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空港-学习笔记【二】

用户头像
宜多走几步
 · 江苏  

各位周末愉快,上一篇厦门空港学习笔记【一】给出了结论,此标的属于低风险高回报,今天详细看一看公司的商业模式和核心业务数据情况。

公司以机场运营为核心,围绕航空服务及延伸场景展开,业务分为航空性业务非航空性业务两大板块,并通过多元化经营提升盈利能力,实现了连续31年的盈利。

一、航空性业务:以流量为基础的稳定收入

此块收入占比62.51%,主要围绕飞机、旅客及货物的地面保障服务展开,受民航局定价政策指导,具有强刚需性、流量依赖性区域垄断性。核心收费标准自2017年调整后未大幅变更,但实际收入受航班结构变化存在一定波动影响。

1.飞机相关服务

起降费:按飞机最大起飞重量(MTOW)和机型收费。其定价依据是民航局《民用机场收费改革实施方案》(民航发〔2007〕159号)及后续调整文件,采用 “基准费率 × MTOW” 公式,机型按重量分为A/B/C/D/E五类,以下为厦门高崎机场常见机型的单次起降费估算(国内航线基准)

停场费:飞机在机场停放期间占用停机位的费用,包含机位资源占用、安全监护及基础维护服务厦门空港标准:停场≤2小时免费,超时后按起降费的15%/24小时计收。例如,一架B737-800(起降费约1.2万元)停场24小时需付1800元(1.2万×15%)。

客桥费:使用廊桥连接飞机与航站楼的费用,按对接时长计费。厦门空港标准:单桥1小时内200元,超时后每半小时加收100元。宽体机需双桥(如A330),费用翻倍至400元/小时。(tips:2024年厦门机场宽体机占比仅约15%,占比仅为一线机场(如上海机场30%)的一半。)

远机位摆渡费:飞机停靠远机位时,机场用摆渡车运送旅客的费用,按车次结算。厦门空港标准:国内航班:55元/车次(每车次运送80-100人)。国际航班:更高(约60-70元/车次)。(tips:其他关联服务:需配套客梯车(45元/小时)、机组摆渡车(40元/次)等)

以上三者关系为:停场费是基础项,客桥费与摆渡费为互斥项。

2.旅客服务费

旅客服务费执行民航局统一制定的政府指导价,收费标准依据机场类别(厦门为二类机场)及航线性质(国内/国际)划分。

国内航线:厦门空港标准7560元/架次(以A320neo机型为例,载客180人)。客均拆分:约42元/人次(7560元 ÷ 180人)。

国际及港澳航线:统一标准:无论机场类别,均为12,600元/架次客均拆分:约70元/人次(按180座测算)

对比其他机场:

是不是看起来更赚钱?实际上并不是,因为效率低,再贴一个数据,差距还是蛮大的,这些需要等到新机场建成以后来缩小差距。

3.货物相关服务

主要有四大类,包括货站操作服务、港口关联服务、运输支持服务和合规与数据服务。

货站操作服务:货物在机场货站内的物理操作与基础服务费用;以下是跟同行对比,公司优势:普货操作费低于浦东13.3%,危险品检查费低于同业16%;短板:冷链溢价能力弱(+20% vs 浦东+25%),高附加值服务定价缺失。

港口关联服务:与海港、陆港衔接产生的协同费用及政策减免项。码头操作费(THC):厦门港:120-180元/柜(20GP),低于上海洋山港(200-280元/柜)。货物港务费减免:厦门特色政策:外贸散杂货按国家标准50%征收,内贸货物全免,2024年为企业减负超9000万元引航费封顶:6万净吨以上船舶按6万吨计费(10万吨船实际省40%费用)。对比其他港口:上海/深圳:无内贸港务费减免,引航费按实际吨位收取;武汉天河:依托长江枢纽,但无厦门级政策红利。

运输支持服务:覆盖运输前、中、后期的衍生服务费用。

合规与数据服务:是政策与技术性收费,满足监管及信息流转的必需费用。主要有三项舱单传输费:厦门:9元/单(同武汉天河10),低于深圳(12元/单)。文件处理费:跨境电商报关单:20-50元/票(厦门 vs 浦东30-80元/票)。政策优惠缺口:厦门尚未收取数据服务费(浦东按0.2元/票计收),导致货站收入依赖吞吐量扩张。

二、非航空性业务

2024年厦门空港非航空性业务收入占比27.23%;商业租赁为核心,通过跨境电商、智慧服务等差异化路径实现增长。

1. 商业租赁与特许经营(消费转化率高

候机楼商业:引入九牧王、Tommy Hilfiger、玖熙等品牌,出租率同比提升3%,免税及有税商业收入创历史新高。

贵宾室冠名:新增T3、T4航站楼头等舱航司冠名模式,2024年贵宾室接待量超2019年水平,收入增长20%

广告与赞助:数字屏广告位年收入超5000万元,品牌冠名权(如航司冠名贵宾室)贡献收入3000万元

2. 物流衍生服务

跨境电商爆发:2024年监管出口包裹破亿件,日均处理超百万单,吸引希音、拼多多、菜鸟等头部平台入驻。专线案例:厦门-圣保罗跨境电商专线(波音777F执飞),周频3班,出口载货率100%,返程搭载南美生鲜(如葡萄、三文鱼),物流成本降低30%

