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天绿能:双主业协同与区域政策红利下的估值修复机会

用户头像
江北嘉兰2027
 · 广东  

一、公司概况与业务布局

新天绿能成立于2010年2月9日,由河北建投水务有限公司发起设立,是河北建设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开发清洁能源的旗舰企业,注册资本金20亿元[1][2]。公司于2010年10月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2020年6月登陆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成为国内首家“A+H”股上市的“风电+天然气”双主业清洁能源企业,截至2025年3月总市值达309.12亿元[3][4]。

公司战略定位于“风电+天然气”双主业协同发展,形成清洁能源供应与消费的一体化布局。其中,风电及光伏发电业务聚焦新能源电力开发,截至2024年底控股装机容量达6587.35兆瓦,管理装机容量7085.45兆瓦,河北地区每三台风机中约有一台属于该公司;天然气业务则覆盖产业链中游输配与下游分销,2024年输售气量58.88亿立方米,贡献72.17%的主营业务收入,形成“风光发电+燃气供应”的能源互补格局[5][6][7][8]。此外,公司积极拓展氢能等新兴业务,依托张家口区位优势打造沽源风电制氢示范项目(全国首个风电制氢工业化示范项目)及崇礼风光耦合制氢项目(2022年冬奥会绿氢保供单位),累计投资约4.2亿元,已具备稳定生产能力,初步形成“风光气储”多能融合的产业雏形[9][10][11]。

区域布局方面,公司以华北地区为核心,尤其在河北省形成深度覆盖。风电项目主要集中于河北坝上(张家口、承德)及唐山沿海区域,如丰宁外沟门100MW光伏农场、围场大西沟风电制氢项目等,并在山西、新疆、山东等省份拓展布局[7][9][12]。天然气业务则构建了覆盖京津冀的输配网络,截至2024年底拥有1座LNG接收站、11条长输管道、21条高压分支管道及33个城市燃气项目,形成从接卸、输配到终端销售的完整产业链[7]。

作为河北省属国企,公司依托河北建投集团的资源协同优势,在项目获取、政策响应及资金支持方面具备显著竞争力。例如,其氢能项目入选国家级示范工程,天然气业务参与京津冀能源保供体系,风电项目优先纳入省级新能源发展规划[3][11]。不过,业务集中于华北地区也带来区域集中度风险,若该区域电力需求波动、天然气价格调控政策变化或新能源补贴退坡,可能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影响。

二、双主业运营与增长潜力

风电业务:装机增长与效率修复

新天绿能风电业务的增长驱动呈现多维度特征。短期来看,2025年以来风资源改善显著,带动发电量修复性增长。2025年1-2月,公司风电累计发电量同比增长14.74%,其中2月单月发电量同比增幅达35.18%[4][7]。进入第二季度,风电业务延续增长态势,单季度发电量同比增长7.01%,累计至6月底发电量同比增长8.34%,印证风资源改善对短期业绩的提振作用[13]。

1-2月累计

2月单月

二季度

上半年累计

0

9

18

27

36

同比增长率 (%)

时间段: 2月单月

增长率 : 35.18%

中期增长动力主要依赖装机规模的持续扩张。截至2024年底,公司累计控股风电装机容量达658.74万千瓦,在建风电装机96.44万千瓦,核准未开工容量430.99万千瓦,为后续增长奠定基础[6][14]。2025年公司计划新增并网风电项目超100万千瓦,重点推进唐山、秦皇岛等区域项目建设,其中秦皇岛山海关海上风电一期500兆瓦平价示范项目计划于2025年底全容量并网,投产后预计年发电量15.6亿千瓦时[6][15]。

累计控股: 55.5%

在建: 8.1%

核准未开工: 36.3%

累计控股 (658.74万千瓦)

在建 (96.44万千瓦)

核准未开工 (430.99万千瓦)

长期发展则受益于海上风电的战略布局。作为河北省海上风电规划的核心参与者,公司在河北省500万千瓦海上风电规划中占据20%份额,已获取唐山曹妃甸海域100万千瓦项目指标,并采用16MW级大容量机组降低度电成本[16]。此外,公司参与建设的秦皇岛国管海域50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总投资55.44亿元,设计年发电量19.41亿千瓦时,进一步充实海风项目储备[3]。

