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换个角度分析这家公司,想到哪就写到哪哈,还请见谅。
首先看下公司的固定资产最新值为21.19亿,其主要构成如下:1. 房屋建筑 17.77亿 ;2. 机器设备 1.5亿 ;3. 运输设备 0.8亿;4. 电子设备 1.12亿。可以看出设备类的总共3亿多,均已折旧完毕,仅看这部分妥妥的轻资产运营(算上整体也是);ok,另一部分主要构成是航站楼、停机坪、滑行道、跑道等设施。
接下来展开说说,房屋建筑的折旧周期相对来说很长,目前来看已经折旧在4-5亿之间,原值大概是22.3亿。其主要构成也是分阶段的。大致如下:1. 2008年收购集团跑道、滑行道等,花了5.16亿;2. 2009年收购机坪,大概花了0.36亿; 3. 2016年收购T4航站楼配套资产(停机坪、滑行道等),大概7.32亿;4. 2016-2023年航站楼升级,机坪扩建又花了4.93亿(信息来源在建工程转固);5. 其他设施4.5亿,包括油库 消防站 仓库(第五点不够详实)
公司和集团的合作模式,主要是每年给到固定的支付土地租金,经营许可费这块我问了公司被否定了,说是没有。
ok,以上内容来自公开信息,不能保证完全正确,但我跟公司证券部核实过,应该大差不差。可以得出一个基本的结论,公司旧机场所花费的费用还是比较低的,而这些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远高于资产记录(我在笔记1中给了50%的溢价),也说明了公司资产表非常扎实。如果只是到这,公司其实很简单,依附机场旱涝保收,每年稳定的利润,随着时间推移,还有折旧慢慢变少,公司能持续很多年保持中低速增长(单跑道的瓶颈),名副其实的机场铲子股。
但是变化来了,随着新机场翔安2026建成,那么变化来了,公司面临新机场搬迁,之前的情况会被打破,在经营业绩上限被打开的同时,旧机场如何处理也是个棘手的问题,如果处理不好,那么这么多固定资产该何去何从,价值550亿新机场对公司短期的资金压力会多大?
这一块,我多次旁敲侧击问了证券部,但是依据披露规则对方完全不透露,那确实也没办法,只是强调新机场建设是集团承担,公司不参与其中。那么我只能猜测了,大致可能会有以下情况:
1.首先厦门空港上市公司管理层以及员工非常优秀(连续31年盈利),经营的问题其实就是人的问题,那么一期机场上市公司员工整体划转至厦门翔安国际机场来继续经营;公司获得其经营权。
2.其土地使用权由母公司出租给上市公司,上市公司现有固定资产租或者卖出集团,利润上是要按照一定溢价的,我猜测是1.3到1.5倍之间,具体等后续公告验证。
3.老机场在市中心,交通便利,可能转变为商业综合体和居住用地,甚至打造城文化宣传地等等
4.新机场运营初期(地区偏远,初期建设成本高),能拿到政府补贴,或者低息贷款
以上情况是正常的合理推断,也就导致了公司未来必定面临资产重组,这种朦胧美倍炒作的概率和空间都挺大(目前14PE,1.37PB)
公司大部分股权并不流动,只要少量资金就能影响股价,从公司层面来看,推高市值也有利于后续的集团化债,比如仿照小米集团的高位操作?有没有可能
那么未来的演变逻辑可能变成,海上新机场的吸引力,未来的星辰大海,无人问津的股票(这点别怀疑,我敢保证,我这篇也没几个人看),集团的化债需求叠加在一起就是一个出奇点,如果碰上大运,军事相关有所表现,这还能是张扎实的国运期权;ok,就吹到这吧,祝大家投资愉快!
以上仅为个人意淫(数据方面不是),不构成投资建议,请勿随意跟风
但如果那位高人看了我的贴子赚到了一份惊喜,我也不介意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