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壳电池作为锂离子电池封装技术的重要革新,正经历多维度技术迭代与应用扩展,其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技术演进、应用场景拓宽、制造工艺突破及政策驱动四个方面。
技术迭代路径清晰:钢壳电池已从第一代有法兰结构(类似易拉罐设计,空间利用率低)演进至第二代无法兰结构(取消凸起边缘,空间利用率提升15-20%),并加速向第三代异形结构(匹配AR眼镜、折叠屏手机等异形空间,空间利用率提升30%以上)过渡,预计2027-2028年实现量产;第四代固态电池方案则处于小试阶段,未来将融合高能量密度化学体系。
应用场景快速扩张:

消费电子领域:苹果iPhone 16 Pro首次搭载钢壳电池,iPhone 17系列预计全系采用;三星开发"SUS CAN"不锈钢壳体技术,计划2026年应用于旗舰手机;Meta AI眼镜由豪鹏科技供应钢壳电池,2025年出货占比达30-40%。
动力电池领域:电动重卡因对安全性和成本敏感,成为落地重点。钢壳通过高强度(如550MPa vs 铝壳95MPa)和系统集成(如CTC技术)解决底盘磕碰风险,亿纬锂能大圆柱电池已应用;储能领域因政策要求可拆卸性,钢壳替代软包趋势显著。
新兴领域:无人机、可穿戴设备受益于异形设计灵活性,空间利用率提升30%以上,珠海冠宇等企业加速布局量产线。
制造工艺国产化突破:激光焊接和冲压成型是关键瓶颈。联赢激光开发高速转塔焊接技术,解决大圆柱电池旋转精度难题;冲压环节,中国宝武集团攻克40160型大圆柱深冲钢(高160mm)技术,成品率从不足至预期30%提升水平;江苏威金迈10亿元预镀镍钢项目加速国产替代。
政策与标准驱动:欧盟《便携设备电池可更换设计法案》强制要求电池可拆卸,钢壳因结构稳定、拆卸安全(软包易刺穿)成为合规首选;中国工信部推动《车用动力电池拆解破碎安全技术规范》,强化回收要求,钢壳分离效率更高。
钢壳电池技术路线明确向高集成度、异形化发展,2025-2027年渗透率将快速提升,消费电子领域预计从iPhone 16 Pro的2500万台增至2027年20000万台,动力领域重卡电动化率超40%时,设备需求达25亿元。
钢壳电池相较于传统软包或铝壳电池,在物理特性和系统集成上具备显著优势,但也存在制造与重量挑战。以下为全面对比:
优势:
安全性能卓越:钢壳抗冲击强度达铝壳5.6倍(550MPa vs 95MPa),热熔点高(1410°C vs 铝610°C),延长热失控逃生时间;集成防爆阀和过流保护电路,降低电解液泄漏风险。
散热与结构效能:钢材导热性优于铝塑膜,可集成至设备散热系统,支持高倍率充放电;异形设计提升空间利用率18-30%(如iPhone 16 Pro容量提升9%),并增强机身抗弯曲能力。
成本与政策适配性:动力电池中,钢壳比铝壳节省成本高达50%(蒂森克虏伯数据);可拆卸设计符合欧盟法规,降低更换难度。
材料兼容性:抑制硅基负极体积膨胀(如珠海冠宇100%全硅负极技术),支撑高能量密度化学体系。
劣势:
重量劣势:钢材密度高于铝,单体重量增加(如iPhone 16 Pro钢壳电池51.24g vs 软包44.12g),但通过CTC技术实现系统级减重。
制造复杂度高:激光焊接需高精度设备(如防镀层脱落),冲压良率初期不足30%;预镀镍钢带加工要求多道次拉伸,成本附加值高。
初期成本压力:消费电子领域,焊接设备单线价值量约4000万元,支撑300-400万部手机,推高前期投入。
表:钢壳电池与软包电池关键参数对比(以iPhone机型为例)

