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公司概况:业务布局与核心资产
主营业务与收入结构
南网储能的主营业务涵盖抽水蓄能、调峰水电、新型储能三大核心板块及相关技术服务业务。2024年,公司实现总营业收入61.74亿元,其中发电业务收入占比达98.98%,主营业务收入结构呈现显著集中特征[1][2]。从收入构成来看,抽水蓄能业务以41.47亿元的营收规模占据主导地位,占总收入的67.16%-68.15%,构成公司收入的核心来源[3][4][5]。调峰水电业务收入为16.34亿元,占总收入的26.47%-26.85%;新型储能业务收入2.78亿元,占比仅4.50%-4.57%;技术服务业务收入占比不足1%,整体收入结构呈现抽水蓄能“一业独大”的失衡状态[3][5][6]。
尽管收入结构存在失衡问题,但调峰水电业务凭借其显著的盈利优势对公司利润形成重要支撑。2024年,调峰水电业务毛利率高达60.71%,较上年提升19.97个百分点,显著高于抽水蓄能业务44.20%的毛利率水平[6]。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55.54%,其收入增量占公司主营业务总收入同比增长量的120%,成为拉动利润增长的关键因素[1][7]。
新型储能业务则展现出强劲的增长潜力,成为公司第二增长曲线的核心方向。2024年,新型储能业务收入同比大幅增长197.62%,主要得益于佛山宝塘储能站等项目的投产,带动全年充、放电量分别同比增长410.1%和525.7%[1][8]。不过,该业务当前收入规模仍然较小,2024年毛利率为24.30%,与调峰水电和抽水蓄能存在明显差距,未来需进一步扩大业务规模并优化盈利水平以改善收入结构[6]。
调峰水电
新型储能
0
55
110
165
220
增长率 (%)
核心资产与项目储备
南网储能在抽水蓄能领域具备显著的产能扩张潜力,截至2024年末,公司投运抽水蓄能装机规模达1028万千瓦,占全国总量的17.5%;而在建抽水蓄能项目达9座,总装机容量1080万千瓦,在建规模已超过当前投运规模,为未来3-5年的产能释放奠定坚实基础[9]。具体来看,2025年将有南宁、梅州(二期)2个项目全面投产,合计装机240万千瓦,投产后公司抽水蓄能装机规模将较当前增幅23.35%,并实现“十四五”期间抽水蓄能投产480万千瓦的目标[10][11]。“十五五”期间,肇庆浪江、惠州中洞等7个在建项目将分阶段投产,其中肇庆浪江和惠州中洞项目预计2026年底前首台机组投产、2027年上半年全部投产,茂名电白项目预计2027年底前首台投产、2028年上半年全部投产,桂林灌阳项目预计2028年底前首台投产、2029年上半年全部投产,贵港、钦州和玉林3个项目预计2029年底前全部投产,届时“十五五”新增投产规模有望达到约1000万千瓦,形成持续的产能释放周期[9][12]。
在长期项目储备方面,公司已推动韶关新丰、清远下坪等5个项目纳入国家2024-2028年核准清单,并新取得云南文山西畴等3个抽水蓄能项目开发权,为后续发展提供充足项目储备[13]。结合公司规划目标,抽水蓄能装机将在2025年达到1268万千瓦,2030年约2900万千瓦,2035年实现4400万千瓦;新型储能方面,截至2024年末累计装机规模达65.42万千瓦/129.83万千瓦时(含调试),2024年新投产文山丘北(200MW/400MWh)、海南临高(20MW/40MWh)等项目,并计划2025年装机达200万千瓦,2030年500万千瓦,2035年1000万千瓦,长期储备充足,可有力支撑“2035年抽水蓄能4400万千瓦、新型储能1000万千瓦”的战略目标[1][9][14]。
核心资产方面,广西南宁抽水蓄能电站作为广西首座抽水蓄能电站,其上下水库坝体分别历时603天和430天填筑完成,总填筑量近900万立方米,蓄水总量可达1300万立方米,建成后每年可消纳清洁能源25亿千瓦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90万吨,2025年将协同推进水库蓄水和机组安装,计划实现机组安装1台、发电1台,并于年底前全面投产[15]。新型储能领域,文山丘北独立储能项目作为国家能源局云南首批示范项目,采用构网型锂电池+钠电池技术路线,装机200MW/400MWh,已于2025年3月实现全容量并网运行,进一步丰富了公司在新型储能技术路线上的储备[13][16]。
