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昌化工(SZ002274)$ 向资本市场描绘了一幅“精细化工+绿色化工”并行的宏大蓝图。公司以甲醇深加工与精细中间体为核心,宣称通过技术升级和产业链延伸,正逐步从传统基础原料供应商蜕变为高附加值化工解决方案提供者。这一叙事契合当前市场对“环保+高端制造”双重主题的追捧,也为其股价提供了强劲推力。
然而,翻看2023年年报,华昌化工的财务表现却并不尽如人意。全年实现营业收入约68.4亿元,仅微增1.2%;归母净利润4.3亿元,同比大幅下滑28%。毛利率从前一年的23.6%跌至19.8%,净利率仅为6.3%。盈利下滑的主因,是甲醇及衍生品价格剧烈波动带来的成本挤压,以及新投产装置尚未达到预期产能利用率。所谓“绿色化工”在账面上尚未转化为持续稳健的利润增量。
进入2025年第一季度,华昌化工交出扭亏略有改善的成绩单:实现营业收入18.2亿元,同比增长5%;归母净利润0.82亿元,较去年同期扭亏0.2亿元。业绩虽出现拐点,但当期净利率只有4.5%,ROE也仅为2.1%。这样的微弱回暖,更像是春节后行情和季节性原料成本回落的综合效应,而非其高端业务板块真正起飞的信号。
细分业务中,甲醇深加工依旧占据逾七成营收,该业务高度依赖国际煤炭与天然气价格的波动。去年煤制甲醇装置投产两套,每日设计产能6000立方米,却因原材料价格居高不下和下游需求趋于平稳,利用率长期不足八成,导致单位成本反而上升。精细中间体与甲醇甲醛衍生品板块尚处于培育阶段,2025年一季度该部分收入仅占总营收的18%,而当期对应的研发及折旧费用占比却高达11%,压缩了整体盈利空间。
更值得关注的是,华昌化工在市值上已被推高至约180亿元,市盈率超过40倍,远超行业平均水平的15倍左右。市场似乎为其未兑现的“绿色+高附加值”前景支付了溢价,却忽视了其盈利修复路径的漫长与不确定性。当一家净资产收益率未能突破3%的企业,市盈率却飙升至数十倍时,风险便显而易见。
华昌化工的转型逻辑无可厚非:行业向上游提质增效、向下游延伸价值链是大势所趋。但宏大的战略愿景需要扎实的执行和持续的现金流来兑现。从过往研发投入来看,公司研发费用率长期徘徊在3%—4%区间,既难以与顶尖化工龙头比肩,也不足以支撑快速迭代的高端中间体布局。在精细化工领域,仅有两款产品突破市场份额过亿规模,下游客户集中度仍高达60%,转换成本未能形成实质性壁垒。
投资的本质在于现金流折现。华昌化工若无法真正摆脱甲醇成本周期带来的业绩波动,也难以在精细化工板块持续贡献高利润,其未来现金流的确定性便难以得到保障。股价回调并非偶然,而是在浮躁的叙事与疲弱的财务数据之间的必然修正。当风口过去,真正留存下来的,才是能够自我造血的盈利能力。
对于关注华昌化工的投资者而言,最需警惕的是:在业绩未稳、估值已高的背景下,任何一次原材料价格反弹、产能利用率下降或下游需求疲软,均可能触发股价的大幅回撤。与其盲目追捧“绿色化学”的口号,不如静待其高端项目批量释放、盈利率持续向上,等到数据与故事真正同步之时,再给予合理的估值溢价。投资,需要更多的耐心与证据,而非单纯的期待与溢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