲面等多工序加工,可在一次装夹中完成箱体孔系和平面加工,适用于汽车、轨道交通、航空航天、阀门、矿山机械等多个领域。
公司产品结构持续优化,针对不同行业需求开发专用机型。特别是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公司推出了用于新能源车加工的高效加工设备,包括电池托盘、电机壳体生产线等,2023年供应比亚迪、宁德时代的核心设备生产线超200条。
海天精工始终坚持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将研发投入视为企业长期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公司近年来研发投入持续增加,2023年前三季度研发费用达1.25亿元,同比增长27.1%,研发费用率提升至5.03%。
在技术成果方面,公司累计获得专利超300项,参与制定12项国家/行业标准。核心技术突破主要包括:
掌握"直驱电机"、"热误差补偿"等关键技术,自主研发的G系列加工中心主轴转速达24000转/分钟,性能媲美德玛吉、马扎克等国际巨头。
在五轴联动技术方面取得突破,为航空航天领域提供9轴联动加工中心,用于C919大飞机起落架部件加工,实现进口替代。
掌握电主轴零部件的设计、制造及检测等多项核心技术,拥有研发并生产立加、车床、龙门、卧加等多种机床电主轴的能力。
公司持续推进核心零部件自研,产品向高效、高速、高精度发展。与国际厂商相比,公司设备性价比较高,同类产品价格仅为外资品牌的60%-70%,凭借核心部件自研和技术迭代等高端化举措,逐步进入国内外下游高端客户供应体系。
海天精工采取"国内替代+海外拓展"的双轮驱动市场战略,在国内市场深耕细分行业需求,在海外市场积极布局销售网络。
国内市场方面,公司紧紧把握制造业升级和进口替代机遇,针对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轨道交通等高成长性行业开发专用解决方案: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公司抓住一体化压铸等新工艺带来的加工设备需求,已推出用于新能源车加工的高效加工设备。
在航空航天领域,公司的高端数控设备应用于C919大飞机等国家重点工程,实现了进口替代。
在3C电子领域,公司进入苹果供应链,为iPhone提供中框加工机床,2023年相关营收增长40%。
海外市场方面,公司依托海天集团的全球销售网络,积极拓展国际市场:
2013年成立香港子公司开始涉足海外业务,随后在越南、印度、墨西哥、土耳其、马来西亚等地成立子公司。
2023年完成了新加坡和泰国子公司的筹建,2024年上半年在高端制造腹地德国设立子公司,进一步完善全球布局。
海外收入快速增长:从2017年的0.32亿元上升至2022年的3.37亿元,营收占比由2.54%提升至10.80%;2023年海外营收达5.9亿元,同比增长76.06%。
表:海天精工海外业务拓展情况
年份海外收入(亿元)同比增长(%)占总收入比例(%)主要布局区域
2017
0.32
-
2.54
东南亚
2019
1.05
48.2
5.87
东南亚、土耳其
2021
2.56
143.7
9.38
墨西哥、印度
2022
3.37
31.6
10.80
马来西亚、土耳其
2023
5.90
76.06
17.75
新加坡、泰国数据来源:公司年报及公开研究报告
海天精工正在构建"一个中心,两个翼"的产能布局,即以宁波为中心,以大连和华南为两翼的生产制造基地。
宁波基地:包括大港精工、堰山精工等制造基地,是公司传统优势产能所在地。2022年9月,公司高端数控机床智能化生产基地项目开工,总投资10亿元,建筑面积约27万平方米,建成后将用于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加工设备的批量化、柔性化和自动化生产。
华南基地:海天精工机械(广东)子公司于2022年11月投产,完全投产后产能预计超过500台/月,产品包括立式加工中心、数控车床、钻攻机等。
大连基地:专注于大型数控机床的生产,满足东北及华北地区市场需求。
公司还开始筹划海外区域产能布局,以适应全球业务拓展需求。通过科学组织生产资源,加强数字化管理提升制造技术,公司持续降低制造费用,提高产能利用率。
海天精工的核心竞争力首先体现在其深厚的技术积累和研发能力上。公司自成立以来始终重视技术创新,研发投入持续增长:2012-2022年,公司研发支出从0.38亿元增长至1.18亿元,CAGR达12%。2023年前三季度研发投入达1.25亿元,同比增长27.1%。
公司的技术优势具体表现在:
精度优势:公司加工中心精度可达0.001mm(相当于头发丝的1/70),适配汽车零部件、3C电子、航空航天等精密加工场景。
速度优势:自主研发的G系列加工中心主轴转速达24000转/分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功能优势:公司产品具备多轴联动功能,最高可达九轴联动,满足复杂零部件加工需求。
自制能力:掌握电主轴、刀库、转台等核心功能部件的设计与制造技术,降低对外依赖。
公司与国内科研院校合作开发了多项技术,已成为国内领先的数控机床研发、生产企业。截至2022年上半年,公司拥有授权专利225项,技术护城河不断加深。