参数项 数值 单位
上水库坝高度 92 米
上水库坝顶长度 500 米
下水库坝高度 66 米
下水库坝顶长度 380 米
上水库填筑工期 603 天
下水库填筑工期 430 天
总填筑量 900 万立方米
总蓄水量 1300 万立方米
年清洁能源消纳量 25 亿千瓦时
年二氧化碳减排量 190 万吨
数据来源:[15]
二、行业分析:政策驱动与市场空间
行业增长与市场规模
中国储能行业呈现新型储能与抽水蓄能协同发展的格局,但两者在增长特性上存在显著差异。新型储能凭借技术迭代与政策支持,展现出更高的增长速度。截至2024年底,我国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达78.3GW/184.2GWh(功率/能量),首次超过抽水蓄能,功率与能量规模同比分别增长126.5%和147.5%;2024年新增投运装机43.7GW/109.8GWh,同比增幅达103%和136%,预计2025年新增装机将在40.8GW至51.9GW之间,累计装机有望突破100GW。与之相对,抽水蓄能虽增速相对平缓,但其长期积累的规模基数依然显著。2024年我国电力储能累计装机首次突破100GW,达137.9GW,其中抽水蓄能作为传统主力储能技术,仍占据重要市场份额,体现出“基数大、稳定性强”的特点。这种“新型储能高增速、抽水蓄能大基数”的差异化增长态势,为南网储能实施“双轨并行”发展策略提供了合理性支撑——通过同步布局新型储能与抽水蓄能,既能够把握新型储能快速增长的市场机遇,又可依托抽水蓄能的规模优势保障电力系统的基础调节能力。
在区域能源结构转型背景下,南方区域新能源装机占比持续提升,对电力系统调峰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进一步打开了抽水蓄能电站的利用率提升空间。随着风电、光伏等波动性新能源发电量占比增加,电网对灵活性调节资源的需求缺口逐步扩大,抽水蓄能作为技术成熟、容量规模大的调峰手段,其调用频次与运行时长显著增加。2024年,南方区域抽水蓄能电站调用次数和时长均创历史新高,反映出在新能源高渗透背景下,抽水蓄能的系统价值不断凸显。这一趋势不仅验证了抽水蓄能在新型电力系统中的关键作用,也为南网储能旗下抽水蓄能资产的效益释放奠定了市场基础。
政策环境与技术迭代
政策对南网储能的影响呈现显著的双刃剑效应。在抽水蓄能领域,国家发展改革委2023年533号文自2023年6月1日起核定南网储能7座抽水蓄能电站的容量电价,该政策虽在短期内可能通过固定电价机制压制利润空间,但《抽水蓄能电站开发建设管理暂行办法》的配套实施为行业提供了规范发展路径,长期有利于抽水蓄能业务的有序扩张[7][16]。与此同时,电力市场化改革为抽水蓄能业务打开长期收益空间,国家能源局633号文提出“适时降低政府核定容量电价覆盖电站机组设计容量的比例,推动电站自主参与市场”,广东作为试点区域,于2024年7月印发《关于印发广东省抽水蓄能参与电力市场交易实施方案的通知》,明确建立健全抽水蓄能参与电力市场交易机制,以市场方式形成电量电价,其子项目梅蓄一期已自2024年10月1日起参与电力现货市场试运行,标志着南网储能在市场化收益模式上迈出关键一步[17][18][19]。
在新型储能领域,政策环境呈现结构性调整特征。2025年1月发布的136号文明确取消新能源项目“强制配储”要求,长期看有利于储能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驱动,但短期内可能导致系统调节需求向电网侧、用户侧转移,新型储能的电价机制及收益模式需进一步依赖地方政策及市场运行情况[18][20][21]。国家层面同步强化对新型储能制造业的支持,2025年2月八部门联合印发的《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提出,到2027年培育3-5家全球行业龙头,实现全链条国际竞争优势,广东等地已出台具体补贴政策,提供45美元/kWh的补贴支持,为南网储能在新型储能领域的技术研发与产业布局提供政策保障[22][23]。