效率修复是提升风电业务盈利能力的关键抓手。2024年受平均风速下降影响,公司风电利用小时数同比减少193小时至2226小时,但通过“上大压小”改造存量项目可显著提升效率。例如,康保项目替换运行15年以上的1.5MW以下老旧风机后,装机容量从3万千瓦增至20万千瓦,利用小时数提升700小时,项目收益率从12%增至17%[16]。效率修复对利润的弹性显著,按度电利润0.1元测算,利用小时每提升100小时,对应净利润增加约2.3亿元[17]。

0

200

400

600

800

装机容量

利用小时数提升

收益率

改造前改造后提升值

需关注两大业务风险:一是市场化交易占比上升导致电价承压。2025年上半年,公司平均上网电价同比下降4.49%至0.42元/千瓦时,市场化交易电量占比达50.65%,同比提升15.03个百分点,电价下行可能挤压利润空间[13][18]。二是老旧风机改造带来的资本开支压力。2024年公司因风电改造项目及固定资产减值合计计提2.92亿元,未来存量项目改造及新增项目建设将持续占用资本支出[19]。

天然气业务:LNG放量与结构优化

新天绿能天然气业务在2024年呈现显著的“量增利减”特征。全年售气量达51.58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4.55%,其中LNG售气量表现尤为突出,同比大幅增长146.27%至11.23亿立方米,成为驱动气量增长的核心动力。然而,与气量增长形成反差的是,该业务板块净利润同比下降49.5%至4.78亿元,利润率从上年的6.9%大幅下滑至3.2%。这一矛盾的主要原因在于唐山LNG一期项目转固后折旧费用显著增加,当年新增折旧达6.05亿元,同时叠加第四季度暖冬天气影响,单季度输/售气量同比下滑24.43%,进一步拖累了全年利润表现。此外,业务结构中低毛利的代输气量占比提升至38.7%,也导致天然气板块整体毛利率下滑至3.52%。

从业务结构来看,2024年天然气销售量的增长主要依赖LNG业务的放量,而传统批发及零售业务则面临需求疲软压力。具体而言,全年总输/售气量58.88亿立方米(同比+15.13%),其中LNG贸易量达120万吨(负荷率30%),对应气量16.2亿立方米;但受暖冬及需求不足影响,批发气量同比下滑4%,零售气量(城燃业务)同比下滑5%。唐山LNG一期项目虽实现并网售气,但由于配套管线尚未完全贯通及市场需求不足,2024年利用率不足20%,全年销售量约11亿立方米,与70亿立方米的设计产能存在较大差距。

长期来看,LNG接收站的产能释放与结构优化将成为天然气业务改善盈利的关键。唐山LNG项目二阶段预计于2025年底投运,投产后接收站周转能力将从一期的150万吨/年提升至500万吨/年(对应气量约68亿立方米)。根据测算,二阶段项目达产后预计每年可新增利润4-5亿元。此外,公司正推进“气电联动”模式,利用LNG接收站资源为海上风电项目调峰,此举不仅能提升天然气的消纳能力,还可降低风电弃风率,形成业务协同效应。在市场拓展方面,2025年8月新天曹妃甸公司槽车接卸系统成功投运,进一步挖潜接收站设备能力,为华北地区冬季保供及贸易模式创新提供了新路径,有望提升LNG业务的综合服务能力与盈利水平。

政策层面,河北省推进的天然气“一省一价”改革为业务盈利改善提供了支撑。2024年该改革启动后,非居民气价实现上浮20%,而公司工商业用气占比已提升至65%,顺价能力得到增强。尽管2025年上半年天然气业务仍面临需求不足的挑战(截至6月30日累计售气量同比减少14.56%),但随着LNG二阶段产能释放、“气电联动”模式落地及政策红利的持续释放,天然气业务有望实现从“量增”到“利增”的转变,推动整体盈利结构优化。

