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沃达丰”故事

用户头像
基少誠多
 · 广东  

李嘉诚和沃达丰的故事,简直是一场横跨二十年的「商业过山车」!咱们先从2000年那场轰动全球的「千亿卖橙」说起——
一、「橙子」引发的世纪收购大案:李嘉诚的「钓鱼式」操作
1993年,李嘉诚花84亿港币买了英国一个叫Rabbit的移动电话公司,改名Orange(橙子)。当时欧洲电信市场正打得头破血流,沃达丰(英国巨头)和曼内斯曼(德国老牌)为了抢地盘杀红了眼。李嘉诚一看,这俩大佬都想吞掉Orange当「制胜法宝」,干脆放出消息:我要卖橙子
两边立刻疯了。曼内斯曼先下手为强,1999年用1500亿港币(包括现金、债券和自家10.2%的股份)把Orange买走。李嘉诚转手就把曼内斯曼的股票揣兜里,坐等好戏——
果然,沃达丰咽不下这口气,2000年直接花1850亿美元把曼内斯曼整个吞了! 李嘉诚手里的曼内斯曼股份瞬间变成沃达丰的股票,又赚了500亿港币!
总结:84亿成本,6年时间,净赚1680亿! 这操作就像钓鱼:先撒饵让大鱼互相咬,最后一网打尽。
二、曼内斯曼的「生死局」:被当枪使的德国巨头
曼内斯曼本来是德国工业百年老店,1995年转型做电信,结果被李嘉诚当成了「抬价工具」。它收购Orange后,沃达丰为了报复直接发动史上最大并购,把曼内斯曼连皮带骨吞掉。
讽刺的是,沃达丰吞下曼内斯曼后,欧盟又跳出来反垄断,逼它把Orange卖给法国电信。 这一来一回,李嘉诚两头赚,沃达丰却竹篮打水,曼内斯曼直接消失。
李嘉诚的高明之处:
- 借势:利用巨头竞争抬高资产价值,自己稳坐钓鱼台。
- 股权杠杆:用曼内斯曼股份换沃达丰股份,实现「躺赚」。
- 提前布局:卖Orange时就预判到沃达丰会报复性收购,预留后手。
三、现在的合作:从「对手」变「队友」,李嘉诚的「进退哲学」
2025年,李嘉诚又和沃达丰搞了个大新闻:合并英国电信业务,成立Vodafone Three。沃达丰占51%,李嘉诚占49%,未来十年投110亿英镑建5G网络。
为什么现在又合作?
1. 互补短板:
- 李嘉诚的Three UK网络覆盖强但用户少,沃达丰用户多但技术老旧。合并后,一个有「硬件」,一个有「客户」,强强联合。
2. 应对监管:
- 英国政府担心外资控制关键基础设施,李嘉诚主动让出控股权(49%),既合规又保留话语权。
3. 现金流管理:
- 李嘉诚通过交易拿回13亿英镑现金,同时不用承担全部投资风险(110亿英镑按股权比例分摊)。
沃达丰现在是不是英国最牛?
- 合并前:沃达丰是英国第二大运营商(第一是BT EE)。
- 合并后:Vodafone Three成第三大,和BT EE、Virgin Media-O2三足鼎立,但网络投资力度最大,目标是2034年覆盖99%人口,速度提升6倍。

合作后更强吗?
- 对沃达丰:拿到Three UK的先进技术,巩固市场地位,符合「聚焦核心市场」的全球战略。
- 对李嘉诚:用49%股权撬动110亿投资,既避免单独承担风险,又保留未来退出的灵活性(沃达丰可能三年后收购他的股份)。
四、李嘉诚的「商业密码」:低买高卖的「橙子哲学
1. 逆向操作:
- 1990年代欧洲电信泡沫时,别人疯狂扩张,他悄悄买Orange;2000年泡沫巅峰时,他精准套现。
2. 股权设计:
- 卖Orange时不要全现金,要部分股权,为后续「二次获利」埋下伏笔。
3. 政治敏感度:
- 现在英国收紧外资审查,他主动让渡控股权,用「合规性」换「长期参与权」。
4. 流动性优先:
- 2022年卖英国发射塔套现37亿欧元,2023年买房地产信托,2025年合并电信业务拿回13亿英镑,始终保持资产「可进可退」。
五、总结:一场横跨二十年的「资本游戏」
从「卖橙」到「合并」,李嘉诚始终在玩一个游戏:用别人的钱,做自己的局,赚所有人的钱。
- 对沃达丰:既是对手又是棋子,先用Orange刺激它并购,再用合并帮它升级。
- 对英国政府:用投资承诺换市场准入,用股权让步换政治安全。
- 对自己:永远保留「退出按钮」,把风险控制在手心。
现在的Vodafone Three,表面看是合作,实则是李嘉诚「进退自如」哲学的又一次胜利——进可共享5G红利,退可套现离场,还留着49%股权当「保险」。 这波操作,不得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