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头像
沧海至
 · 四川  

在液冷技术引领算力革命的浪潮中,真正的王者往往以扎实的技术底蕴和产业链整合能力默默深耕,而非靠市场炒作或概念包装粉饰。东阳光正是这样一位被市场低估的隐形冠军,其全产业链布局与战略前瞻性,与英维克的业绩虚增、淳中科技的蹭热点、写小作文的行为形成鲜明对比。
一、东阳光:全产业链布局铸就全球液冷新标杆
作为液冷领域唯一实现材料-部件-系统垂直整合的企业,东阳光展现出无可争议的技术统治力。其自主研发的双相浸没式冷却液性能对标国际巨头3M,价格却仅为后者的50%,这一颠覆性突破使其在AI服务器高密度散热场景中迅速替代进口。更值得关注的是,东阳光与中际旭创成立合资公司深凛智冷,依托后者全球光模块龙头地位,将液冷解决方案深度嵌入英伟达GB300芯片生态,实现材料+场景的双向赋能 。
在产能端,东阳光与韶关市政府共建的液冷设备制造基地已启动,规划年产能达4GW,覆盖冷板、CDU分配单元等全链条产品。其自主开发的1400W冷板散热技术,较当前主流方案提升20%散热效率,率先突破下一代芯片散热瓶颈。凭借全气候适配能力(-40℃至55℃)和PUE 1.146的行业顶级能效,东阳光已成为字节跳动1600亿算力基建项目核心供应商。
二、英维克:高估值泡沫下的业绩空心化
尽管英维克凭借先发优势占据数据中心液冷市场20%份额,但其增收不增利的经营困境已暴露无遗:2025年Q1营收增长25.07%,归母净利润却同比下滑22.53%,暴露出高毛利液冷业务(占比20%)难以覆盖传统业务成本压力的事实。更值得警惕的是,其市盈率TTM高达133.29倍,远超行业平均水平,而液冷业务实际毛利率仅50.12%,显著低于东阳光双相冷却液的60%成本优势。
市场对英维克的追捧本质是概念透支。其液冷订单中60%来自国内三大运营商的低毛利项目,真正高价值的英伟达GB300配套订单占比不足15%。随着英维克华南总部二期扩产计划落地,2025年液冷产能将达4GW,而全球市场需求预计仅3.2GW,产能过剩风险加剧。这种重资产扩张+低盈利质量的模式,与东阳光轻资产技术输出的战略形成鲜明对比。
三、淳中科技:液冷概念炒作的典型样本
淳中科技近期股价异动完全是无基本面支撑的情绪博弈。公司多次公告明确表示:业务不涉及液冷服务器生产,仅参与测试环节,且2025年上半年该业务未形成任何收入 。所谓“液冷测试平台”实质是为英伟达提供的低端检测设备,单台价值不足5万美元,较东阳光双相冷却液系统的百万级订单规模差距悬殊。
更讽刺的是,淳中科技2025年上半年计提存货减值1078万元,直接反映其液冷相关库存已严重滞销 。其主营业务仍以毛利率不足30%的显控设备为主,液冷概念炒作使其市盈率飙升至120倍,较东阳光45倍的估值溢价毫无合理性。这种蹭热点式的市值管理,与东阳光脚踏实地的技术研发形成天壤之别。
四、行业洗牌:技术为王的时代已至
随着英伟达GB300芯片量产和单机柜功率突破150kW,液冷市场将进入技术驱动的淘汰赛阶段。东阳光凭借双相冷却液+全产业链整合的双重壁垒,正在重构全球液冷竞争格局;而英维克的高估值泡沫终将被净利润下滑戳破,淳中科技的概念炒作也必然被市场抛弃。
投资者需清醒认识到:真正的液冷龙头必须同时具备材料创新能力(如东阳光的纳米银烧结工艺)、场景适配能力(如合资公司对AI服务器的深度整合)和标准制定能力(如参与中国液冷白皮书起草)。在这场算力革命中,唯有像东阳光这样的企业,才能在行业洗牌中成为最终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