三、行业政策与区域红利

国家政策支持

国家层面持续出台的政策为新天绿能风电与天然气双主业的协同发展提供了显著红利。在风电领域,政策重点支持大型基地建设与技术升级,如“沙戈荒”大型风电基地及海上风电集群化开发被明确为发展方向,2025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提出新增新能源发电装机2亿千瓦以上,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占比提升至60%左右,为风电业务提供了广阔的增长空间[20][21]。同时,《能源重点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实施方案》推动风电设备技术迭代,进一步提升行业效率[22]。天然气作为“双碳”目标下的过渡能源,其需求稳定性得到政策保障,“十四五”期间清洁化、低碳化发展趋势明确,为公司天然气业务提供了稳定的市场环境[23]。

新能源全面入市政策是影响公司收益的关键因素。2025年2月,国家发改委与能源局联合印发的电价市场化改革通知确立了“全国性政府差价合约机制”,对存量与增量项目实施差异化管理:2025年6月1日前投产的存量项目延续原有补贴政策,通过“差价结算”保障收益,而新天绿能存量补贴项目占比达77%,该机制将有效稳定其现有风电资产的现金流[24][25]。对于增量项目,政策要求通过市场化竞价形成上网电价,虽可能倒逼行业成本优化,但公司凭借河北区域低风速资源的利用小时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仍具备成本竞争力[26]。此外,政策明确“不得将配置储能作为新建新能源项目核准、并网、上网等的前置条件”,进一步降低了新增风电项目的开发成本[27]。

在政策协同方面,《关于做好新能源消纳工作保障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通过加快配套电网建设(如蒙西-京津冀特高压直流工程等跨省跨区通道)、提升系统调节能力等措施,确保风电等新能源的大规模消纳,为公司风电项目的发电量稳定性提供保障[28]。同时,《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的指导意见》提出2025年可再生能源消费量达11亿吨标煤以上,进一步强化了风电作为主力清洁能源的市场地位[29]。首部《能源法》的实施则从法律层面确立了绿色能源发展目标,为双主业的长期协同发展提供了法治保障[30]。

河北省区域机遇

河北省作为新天绿能的经营核心区域,公司在该区域构建了显著的能源产业布局优势,具体体现在风电、天然气及氢能等多领域的协同发展中。

在风电业务领域,河北省为公司提供了政策与市场的双重支撑。河北省围绕建设新型能源强省战略,出台《河北省海上风电发展规划(2022-2035年)》,明确提出“实施海上风电有序开发专项行动”,规划到2027年海上风电累计投产500万千瓦,该发展规划已获正式批复[22]。公司深度参与省内海上风电开发,其参与的山海关海上风电一期500兆瓦平价示范项目是该规划获批后河北省首个核准的海上风电项目,同时秦皇岛国管海域50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亦依据该规划及地方部门支持文件获得核准,成为省重点建设项目[15][31][32]。截至目前,公司已在唐山外海布局100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计划2025年投产发电),并持有近百个项目储备,同时斩获河北省重点推进的130万千瓦海风项目中的100万千瓦指标,形成显著的项目储备优势[6][16]。尽管2024年河北省全年风电上网电量同比下降3.43%,但降幅较中期已有所收窄,且公司存量风电项目中约30%的补贴占比为业务稳定性提供了支撑[16][19]。

天然气业务方面,公司在河北省及周边区域建立了覆盖广泛的基础设施网络与市场主导地位。其天然气输配管网已覆盖京津冀地区80%的城市燃气市场,其中在河北省内占据55%的城燃市场份额,并通过国家管网向山东、天津等周边区域拓展业务版图[6]。唐山LNG接收站作为华北地区唯一具备槽车接卸能力的设施,于2025年8月首次实现槽车接卸成功,其二期工程计划于2025年投产后,将进一步为区域内海上风电项目提供配套调峰服务[16]。此外,河北省于2024年启动天然气“一省一价”改革,非居民气价上浮20%,直接助力公司天然气业务利润增厚;同时,公司抢抓河北省燃气电厂“两部制”电价政策机遇,2024年新增核准192万千瓦燃机项目,累计核准规模达288万千瓦,[献花花]@小秘书 @雪球 @今日话题 @7X24快讯 #电力板块# #新天绿能# $电力(BK0045)$ $新天绿能(SH600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