钢壳电池产业链呈现"设备商主导工艺、电芯厂加速扩产"的竞争态势,消费电子领域由头部企业垄断,动力领域处于早期渗透阶段。
全球竞争格局:
消费电子主导者:苹果供应链:联赢激光作为独家焊接设备供应商,深度绑定苹果;珠海冠宇2025年首次量产出货,切入iPhone 17机型;LG化学紧随其后。安卓阵营:三星自研"SUS CAN"技术,计划2026年应用;豪鹏科技获Meta AI眼镜订单,2026年份额或达50%;小米等品牌处于规划阶段。
动力与储能领域:亿纬锂能推动大圆柱钢壳电池(4680型);蒂森克虏伯开发高强度钢外壳;鹏辉能源布局储能电芯。
市场份额与订单动态:
联赢激光2025年上半年小钢壳设备订单4-5亿元,全年预计确认收入6-8亿元,占苹果供应链核心地位。
非A手机市场(三星、小米等)若50-60%切换钢壳电池,设备需求增量达40-48亿元,联赢激光有望主导。
珠海冠宇投资20亿元扩建钢壳产线;豪鹏科技潼湖工业园建成方形钢壳专线。
产业链合作模式:上游材料商(如中国宝武)与设备商(联赢激光、苏州斯莱克)协同研发,下游电芯厂(珠海冠宇、欣旺达)整合制造工艺,形成"材料-设备-电芯"垂直生态。
表:主要钢壳电池生产厂商及业务布局

钢壳核心材料为高强预镀镍钢带,其性能直接影响电池安全与制造成本,对强度、延展性及耐腐蚀性要求严苛。
特殊技术要求:
高强度与延展性平衡:深冲拉伸时(如大圆柱壳体高度160mm),材料需承受超20%变形量而不开裂,屈服强度需匹配冲压力(如40160型钢)。
预镀镍层附着力:防止焊接或冲压中镀层脱落,避免壳体生锈;镀层需均匀覆盖以保障导电性。
纯净度控制:杂质导致冲压开裂或焊接炸孔,需超低硫、磷含量。
加工工艺:多道次拉伸与变薄拉伸(DWI工艺)为主,加工成本占比高,钢材原料成本仅占20-30%。
国内主要供应商:
中国宝武集团:国内龙头,研发40160型大圆柱深冲钢,冲压成型性和镀层附着力超预期,支撑动力电池国产化。
江苏威金迈:总投资10亿元预镀镍电池壳钢项目,2025年7月获批,聚焦高端钢带量产。
冷轧钢带加工商:浙江恒威等企业专攻电池钢壳多道次拉伸工艺,原材料采购稳定(冷轧钢带价格受大宗商品影响小)。
配套企业:苏州斯莱克引入易拉罐DWI工艺,解决大圆柱冲压效率问题;联赢激光提供镀层焊接解决方案。
国内供应链正加速替代进口,预镀镍钢带国产化率2025年预计突破50%,但高端牌号仍需技术攻关。
钢壳电池凭借安全性、系统集成度及政策适配性,已进入高速渗透期:消费电子领域由苹果、三星引领,2027年手机渗透率或超60%;动力领域重卡、储能场景因成本和安全优势成为新增长点。
$珠海冠宇(SH688772)$ 消费钢壳量产先行者,产能扩张匹配需求增长,25%高硅负极技术提升能量密度至900Wh/L。具体来看:
苹果钢壳电芯市场体量约20亿美元(人民币120 - 130亿),珠海冠宇在苹果电芯份额去年10%左右,今年超20%,明年近40%,今年苹果收入约35亿,明年达50亿,苹果电芯净利率可展望15%,2025 - 2026年苹果业务对冠宇利润贡献大,分别为4亿和6亿。
消费电子逐步回暖,冠宇二季度出货量达去年旺季水平,单月排产接近5000万只。除苹果外,笔电电芯加pack自供比例从15% - 20%提升到25% - 30%,安卓手机在vivo配套份额提升,预计2025年全球手机电池份额达12% - 14%。价格端,苹果单颗价格提升0.5美金,国内手机订单6月开始涨价,扭转短期波动影响,预计今年收入体量扩大,明年有新客户增量,2025年消费营收125亿,利润9 - 10亿,2026年消费营收160亿以上,利润15亿以上。
另外,动储业务上半年营收10亿,启停领域今年贡献营收20亿,全年亏损控制在2亿以内。明年海外定点客户有销售,2026年赛力斯等车企全年度贡献增量,营收展望达30亿,亏损控制在1亿以内。市场预计今年利润7 - 8亿,明年利润14亿,2026年20倍PE对应市值280 - 300亿。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感谢您的支持+关注!![]()