技术迭代方面,南网储能通过多路径布局构建竞争优势。在抽水蓄能技术领域,公司建成国内首个抽水蓄能状态检测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应用平台,2024年申报的3项国家级重点项目及5项创新成果经鉴定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显著提升了设备运行效率与可靠性[18][24]。在新型储能技术试点中,公司探索钠离子电池与锂电池混合路线,受益于国家“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规划对钠离子电池、液流电池等技术的重点培育,以及行业技术进步带来的成本优化——2024年2小时磷酸铁锂储能系统中标均价同比下滑43%至628.07元/kWh,为规模化应用奠定基础[16][25][26]。此外,公司与中车株洲所合资成立时代启智电力科技有限公司,进军储能高端装备制造领域,进一步完善技术转化与产业落地能力[24]。
2023
2024
年份
0
300
600
900
1200
价格 (元/kWh)
1102元/kWh
628元/kWh
行业技术创新为南网储能的长期发展提供支撑。钠离子电池技术在低温性能与成本控制上优势显著,宁德时代钠离子电池可在-20℃运行,国内首座大规模钠离子电池储能站(南宁)能量转换效率超92%,高于主流锂离子系统[26][27]。安全技术与智能化管理持续升级,如CATL“超级混合电池”支持10分钟超快充,阳光电源BM2T电池管理技术通过精细化管理提升系统可靠性,AI预测电池降解技术准确率达95%,浙江项目ROI提升18%,为南网储能在技术迭代中抢占先机提供保障[23][28]。
钠离子电池
锂离子电池
85
88
91
95
转换效率 (%)
92%
89%
三、财务表现:盈利质量与增长潜力
营收与利润结构
南网储能的营收与利润结构体现了多业务协同发展的特点,抽水蓄能、调峰水电及新型储能业务分别贡献稳定收益、业绩弹性与增长潜力,共同推动公司盈利水平提升。抽水蓄能业务作为核心板块,以容量电费为主要收入来源,提供稳定的收益基础。2024年该业务实现营收41.47亿元,尽管受“533号文”政策影响(2024年较2023年多5个月执行新容量电价标准),同比下降6.36%,但其长期收益稳定性仍较为突出[1][29]。调峰水电业务则表现出较强的业绩弹性,其收入受来水情况波动影响显著。2023年因来水偏枯导致发电量下降,而2024年通过优化水库调度提升发电量,实现营收16.34亿元,同比大幅增长55.54%,毛利率同步提升19.97个百分点至60.71%,印证了其在来水条件改善时的盈利释放能力[1][30]。新型储能业务作为战略增长点,受益于佛山宝塘储能站等项目投产,2024年营收达2.78亿元,同比激增197.62%,为公司打开长期增长空间[1][29]。
从季度表现来看,2024年第四季度利润下滑主要受季节性因素影响。当季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6.55亿元,同比增长5.89%,环比增长2.92%,但归母净利润仅为8130.81万元,同比下降58.21%,环比下降80.59%,扣非净利润同比下降67.20%,环比下降83.79%。这一波动主要源于第四季度机组例行检修,属于行业季节性特征,不改变全年盈利向好趋势[3][31]。
2024年全年盈利呈现稳步增长态势,盈利效率持续提升。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1.74亿元,同比增长9.67%;归母净利润11.26亿元,同比增长11.14%;扣非归母净利润11.56亿元,同比增长12.43%,扣非净利润增速显著高于营收增速,反映盈利质量优化。毛利率与净利率分别提升至47.16%和23.19%,同比分别上升1.23个百分点和1.05个百分点,进一步印证公司在成本控制与业务结构优化方面的成效[3][29]。#电力板块# #南网储能# $南网储能(SH600995)$ $电力(BK0045)$ @小秘书 @雪球 @今日话题 @7X24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