海天精工的产品在性能和质量方面已逐步比肩国际先进水平,获得了下游高端客户的认可。通过与国际知名品牌对比可以看出公司的竞争力:
在龙门加工中心领域,公司主流机型性能达到国内领先水平。通过筛选出国内外知名度较高、产品应用较多的龙头公司的龙门加工中心进行对比,海天精工的五轴龙门加工中心在主轴最高转速及三轴行程等指标方面已达国际领先水平,在定位精度/AC轴转位精度/进给速度/AC轴转速等指标方面,虽然较国际领先企业略有差距,但与国内同类产品相比,具有一定竞争优势。
产品质量的稳步提升使得公司客户群体不断高端化,从传统的机械制造、模具等行业逐步拓展到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3C电子等对设备要求更严格的领域。公司已成为比亚迪、宁德时代的核心设备供应商,并进入苹果供应链,充分证明了其产品竞争力。
海天精工通过规模化生产和供应链优化,形成了显著的成本优势:
规模化效应:公司拥有国内"产品覆盖面最广、产销量最大"的龙门加工中心生产基地,大规模生产降低了单位固定成本。
集团协同:背靠海天集团,在采购、生产、销售等环节可实现协同效应,降低综合成本。
流程优化:通过标准化和数字化工艺,改进生产工艺,提升设备能力,建立数字化产能体系,不断提高运营效率。
成本优势直接体现在公司盈利能力的变化上。2013-2022年,公司销售净利率由4%提升至16%,净利率中枢约8%,呈现稳步上升趋势。2024H1公司毛利率/净利率分别为28.36%/17.49%,保持在较高水平。
海天精工建立了全方位的客户服务体系,在售前、售中、售后环节均为客户提供满意服务,获得客户普遍好评。
公司的服务优势包括:
快速响应:作为本土企业,相对于国际同行具有售后服务人员充足、反应速度快的优势。
定制化服务:高端数控机床行业的客户会提出定制化的要求,公司能够根据客户需求提供个性化解决方案。
全球布局:随着海外子公司的不断设立,公司正逐步构建全球服务网络,提高国际客户服务能力。
服务网络的完善增强了客户粘性,为公司带来了持续订单。国际数控机床企业普遍存在跨国售后服务成本高的情况,而海天精工凭借本土化服务优势,在国际市场上形成了差异化竞争力。
海天精工作为数控机床行业的龙头企业,具有明显的行业地位优势和成长性价值:
市场地位稳固:公司在龙门加工中心领域处于国内龙头地位,2022年市占率提升至25%,位列国内第一。与国内主要同业纽威数控和国盛智科进行对比,2020年、2021年公司龙门产量均为纽威数控产量的两倍以上。
成长性突出:2013-2022年公司营收、归母净利润CAGR分别达15%、35%,显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即使在行业调整期,公司仍能实现"逆周期"成长,如2022年机床行业消费额同比下降1.9%的背景下,公司收入仍实现了16.37%的增长。
产能扩张有序:公司积极推进产能布局,宁波高端数控机床智能化生产基地项目建成后将用于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加工设备的量产;华南基地完全投产后产能预计超过500台/月。这些产能项目将为公司未来增长提供有力支撑。
海天精工的财务表现优异,盈利能力和资产质量持续提升:
盈利能力持续改善:公司销售毛利率由2013年的25%变动至2022年的27%,毛利率中枢约26%;公司销售净利率由2013年的4%提升至2022年的16%,净利率中枢约8%,呈现稳步上升趋势。
费用控制有效:2022年公司期间费用率大幅下降,从2018年的13.5%下降至2022年的8.8%,其中管理费用率从2.8%下降至1.3%,研发费用率从4.39%下降至3.72%,销售费用率从6.23%下降至4.8%。
现金流状况良好:公司资产负债结构不断优化,银行授信额度充足,可以投入足够的资金进行市场开拓和新产品研发。2023年前三季度,尽管面临行业压力,公司仍实现营业收入24.93亿元,归母净利润4.04亿元,展现出较强的抗风险能力。
基于公司未来的成长前景,多家机构给予海天精工积极评价:
盈利预测:华鑫证券预测公司2024-2026年收入分别为34.26、39.17、44.95亿元,EPS分别为1.03、1.19、1.40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23.5、20.3、17.2倍。海通国际预计2024年公司EPS为1.13元,给予公司2024年25倍PE估值,目标价28.24元/股。
机构评级:该股最近90天内共有15家机构给出评级,买入评级11家,增持评级4家;过去90天内机构目标均价为28.61元。华鑫证券给予"买入"投资评级,海通国际给予"优于大市"评级。
投资逻辑:公司的投资价值主要基于以下几点:海外布局持续拓宽;政策支持和周期回升带动的国内需求改善;新能源汽车领域带来的新增量空间;进口替代加速推进。
机床行业具有明显的周期性特征,与制造业投资景气度高度相关。2018-2019年,受宏观经济景气度影响,中国机床行业市场消费额连续两年录得负增长,海天精工营收和利润也出现下滑。2023年,受国际环境、地缘政治及下游装备投资乏力等因素影响,行业再次面临压力,中国机床工具行业完成营业收入10974亿元,同比下降10.3%。
为应对行业周期性风险,公司正在通过产品结构多元化、市场区域多元化等方式平滑周期影响,但宏观经济的波动仍然可能对公司经营业绩造成冲击。
