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头像
沧海至
 · 四川  

中际旭创未来两三年的业绩增长将呈现“光模块基本盘+液冷/AEC新增长极”的双轮驱动格局,与东阳光瑞可达的合作并表部分将成为重要增量。
一、光模块业务:AI算力需求驱动的核心增长极
1. 量价齐升的确定性
2024年光模块收入228.9亿元(+124.8%),800G产品出货占比超60%,单价同比提升14.9%至1569元/只 。2025年核心增长逻辑包括:
- 1.6T产品放量:已通过英伟达GB200认证并小批量出货,预计2025年Q3起逐季上量,单价为800G的2倍以上,直接拉动ASP提升30% 。
- 硅光技术渗透:硅光模块良率提升至95%,成本较传统方案低20%-30%,2025年出货占比将达40%,毛利率有望突破40% 。
- 海外产能释放:泰国基地月产能50万只,规避34%美国关税,2025年海外收入占比将超60%,综合毛利率提升2-3个百分点 。
2. 行业天花板上移
全球光模块市场规模预计从2024年108亿美元增至2027年200-500亿美元,其中1.6T产品占比将达30% 。中际旭创作为英伟达独家设计供应商,深度绑定北美四大云厂商(贡献75%订单),在1.6T领域技术领先同行6-12个月,有望持续占据40%以上市场份额 。
二、液冷业务:东阳光合作的战略级增量
1. 合资公司业务进展
与东阳光成立的深凛智冷(持股51%)已获中国移动亿元级订单,切入AI服务器散热市场,产品矩阵包括1.4MW CDU和冷板,在研更高功率CDU、冷板及光模块。东阳光通过参股芯寒科技(双相浸没液冷)和纵慧芯光(VCSEL芯片),构建“材料-组件-系统”垂直整合能力,强化技术协同。
2. 市场空间与盈利预测
液冷在AI数据中心的渗透率将从2024年15%提升至2027年50%,对应市场规模超300亿元 。深凛智冷预计2025年贡献营收3-5亿元(毛利率25%-30%),2026年随英伟达GB200 NVL72服务器量产,营收有望突破15亿元,成为第二增长曲线。
3. 风险与壁垒
液冷技术路线(冷板式/浸没式)存在不确定性,需警惕竞争对手(如英维克高澜股份)的技术追赶。但中际旭创通过绑定英伟达供应链,订单可见性较强,且东阳光在铝电解电容器领域的材料优势可降低成本10%-15% 。
三、AEC/CPO业务:瑞可达合作的技术协同价值
1. 合资公司战略定位
与瑞可达成立的苏州瑞创连接(持股25%)聚焦高速铜缆组件(AEC)和光电共封装(CPO),目标2026年实现20亿元级营收 。AEC产品单价约280美元,毛利率20%-25%,主要承接谷歌微软等北美CSP订单,预计2025年出货量超100万根,贡献投资收益约5000万元 。
2. 技术协同效应
中际旭创提供光模块销售网络和RETIMER芯片获取渠道,瑞可达发挥精密制造优势,双方联合研发CPO技术以适配英伟达下一代GPU。若CPO在2026年实现量产,单模块价值量可提升至800G的3倍,打开长期增长空间 。
3. 财务并表影响
因持股25%,合资公司采用权益法核算,预计2026年投资收益约1亿元(20亿营收20%净利率 25%)。需关注瑞可达自身财务波动(2024年净利润1.75亿元,同比+28%,但现金流承压)对合资公司稳定性的影响 。
四、财务预测与估值锚点
1. 核心假设
- 光模块:2025-2027年营收CAGR 25%,毛利率维持33%-35%(1.6T占比提升抵消价格压力)。
- 液冷业务:2025年贡献营收5亿元,2027年达20亿元,毛利率28%。
- AEC/CPO:2026年投资收益1亿元,2027年增至2亿元。
2. 业绩预测
- 2025年:净利润125亿元(净利率29%-30%)。
- 2026年:净利润230亿元(净利率29%-30%)。
- 2027年:净利润360亿元(净利率28%-29%)。
3. 估值对标
当前股价对应2025年PE 21.6倍,估值具备合理性 。
五、风险与挑战
1. 技术迭代风险
若LPO技术(新易盛主导)在国内市场快速普及,可能分流部分订单。但中际旭创通过硅光+CPO布局,且LPO已通过国际巨头认证,可对冲技术路线的不确定性 。
2. 原材料价格波动
光芯片占成本40%,若海外供应商(如II-VI)提价,可能挤压毛利率1-2个百分点。但公司通过与源杰科技合作,25G+芯片国产化率已提至30%,2026年目标达50% 。
3. 商誉减值压力
商誉规模19.4亿元(占净资产11.3%),需关注合资公司业绩兑现情况。若液冷/AEC业务不及预期,可能触发减值风险 。
六、结论:双轮驱动下的成长确定性
中际旭创未来两三年的业绩增长将呈现“光模块基本盘筑牢安全边际,液冷/AEC打开估值空间”的特征:
- 短期(2025年):光模块业务贡献85%以上利润,液冷/AEC开始小试牛刀,净利润率维持30%左右。
- 中期(2026-2027年):液冷/AEC收入占比提升至20%,毛利率接近光模块水平,推动公司向“光通信+数据中心解决方案”服务商转型,构筑更好商业壁垒。
-长期——,公司在AI算力产业链中的核心地位难以撼动,合作并表部分的增量价值将逐步兑现,长期有望成为全球光通信领域首个市值破万亿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