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儿媳妇玛丽.巴菲特解读巴菲特:4、巴菲特将商品类企业视为衰弱型企业。

用户头像
价投领悟者A
 · 陕西  

识别商品类企业

巴菲特将商品类企业视为衰弱型企业。商品类企业销售的是一般性产品或服务,因此,价格是它们吸引消费者的唯一决定因素。以下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一些商品类企业:

.航空公司

.食品原料(例如大米和玉米)制造商

.石油和天然气公司

·木材企业

·造纸企业

·汽车制造商

这些企业所销售的产品在市场上面临相当激烈的竞争,售价最低的企业最有可能赚钱。因此,产品价格是吸引消费者的唯一决定因素。

虽然石油公司强调其产品比其他品牌更胜一筹,但人们总是根据价格购买汽油,而不是根据品牌。价格低廉的汽油会赢得市场。水泥、木材、砖瓦和电脑的内存与芯片这些产品市场同样如此(尽管英特尔公司试图改变这一情形,给其处理芯片打上品牌烙印);汽车制造商销售的也是一般性产品,在每个汽车销售细分市场,制造商都力争以最低的价格出售自己的产品;航空公司素来以价格战臭名远扬,提供最低票价的航空公司销售状况最好。让我们面对现实吧,消费者根本不在意向谁购买稻谷,也不在意乘坐哪次航班从洛杉矶飞往旧金山,只要能到达目的地就行。通用汽车福特汽车都生产几乎同质的卡车,只要福特卡车便宜些,你很可能就会选择它。这种激烈的价格竞争会使企业利润变得非常微薄。

在商品类企业中,低成本的企业会在竞争中获胜,这是因为成本低廉的制造商有更大的利润空间,它们有更强的价格竞争力。成本越低,利润就越高。这个概念很简单,但含义却很复杂。为了降低成本,企业必须不断改进生产技术,以维持企业的竞争力。这就要求更多的资本支出,而利润也会随之减少。其实,这笔资金本可以用来开发新产品或者兼并其他企业,从而使企业的内在价值得到提升。

概述情况如下: A 公司改进其生产流程,降低了生产成本,从而增加了利润。于是,该公司采取降价措施,试图争夺 B 、 C 、 D 公司占有的市场份额。 B 、 C 、 D 公司的经营业绩因此受到影响,于是它们纷纷效仿 A 公司,改进其生产流程。接下来, B 、 C 、 D 公司降低产品售价,以便与 A 公司竞争。这样竞争的结果是, A 公司最初因改进流程而增加的利润最终被侵蚀掉。而这样的恶性竞争会不断循环下去。

有时候,这类企业的经营业绩也不错。在经济繁荣时期,消费者需求大于供给,像汽车制造商这样的企业会因此盈利不少。为了满足日益增加的需求,它们花费数十亿美元以扩大生产经营规模。股东们看到企业盈利了,想分一杯羹,于是企业满足股东要求而增加了股息支付;工会看到企业现在的经营状况这么好,也想从大蛋糕里拿走一块,于是企业提高了员工工资水平。然而,当经济的繁荣渐渐消退时,这些企业的生产能力就过剩了,高额的股息和高昂的劳动力成本却难以回调,企业膨胀的财务状况一下子就缩水了。回想1990~1993年经济衰退那段时期,通用汽车的资产缩水高达96亿美元。在经济最萧条的时期,汽车行业收缩得更厉害,损失了大约200亿美元。许多汽车制造商被迫停产、降低股息,其股价狂跌不止,呈现出一副狼狈不堪的模样。

还有其他一些特殊事件会促使这类公司的收益激增。1989 年,雨果飓风横扫美国佛罗里达州,摧毁数千房屋。灾后,胶合板的价格一飞冲天。那一年,佛罗里达州所有胶合板经营者的生意都十分兴隆。在每年夏天的旅游旺季,航空公司总是忙翻天。有时候,汽车制造商也会打出漂亮的"全垒打",推出的新款车型受到消费者青睐而创下销售佳绩,例如克莱斯勒的厢式旅行车。在诸如此类的特殊事件中,制造商和销售商都获利颇丰。不过,市场上任何需求的增长常常会导致供给的增加。之后、当需求回落时,超额供给就会导致价格与利润再度下滑。

此外,商品类企业能否盈利,完全依赖于管理层的素质与智慧。倘若管理层缺乏远见,或因不当的资源分配而浪费企业的珍贵资产,企业可能会像靠低成本竞争的制造商那样丧失市场地位,招致竞争对手的攻击,甚至损害公司的财务状况。

