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场压力下多元化是很多餐饮集团的应对措施,包括呷哺呷哺、九毛九等国内的餐饮都是这样。
港派餐饮则比较保守,如大家乐,更多是微调和练内功,没有明显的大动作。
前者系一种积极应对的企业文化,整个大陆企业基本都是这样。我们的现代餐饮企业集团诞生于高速增长的环境,不能容忍业绩倒退和停滞,所以基本都是会积极应对的。
但是从呷哺呷哺、九毛九身上其实能看出,这种积极的变局消耗了大量资金和管理资源,效果并不佳,因为积极应对就代表着努力捕捉消费潮流,一旦花大力气捕捉到的机会不持久,那么变身的成本就无法收回甚至陷入不断循环调整业态的陷阱。呷哺呷哺的凑凑,和九毛九的酸菜鱼都是前车之鉴。九毛九崛起于捕捉到酸菜鱼的特色餐饮潮流,但是现在这个菜品竞争白热化,后续还可能遭遇消费潮流的改变。九毛九的多个品牌都是特色餐饮,刚开业时有可能红火,几年后陷入困顿的几率,比普通火锅、快餐等普通平凡的大路货要大得多。
海底捞的管理、供应链把控都是顶尖的,但是目前这种开发主题餐饮的多元化,仍然需要保持谨慎警惕。不考虑新业态的持久性,一旦摊子铺开后面很难收。我们做酒店的就很明白,酒店装修翻新一定要克制有序。任何酒店新装修后入住率都很容易上升,但是不靠扎实的管理和优良的服务,将来一定是赚不回装修钱或者是白干。很多单体酒店或老板主业不是酒店的都会犯下这样的错,希望海底捞在多元化道路上保持克制,慎用资本慎用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