随着国内机床行业转型升级,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一方面,德玛吉、牧野等外资品牌通过降价策略反扑中低端市场,2023年海天精工毛利率较峰值下滑2个百分点;另一方面,随着我国民营经济的发展,高端数控机床行业也会逐步涌现出上规模、有特色的民营企业,加剧市场竞争。
特别是2020年下半年以来,国内机床企业普遍提升了产品产能,进而加剧了后续的市场竞争。公司需要持续保持技术领先和成本优势,以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
机床行业技术迭代加速,激光加工、3D打印等新技术可能分流部分机床需求。公司需持续投入超高速加工、智能化控制等前沿技术,以保持技术竞争力。
近年来,公司研发投入持续增加,2023年前三季度研发费用达1.25亿元,同比增长27.1%。但与国际领先企业相比,公司在某些尖端技术领域仍存在差距,需要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缩小技术差距。
国际形势仍然复杂严峻,欧美发达经济体通胀仍处高位、货币政策持续收紧,全球机床需求不稳定不平衡,公司面临经营环境恶化的风险。
尽管公司海外业务拓展取得显著成效,但海外市场尤其是发达国家市场对产品性能、可靠性、服务等方面要求更高,公司需要持续提升产品品质和服务能力,以适应国际市场竞争。
2024年,随着一系列稳增长政策的落地,机床行业有望迎来复苏。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推动各类生产设备、服务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这将为机床行业带来新的市场机会。
宏观层面大力支持工业母机产业发展,税收、研发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各项利好政策密集落地,必将有力推动机床工具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各用户领域以智能化、绿色化为主要标志的转型升级,以及带来的设备更新、改造需求等,也将给行业带来新的市场机会。
海天精工凭借其技术优势和产品竞争力,有望在行业复苏中率先受益。公司2024年经营计划包括:优化组织架构;加大产品研发投入;科学组织生产资源;加强国内外市场的开拓和管理能力。
中长期来看,海天精工具有清晰的成长路径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国产替代空间巨大:我国高端机床与国际产品差距较大,五轴等高端机床及核心零部件主要依赖进口。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到2018年国内高端机床国产化率仅6%,国内高端市场基本上被海外企业垄断。随着技术进步和政策支持,国产替代加速推进,公司作为行业龙头有望充分受益。
新能源汽车带来新增量:新能源汽车行业快速发展为数控机床行业打开新的增量空间。纯电动汽车相较于传统汽车,其动力总成发生重大变化,增加了电源系统和驱动电机等新机构,对机床设备提出了新的需求。公司积极布局新能源汽车市场,开发新能源汽车行业专机,有望持续提升市场份额。
全球化布局深化:公司计划进一步扩大海外市场布局,目标2025年海外营收占比提升至30%。随着全球产能布局的持续完善,未来公司有望在国际市场打开更大成长空间。
海天精工作为中国数控机床行业的领军企业,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独特的技术优势、产品优势和市场优势。公司聚焦中高端数控机床领域,坚持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持续提升产品竞争力;积极把握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等高成长性行业机遇,不断拓展市场空间;依托海天集团的资源和渠道优势,加速全球布局,打开了新的成长天花板。
从投资价值来看,公司具有以下几大亮点:
业绩成长性优异:历史业绩持续增长,未来在国产替代、新能源装备和海外拓展等多重驱动下,有望保持良好增长态势。
盈利能力突出:毛利率和净利率水平持续提升,且显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体现出强大的成本控制能力和产品溢价能力。
估值合理兼具成长:当前估值水平与成长性相匹配,且有多家机构给予积极评级和目标价,具有较好的投资价值。
尽管面临行业周期、市场竞争等挑战,但公司凭借其核心竞争力和战略布局,有望在高端装备国产化和全球化的浪潮中脱颖而出,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跨越,为投资者创造长期价值。
本报告基于公开信息和专业分析,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决策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