从投资的角度看,商品类企业正是巴菲特极力避开的投资对象。首先,由于价格竞争,这类企业的利润十分微薄,致使它们缺乏资金扩大经营或投资盈利水平更高的新企业。其次,即使这类企业能够盈利,其赚到的钱通常也投入到厂房与设备的升级中,以维持市场竞争力。对于有些企业而言,止步不前等于是给竞争对手提供攻击的机会。许多这类公司背负着越来越重的长期负债。

例如,通用汽车1999年的长期负债高达550亿美元左右,远远超过它在1990~1999年间340亿美元的收益。就算不发放股息,通用汽车也无法用这10年的收益来偿还长期负债。通用汽车的夙敌﹣﹣福特汽车在过去这10年总共获得约351亿美元收益,但该公司在1999年的长期负债高达700亿美元。以福特汽车的经营状况,它大概得花20年才能偿清所有的长期债务。如此看来,这两家公司都不是优质企业,不是吗?

试想一下,如果你持有这类身负沉重的长期负债的公司股票,而突然之间,经济开始衰退,谁会承受巨额资金的损失?那些长期债务负担沉重的公司最终会让你长期被股票市场套牢。航空业的状况也好不到哪里去。美国联合航空公司( United Air - lines )-﹣全世界运营状况最好的航空公司之一﹣﹣在1999年背负着大约50亿美元的长期负债,而它在此前10年间的净收益总共才40亿美元。环球航空公司( TWA )在1996-2000年间,年亏损。由于工会的压力和高昂的固定成本,所有航空公司的股东永远无法赚到大钱。

商品类企业有时会试图通过密集的广告来宣传其产品优于其他竞争者,以此体现该产品的与众不同。在某些情况下,产品设计的大幅改进确实能使某家企业在市场上领先一段时日。但问题在于,无论商品类企业如何追求精益求精,刺激消费者的最终还是价格因素。因此,低成本制造商总是最后的赢家,而其他竞争者最终只能垂死挣扎。

巴菲特很喜欢举柏林顿实业公司( Burlington Industries )这个例子。柏林顿实业是一家纺织品制造商,属于商品类企业。1964年,该公司的销售额为12亿美元,股票拆分调整后的价格也在每股30美左右。从1964年到1985年期间,这家纺织品制造商为改进工艺、提高效率而花费的资金大概有30亿美元,相当于每股大约100美元。绝大部分资本支出都花在降低成本、扩大经营方面。尽管公司在1985年的销售额为28亿美元,但除去通货膨胀因素之后,销售业绩大为缩水。比起1964年的辉煌业绩,公司的销售收入和股东权益都大幅下滑。1985年,公司股票售价为每股34美元,比1964年略高一点。经过21年的苦心经营,耗费了30亿美元的巨额资金,而该公司股票带给股东的回报却是微乎其微!

柏林顿实业的管理者是纺织业中最能干的,问题的实质在于纺织业本身:过度竞争造成整个纺织业的产能过剩,进而引发价格战,利随之降低,这样股价自然表现平平,令股东们大失所望。

如果你在股市不景气或利空之际买进柏林顿实业的股票,你可能会深陷困境,别指望该公司股票价格在长期能上涨。这种企业是巴菲特避之不及的投资对象,因为其股票不会让他或任何人致富。

巴菲特常说,优秀的管理人员遇到缺乏前景的行业,不是去驾驭行业而是被行业所淹没。换句话说,不论是谁来管理这个企业,其营运状况都不可能被改善。丑小鸭变成美丽的天鹅只不过是童话。在企业界,不论是哪一位管理王子来亲吻这类商品类企业,丑小鸭终究还是丑小鸭。

要识别商品类企业并不困难。它们通常销售许多其他企业也在销售的产品,其特征包括:利润率低、股东权益(总资产减去总负债)回报率低、品牌忠诚度低、有较多同类制造商、所属行业生产能力严重过剩、利润反复无常、盈利状况几乎完全取决于管理者有效利用厂房和设备等有形资产的能力。

@今日话题 @雪球创作者中心 @雪球活动

$富时A50指数主连(CNmain)$ $上证指数(SH000001)$ $深证成指(SZ399001)$

#2025国庆见闻# #A股9月收官!创业板创近三年新高# #上证指数vs黄金谁先突破4000点?#

往期链接:

1、巴菲特的天赋在于,他能够利用别人对企业长期经济价值的无知网页链接

2、股市中的短视行为与利空现象,是股市接连不断出现的投资良机网页链接

3、辨识巴菲特想要持有的优质企业网页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