冷链物流:专用冷藏仓储(0.50元/公斤/日)+绿色通道,2024年生鲜货量5.2万吨(同比+28%)。

保税维修联动:依托太古飞机等9家维修企业,承接高值零部件运输,相关货邮占比15%

3. 特色增值服务(高附加值业务)

这一块其实是短板,基本上没啥东西[菜狗]

智慧机场项目:启用“出境行李无感通关”流程,通关时间缩短50%。构建“航空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整合机检、数据池(18类125项数据),入选智慧民航优秀案例。

多式联运:开通“厦京”“厦沪”空中快线,启用厦门北站城市候机厅,提升跨区域客流衔接效率。

4. 辅助性服务

停车场业务:年收入2087万元,收费标准为5-10元/小时,封顶80元/日。

地面交通:网约车通道收费、自营接驳服务,年收入约1200万元

旅客便利服务:行李寄存(小件10元/8小时)、快速安检通道(VIP服务费50元/次),年收入约800万元。

非航业务财务表现与行业对比

缺点在于:高附加值不足、国际旅客消费转化率低

三、未来展望

从上面经营数据来看,老机场受制于容量大小,业务上已经饱和,很难进一步增加营收,所以未来的发展和想象力更多的看翔安新机场的建成了。抛开搬迁的短期影响,我们从长远的角度来看看,新机场会对那些业务产生实质性的影响。

航空业务:从“小机场”变身“国际枢纽”

1.容量翻倍,接待能力暴增

旅客量:老机场(高崎)每年最多接待约2800万人,已饱和;新机场一期直接扩容到4500万人(远期8500万),相当于多装1.5倍旅客。货运量:老机场年处理37万吨货物,新机场一期提升到75万吨(远期200万吨),加上商舟货运的43万吨,总货运能力超百万吨。硬件升级:新增2条跑道(远期4条),可起降A380等大飞机,彻底解决老机场单跑道、小飞机的限制。

2.国际航线爆发,赚钱更多

老机场国际客流仅占15%,新机场凭借4F级设施,可开通更多欧美长航线(如厦门-圣保罗),国际航班占比有望翻倍到30%+,这类航线收费更高,利润更丰厚。吸引东航等航司用大飞机(如波音777F),单次运货量提升2倍,降低成本,提高收益。

3.货运升级:电商和生鲜是重点

新机场南货运区专为电商巨头(如SHEIN、拼多多)设计,处理包裹从1亿件→1.5亿件。生鲜货物通关时间从1小时压缩到半小时,冷链运输年增速保持25%以上。联动航空产业园(霍尼韦尔、太古等企业),运输高价值的航空零件、芯片,目标占比从15%提至30%

关键提升点:

非航空性业务:机场变“商圈+物流中心+科技中心”

1.机场变购物中心,消费升级

新机场商业面积比老机场大130%,引入350+品牌(如Apple旗舰店、免税店),打造“闽台文化”主题街区,旅客人均消费从67元→85元。结合金门旅游线(车程15分钟),吸引50万+台胞消费,机场不仅是交通枢纽,更是旅游打卡地。

2.物流服务:更快、更智能、更赚钱

货运区配备智能仓库和冷链库,处理能力翻倍,支撑跨境电商爆发。提供保税维修、数据服务等新业务(比如每票货收0.2元服务费),直接提高利润率。

3.智慧机场:科技感拉满,体验更好

投资2亿建AI管理基地,实现“无感通关”,行李等待时间减半,快速安检VIP服务收费50元/次。整合海关、物流数据,帮企业优化供应链,年服务费潜力超5000万。

4.带动周边经济,创造就业

机场旁建航空产业园,吸引14家巨头(如霍尼韦尔腾讯音乐),年产值目标20亿+。直接创造1.5万岗位(如飞机维修工年薪15万),带动周边餐饮、地勤等5万+就业。

依托国家物流枢纽定位与两岸融合战略,厦门空港非航业务将成为对标国际枢纽的“新增长极”,彻底摆脱单跑道时代的资源约束

预期数据:

总结:新机场=赚钱能力+城市升级

短期(2026年通航后):客流、货流翻倍,商业和物流收入激增。

长期:国际枢纽地位巩固,非航业务(商业、物流、科技)利润占比超40%,成为厦门经济新引擎。

以上仅为个人学习笔记,不构成投资建议,请保持独立思考

$厦门空港(SH600897)$ #守正出奇# #价值投资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